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報社論/甘為政治馬前卒,教育部對得起教育?
2018-01-28 23:33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綠營杯葛台大準校長管中閔的事件中,教育原應是「校園民主」捍衛者,卻扮演政治馬前卒...
綠營杯葛台大準校長管中閔的事件中,教育原應是「校園民主」捍衛者,卻扮演政治馬前卒。圖為教育部長潘文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綠營杯葛台大準校長管中閔的事件,在民進黨團宣布撤案後,表面上告一段落,卻未必能說已經「劇終」。這齣被稱為「拔管」的大戲,顯然不是偶發:執政黨明目張膽挾預算案侵犯大學自主,實為民主之恥;而教育部一路扮演政治馬前卒供政客驅遣,對政治力非但毫不抵抗,甚至萬般迎合並加碼演出。教育原應是「校園民主」的捍衛者,卻搖身變成大學自主的劊子手,真是荒謬的一幕。
台大遴選委員會一月五日選出新任校長人選後,教育部不僅壓著新校長的當選公文不說,根據媒體披露,更在兩周內急發三次公文給台大,頗有阻撓之意。這點,看三次發函的日期與內容,殊堪玩味。

一月十一日,有媒體率先爆出部分人士質疑管中閔擔任台灣大哥大的「獨董」卻未充分揭露,擔任遴選委員的台灣大副董蔡明興也未遵循「利益迴避」原則。翌日,教育部便去函台大,詢問遴選過程「據報載」似有疑義。廿四日,民進黨立院黨團藉著總預算審查協商,作出「教育部應要求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釐清疑義,否則不得進行後續聘任作業」的主決議,粗暴施壓教育部介入台大校長人事。不可思議的是,在場的教育部代表看過此決議文,竟回應「內容可以接受」。同日,教育部更將監察院「據訴遴選過程涉有瑕疵」的公文,轉發台大;對政治力介入大學,配合得天衣無縫。

對教育部兩次來函,台大選委員會均明白回覆:「本校校長遴選過程均依教育部核備法令辦理,殆無疑義」;但教育部卻視若無睹。廿五日,綠媒與綠委接力爆料管中閔論文的烏龍案;次日,教育部又發函台大,要求釐清倒果為因的抄襲事件。且看,除了第二次公文是「函轉」監察院公文,另兩份公文的主旨都是「據報載」,最後一次公文還附上「報導資料一份」。這也遭嘲諷是「看媒體辦案」。

教育部一再質疑台大遴選過程,事實上,教育部本身即有三名代表擔任遴選委員,其中一人還是政次。若過程真有疑義,不能當場釐清或擋下嗎?

在綠委烏龍爆料記者會次日,台大當夜即開會認定論文抄襲案「不成立」,並向教育部喊話:「籲尊重大學自主,儘速核定新校長任命案」。此時教育部卻振振有詞稱,不能「只看媒體訊息」就決定是否核定校長聘任案,必須審慎處理。壯哉斯言,但前後對照,豈不矛盾畢露。

管中閔雖被歸類為藍營,但民進黨與教育部聯手自導自演的這齣「拔管案」,粗暴踐踏大學自主與程序正義,所引起的社會反彈,後座力已經超越藍綠。短短三天,上千名台大師生連署抗議「政治力介入台大,堅守大學自主」,許多中間選民更感憤怒。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一度警告管中閔:若堅持就任,「不死也半條命」;窮凶惡極的嘴臉,宛如流氓政權。

在民進黨團知難而退撤案後,更顯得教育部裡外不是人。教育部次長尷尬地說,「不論立院有沒有撤案,都會維持行政中立」,又說「校園本就該避免政治力介入,會尊重立院決定。」大言不慚的態度,暴露恥度之無底線。

民進黨執政後,本該嚴守中立的教育部長屢屢作激情演出。去年底「促轉條例」通過後,引發全台「中正」或「介壽」為名的學校和道路改名的議題;教長潘文忠迫不及待地表態,要剔除或更名,教育部會與相關學校依條例內容做適法的研處。此話一出,民意譁然,反彈不斷,逼得行政院發言人出面說明改名是「假議題」,潘文忠更被綠營立委K得滿頭包,提醒他要「檢討話術」。

這次教育部賣力配合民進黨演出「拔管」大戲,帶頭踐踏大學自主與程序正義。這樣的教育部,有什麼才德領導大學,又如何對得起自己作育英才的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