close
事」 前瞻「大事」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03 03:41聯合報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


桃園機場旅客入境通關人潮擁擠。 聯合報系資料照
桃園機場旅客入境通關人潮擁擠。 聯合報系資料照
facebook目前,外國旅客(包括大陸地區人民)於桃園機場入境通關的時間需要一小時左右,如果遇到人潮擁擠的時刻還可能更久;相較之下,筆者日前造訪加拿大,重遊在加拿大留學故地,在溫哥華機場通關時間僅需廿分鐘,自動通關、完全數位化(go digital),讓筆者極為驚豔!也讓筆者有一個深刻的感覺,現在台灣「前瞻」吵得沸沸揚揚,但「前瞻」之路,其實軟體比硬體更重要。
桃園機場也有自動通關的服務,但不對沒有居留權的外籍人士開放,相較之下,對外國旅客來台的便利性就大打折扣了。這對觀光因陸客不來,面臨衰退危機的台灣觀光,更不是什麼妙事。

為什麼台灣不能像溫哥華機場一樣,讓一般外國旅客也享受到自動通關的服務?顯然不是技術的限制,而是法令規章的問題。如果詢問主管機關,相信答案會是:「根據○○法規,外籍人士無法…」,或者是「為了避免○○之虞,一般外籍旅客還是必須人工查驗…」

其實這些都是官僚體系的推托之詞,民進黨不是完全執政了嗎,法規不允許就修法啊,加拿大不怕○○之虞,為什麼台灣要擔心呢?這只是見微知著的一個例子,公務體系最讓人氣結的,就是「依法不行政」,從環評到土地到勞工,讓有意願的人士為之卻步。

就像鴻海郭台銘董事長,決定到美國投資,他說:「我的祖國就是市場」,有人能說不對嗎?難道因為郭台銘的國籍是中華民國,他就不該也不能到獲利更高的其他市場投資?台灣應反省的是為什麼連自己的國人、企業家都留不下來,更不要說是吸引外國資金了。

現在民進黨政府大力推動的「前瞻計畫」,大家都看得出來是好大喜功,只想著能夠花多少錢,沒想到這些投資能夠回收多少,而對於一些公務體系真功夫的提升,反而興致缺缺。

公務部門欠缺突破現狀的誘因,平常從科員簽到科長、局長、處長、部長,一層又一層的關卡,沒人敢做「前瞻」的決定,但有時「老闆一句話」又頗收立竿見影之效,只是如果老闆只在乎資源分配給誰的話,那當然「前瞻」就變成「錢沾」了。

機場通關,也許不算多麼了不起的一件大事,但如果政府可以先在這一類的「小事」,做到真正的「前瞻」,也許在其他的「大事」上,人民會更願意相信,政府是真的有「前瞻」能力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