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紅色供應鏈不足懼
2015-07-03 02:47:0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我國5月出口年減3.8%,為連續第四個月負成長;累計今年前五個月出口,更出現14.7%的年減幅。在主要出口市場中,前五個月對美國增加4.6%、對歐洲減少12.1%、對亞洲減少5.8%。由於對中國及香港5月出口年減8.2%,同月外銷接單也年減11.6%,多數評論皆以「紅色供應鏈發威」讓各界膽戰心驚,彷彿台灣產業在「紅色供應鏈」衝擊下,即將日薄西山、潰不成軍。

我們認為,所謂「紅色供應鏈」的說法,既無法精準描繪事實,又模糊我國產業問題的核心,並非一個合宜的語彙;各界名嘴不宜加油添醋、推波助瀾,將這個模糊焦點的語彙搞得火紅來混淆視聽。

試想,一個新興巨大經濟體如中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後,由於人口眾多、需求巨大,各種產業快速發展是無可避免的。因此,逐漸發展出完整供應鏈是必然的產業策略;而以國家力量協助其發展,也是多數國家自然而然的產業政策。例如,電子資訊產品消費巨大之下,中國大陸自有半導體產量僅能供應其需求的兩成,造成一年2,000億美元的進口。任何一個這樣的國家,必然會傾全國之力來加速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以替代進口、節省外匯;就像早年台灣「關鍵零組件」產業發展計畫,也是要替代來自日本的大量逆差。它既不是針對台灣,也不見得一定有效;就像日本迄今還是台灣貿易首要逆差對象,關鍵零組件從日本進口量還是居高不下,只是台灣的貿易已是年年順差,沒甚麼人會介意對日貿易的單獨逆差罷了。

民國初年,有人譏諷國人為「差不多先生」,其實迄今沒有太大長進。只要貿易出口減少,無論是官方或民間,就會開始「推估」其「原因」,然後尚未深究原因就隨便找個「主要原因」為替罪羔羊,並據以開出「藥方」。近年來有人搞出了一個新名詞「觀光一條龍」,說陸企以外資身分掩護,進入台灣旅遊市場後串成「一條龍」,然後就賺走台灣旅遊業的大把鈔票,國人只能望利興嘆。這種毫無產業和國民生產知識的說法,也能唬得國人一愣一愣的。現在,類似的說法又套用在「紅色供應鏈」上,認為只要是大陸製造業的供應鏈完整串聯,台灣就會靠邊站,讓出零組件產業的市場,而在大陸政府大力協助之下,此種效果正在加速。如果這種理論成立,那麼日本對台灣的零組件早就該讓出市場;歐洲比利時、盧森堡、瑞士等小國早就該在德國的強勢經濟下萎縮倒退,何以能和德國僵持、甚至超越其所得?

中國大陸是個巨大的成長市場,就算有了「紅色供應鏈」,它既可以容納這個「供應鏈」,也還有空間讓我們的台積電繼續成長、獲利,只要台積電還是台積電,在技術上和行銷上還有領先的本錢和實力。因此,我們看到瑞士的機械、化學、金融等產業,在強大的德、英、法夾殺之下,還是欣欣向榮,甚至超越對手;我們看到新加坡的資訊、金融、石化,在強鄰環伺下也能獨占鰲頭。

對中國大陸出口減少的可能原因很多,新台幣匯率升值、中國內需減緩、中國出口減緩、宏達電行銷失策、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發威,都是可能的原因,武斷地推給「紅色供應鏈」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和研究者應該有的態度。

不過,歐洲小國有「歐盟」來擴大其市場,瑞士所屬的「歐洲自由貿易協會」也和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來保有貿易市場。我國若只是畏懼弱勢產業受市場開放衝擊,不設法解決問題而在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上落後競爭對手,就會讓市場限縮,這才是令人真正擔心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