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冬天易心肌梗塞?急診科主任:冬轉春也是危險高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24 16:48聯合報 記者鄭宏斌╱即時報導



示意圖。部立新營醫院急診科統計指出,在冬天發病的心臟疾病患者數量,確實比其他季節多,但「溫差」才是病發誘因。圖/ingimage授權
冬天真是心臟殺手?23日開始,台灣各地受到大陸冷氣團南下影響,天氣明顯變冷,台南市今晨有感,最低溫出現在凌晨3點,只剩14度,部立新營醫院急診科統計指出,在冬天發病的心臟疾病患者數量,確實比其他季節多,但「低溫」並非主因,「溫差」才是病發誘因。

也因今年冬季少雨,體感溫度變化較低,近來季節交替,日夜溫差大,流感疫情爆炸,佳里區奇美醫院表示,近來呼吸道感染患者門診增加兩成,幾乎都咳個不停。

心臟疾病在全國十大死因長年排名第2,冠狀動脈心臟病(又稱冠心症)臨床表徵從無症狀缺氧到穩定型、不穩定型心絞痛等,其中又以急性心肌梗塞最為嚴重,如未及時搶救,死亡率高達8成。

一般認為,冬季是心肌梗塞最易發作季節,部立新營醫院急診科新任主任李偉愷以高雄心臟疾病患者統計為例,從去年10月至今年1月,高雄3間醫學中心,包含高雄榮總、高雄長庚和高雄醫學院,平均每月接收200到300名病患,但高峰大多集中於季節轉換期間;李指出,不只秋轉冬,即將到來的「冬轉春」也是另一波危險高峰,民眾應多加注意。

李偉愷表示,冠心病症狀可分為「典型」及「不典型」症狀,典型症狀為胸口不適且活動加劇,李建議休息或舌下含片可緩解;不典型症狀則非常多,例如,全身無力、肚子痛、頭暈等,約佔所有冠心症3到4成。

心肌梗塞﹒低溫﹒冷氣團

天又冷! 非典型心肌梗塞 痛在別處的隱形殺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2-24 13:00聯合報 記者羅真/台北報導


持續性胸悶、胸痛是心肌梗塞典型症狀。 本報資料照片
72

大陸冷氣團南下,全台低溫下看12度,根據研究,氣溫每降低1℃,未來一個月內罹患心肌梗塞的機會將增加2%。醫師提醒,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是持續性胸悶、胸痛,但女性、老人、糖尿病患及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可能出現下顎、肩胛、左手臂內側等處疼痛,或惡心、嘔吐等類似腸胃道疾病的非典型症狀,不可不慎。
奶奶腸胃不適用藥未改善 原來是…
一名70歲、長住安養院的奶奶,平時身體健朗,日前感覺腸胃道不適被送往診所就醫,連續用藥3天卻未改善,因心跳加速、直冒冷汗,經轉介至醫院心臟科並接受心電圖檢查,竟確診為心肌梗塞,所幸當時雖心臟收縮力減弱、但尚未衰竭,經手術後已無大礙。

下顎、肩胛、左手臂內側至小指…疼痛
馬偕醫院副院長暨心臟內科醫師葉宏一指出,心肌梗塞是心臟冠狀血管不通暢,無法供給足夠的血液,造成心肌缺氧壞死,典型症狀是持續胸悶、胸痛,但有時症狀並不典型。例如心肌缺氧卻痛在別處的「牽涉痛」,患者下顎、肩胛、左手臂內側至小指、上腹等部位感覺疼痛 。

還有梗塞位置在心臟下方的下壁心肌梗塞,葉宏一指出,由於位置接近上腹部、約胃跟食道交界處,可能引發上腹部不適,容易出現惡心、嘔吐等類似腸胃道疾病症狀;下壁心肌梗塞也容易合併房室傳導阻滯,使心跳變慢、血壓降低,會因此出現冒冷汗、頭暈、無力等症狀。

惡心、嘔吐、頭痛…妳有這些症狀嗎?
心肌梗塞發生率男高於女,但女性也不可不慎,尤其更年期後女性。葉宏一說,女性更年期後,體內缺乏雌激素,使血管內壞膽固醇增加,大大提升動脈硬化及心血管疾病風險。

女性心肌梗塞的病理機轉、症狀也與男性不太相同。基隆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楊甯貽表示,男性心肌梗塞多源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瘢塊撕裂後,造成血液凝結成塊、阻塞冠狀動脈,使心臟缺氧;女性多為冠狀動脈的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影響血管擴張能力,症狀不一定是胸悶、胸痛,而是惡心、嘔吐、頭痛、易喘、暈眩、失眠、疲倦、焦慮、消化不良等 。

糖尿病友、長者 發作時可能沒症狀
另一種心肌梗塞的非典型症狀,是一點症狀都沒有。楊甯貽說,糖尿病友與年長者可能因神經病變或退化,使神經較不敏感,心肌梗塞發生時無痛感,甚至沒有其他症狀。

怎麼預防?控制三高是不二法則
如何預防心肌梗塞?葉宏一指出,控制三高是不二法則,心血管疾病與三高密切相關,建議經常測量血壓、血糖與血脂,飲食少油少鹽少糖、控制體重、戒菸酒等。當氣溫驟變時,血壓上升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衛福部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賈淑麗引用英國研究指出,氣溫每降低1℃,未來一個月內罹患心肌梗塞的機會將增加2%,提醒民眾若遇到不易辨別的非典型症狀,宜立即就醫檢查。

73
心肌梗塞﹒冷氣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