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脫歐:戰後秩序質變轉捩點?
2016-07-03 00:55 聯合報 張登及/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新北市)
二戰結束迄今,和平的國際秩序主要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由美蘇兩極體系與核武嚇阻構成的「長和平」。第二個階段是美國學者所稱的「單極片刻」,蘇聯瓦解後,由美國承擔霸主職能,並支付各種戰後國際制度所需的公共財。歷任美國總統的最高目標即是繼續擔起「天賦使命」,務必要使單極片刻無限延長。

「單極片刻」能否有效運作,事涉戰後第二階段和平能否延續,或淪為「短和平」。這對大小國家的和戰,生死攸關。

英國「脫歐」後,紐約時報、經濟學人等已有多則分析認為將深遠衝擊戰後秩序,其立論主要是擔憂反全球化與民族主義崛起、國際整合中衰,乃至脫歐是「西方的沒落」的開端。

究竟英國脫歐是否掀開了潘朵拉的盒子,成為「短和平」的安魂曲呢?筆者認為有三個學說可提供審慎簡明的回答,所有利益攸關方的應對之策,或在其中。

「無政府狀態」,是結構現實主義學說的根本信念。國際無政府狀態下,核武兩極最為穩定。躍為單極的國家必須制止第二極出現,所以蘇聯瓦解後整合壯大的歐盟,需以「美英特殊關係」和親美的東歐新成員稀釋,並以戒備威權俄國之侵略,來強化北約;還要鼓舞歐方分擔介入北非中東的風險,防制歐洲國防外交我行我素。如此看來,英國留在歐盟對單極的延長具有關鍵性。

「去英」的歐盟,只剩下法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法國與美國的協調性向來不足,英國脫歐,勢將破壞戰後歐陸的權力結構。

「認同政治」,在國際關係分析中,以「文明衝突論」最具代表性。美國學者杭廷頓的文明衝突論,認為冷戰後國際對峙的動力,已從意識形態轉向「認同」。在人人都向「認同」皈依潮流下,國際秩序將質變成「文明秩序」。美國是新教國家領袖,也是總攬西歐與北美的西方文明唯一核心國,但英國脫歐象徵著,在難民危機、分配正義、恐怖主義等力量綜合拉扯下,這個龐大的單一「文明」內部進一步解組。

美國排外浪潮與各種原因的孤狼恐怖攻擊,說明了文明大國的視野紛紛內向化。內向化可能走向孤立主義,卻可能同時更偏好冒險。中俄兩大國非西方文明核心國也不例外。

「地緣政治」的說法,在冷戰結束後一度沉寂,但現在又充斥在跨國金融與投資機構的風險報告中。英國脫歐後,「柏林」這一塵封之詞,突然大量出現在歐洲的分析報導,能不令人怵然?

統一後的德國,一直比日本更低調,而日本受朝、中、俄威脅而更需要單極保護,身居中歐的統一德國卻沒受明顯的威脅,甚至還是普亭、習近平爭取的對象。德國聲音若在歐洲更加嘹亮,將使戰後單極向古典多極回歸。

無論在結構、認同與地緣三方面,英國脫歐都是一個完美風暴的交叉點。極左平均主義與極右排外主義在此會師,諷刺地推倒戰後秩序第一張骨牌。

「單極片刻」是否結束,或許不那樣重要,但如同為「留歐」殞命的英國議員考克斯女士所言,如何克服恐懼與仇恨,恐怕才是「短和平」如何質變的決定性考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