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夜半偷樹治病...種下橄欖樹之約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8 07:12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image
屏東市康定街20號的程家,每年此時都會舉辦「橄欖樹之約」,因眷舍即將收回,今年已是最後一次的約會。 圖/戴貴立提供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隨著眷村改建,屏東眷村近來離情依依,屏東市康定街20號的橄欖樹,隨著連續8年的「橄欖樹之約」,如今因眷舍收回,今年之後將成絕響。
從小在這裡的長大的程正方分享橄欖樹的故事,他記得小時候的一天晚上,全家人被屋外鑿樹根的小偷吵醒,經父親詢問,那小偷才說,因母親患病,醫生說以橄欖的樹頭為藥引才能治病,才會夜半偷樹。

他記得父親聽了之後,非但沒有責罰小偷,反而要全家一起幫忙,之後他總記得,橄欖之好要與人分享,剛開始他總是送人橄欖果、橄欖醋,後來慢慢與好友相約,每年橄欖成熟時,就來一場橄欖樹的約會。

每年的12月初,總有許多人為橄欖而來,不少人聽到今年是最後一次了,有藝術家來此速寫,為橄欖樹之約留下最後的身影。

9旬翁捨蕉種芝麻 要病妻呷健康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8 07:12 聯合報 記者徐白櫻/旗山報導

image
柯金吉阿公(右)捨香蕉種芝麻,他親手炒芝麻、磨芝麻醬,全為妻子的健康著想。 記者徐白櫻/攝影
分享旗山溪洲柯金吉阿公種香蕉半世紀,10年前妻子中風不良於行,柯阿公捨棄香蕉,改種有益健康的有機黑芝麻,94歲高齡還下田採收、研磨芝麻醬給愛妻食用,即使產量僅慣行農法的一半,柯阿公也甘之如飴,他說「呷健康卡重要」。
柯金吉被鄉親稱為「溪洲最厲害的阿公」,他的學習力強,會用電腦紀錄作物、會開收割機下田採收農產品,談起香蕉,話匣子打開就停不下來。鯤洲宮主委柯正派說,柯阿公是香蕉產業的活字典,有問題找他準沒錯。

柯阿公說,香蕉養活一家人,娶某、生子、起厝全靠一芎芎香蕉換來,到10年前才轉換作物。

image
柯金吉阿公的芝麻田採用有機種植,不施化肥,更不噴灑農藥。 記者徐白櫻/攝影
分享
「阮某突然中風,眼科、皮膚科看不完」,柯阿公說,妻子中風後常跑醫院,醫生建議要從食物著手管理,他想起鄉下早年常用芝麻補充營養和體力,決心砍除香蕉樹,全面改種芝麻。

好學的他跑去高雄農業改良場問專家,一步步摸索。柯阿公說,自家5分農地,一半種芝麻、一半休耕種田菁涵養地力,別人一分地產量200台斤,自己100台斤不到,產量少一半。

芝麻採收後,柯阿公曝曬、敲打,花時間研磨芝麻醬給老伴吃。在細心照顧下,柯阿嬤病情沒有惡化,柯家芝麻醬的知名度也隨之提高,吸引不少外客指定購買。柯阿公說,芝麻產量少沒關係,自己是為健康才種芝麻,若施化學肥、噴灑農藥就沒意思。

旗山、美濃吹芝麻復育風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8 07:12 聯合報 記者徐白櫻/旗山報導

近年旗美兩地興起芝麻復育風,有人是榨油業者,不願全使用進口芝麻,也有人跟柯金吉一樣,要替家人打造無毒家園,出發點都是希望芝麻重新在台灣土地滋長。

早期旗山與美濃農地都有種芝麻,美濃現今還有多家麻油業者,但基於成本考量,榨油業多採用進口芝麻。人稱「麻油爸」的吳政賢是家中祖傳製油事業第四代傳人,因不想百分百仰賴進口原料,2年前租地復育芝麻。

前兩年爆發食用油風暴,美濃的張榮源、曾雪梅夫婦也在旁人鼓勵下種芝麻,張家夫婦農務經驗豐富,種芝麻過程順利,產量也比別人來得多。

「同心園農場」園主鍾紹文為了孩子健康種無毒作物,芝麻、紅龍果、稻米與番茄等都採有機栽種,今年度4分農地僅收成160台斤芝麻,僅能榨出135瓶芝麻油。農民表示,有心投入芝麻復育的人越來越多,但芝麻栽種不容易,獲利又低,希望政府能多協助推廣。

十大年度圖書館 兩間在高雄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8 07:12 聯合報 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image
獲年度圖書館之一的楠梓坑圖書館,屋頂就像一本打開的書,外部建築充滿特色,更配合該地區推動新移民女性讀書會。 圖/高雄市圖書館提供
分享由國家圖書館主辦的「全國公共圖書館」評鑑出爐,高雄市圖書館共領回22個獎項,其中10大「年度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總館及楠仔坑分館雙獲獎。
高雄市圖書館代理館長潘政儀說,高市今年獲得兩個「年度圖書館」、4個「特色圖書館」與16個「績優圖書館」獎,共有22個獎項,為高雄市打造書香社會受到肯定。其中年度圖書館是經績優、特色圖書館肯定後,才有機會角逐年度圖書館,成為全國唯一有兩個圖書館獲選的城市。

高市圖總館今年同時拿下「年度圖書館」、「特色圖書館─建築空間」與「績優圖書館」三項大獎,以通透珠寶盒的形象,收納綠建築樹屋綠意,還附加無敵海景。其中具有博物館展示概念的「關鍵出版櫥窗」、「高雄書專區」、「國際繪本中心」、「多元文化區」及「雲端書庫@高雄」,都充滿特色。

楠仔坑分館則獲「年度圖書館」、「特色圖書館─閱讀推廣」、「績優圖書館」獎項,全力發展「新移民女性讀書會」特色;林園分館和杉林分館也分別獲得「特色圖書館─社區參與」獎及「特色圖書館─卓越進步」獎肯定。

潘政儀說,高市此次獲獎館別中,不乏地點偏遠、資源缺乏地區。但圖書館運用當地社區特性,發展出獨樹一格的服務和特色,提供民眾充實自我的優質空間,應是勝出原因。

屏東眷村大挪移 南北味跟著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8 07:12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image
受眷村改建影響,屏東市勝利路兩旁許多老店都高掛「我們要搬家了」的布條。 記者翁禎霞/攝影
分享「我們要搬家了!」配合眷村改建,過去外省南北口味最盛的屏東市勝利路,如今一家家高掛搬遷的紅布條,猶如美味大挪移,讓眷村人特別不捨,屏市空翔里還特別製作新的社區地圖,提醒饕客按圖索驥。
包括屏東市凌雲、鵬程及崇仁等三處眷村,都將搬遷至屏東市勝利路旁的新大樓,總計320戶,目前新城已交屋,由於軍方要求眷戶必須在本月12月19日前搬離舊眷舍,近來各眷村離情依依。

以屏東市勝利路而言,過去這裡有許多外省南北口味在此集中,山東饅頭、山西刀削麵、或道口燒雞、牛肉麵等,各省口味幾乎都可以在這裡吃得到,但隨著眷村搬遷,這些店家也不得不高掛搬家布條、另覓地點開張。

image
屏東市空翔里長祝毅成特別展示社區製作的新地圖。 記者翁禎霞/攝影
分享
縣議員唐玉琴是眷村子弟,對眷村搬遷最有感觸,近來她幾乎成第一線記者,不但逐一造訪老味道,還上傳臉書分享眷村味。

空翔里長祝毅成30多年前靠著祝媽媽早餐店起家,以韭菜包等早餐聞名,他說,自己是浙江人,雖是在台灣出生的外省第二代,但從小在眷村長大,早餐店賣的味道就是最熟悉的眷村味。

雖然眷村即將拆除,他也不敢遷離眷村太遠,就在新眷村旁落腳,「就怕客人找不到」;而其他的外省口味,有的就此收攤,另有的轉移陣地,就希望老顧客依舊上門。

近來空翔社區發展協會特別製作新的地圖,把過去勝利路各種好味道的新位置逐一標示,饕客仍可聞香而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