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弄老風景 找出基港12柑仔店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8:01 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基隆報導
昨天雞籠草根文教協會在西16碼頭邊的貴美柑仔店舉辦新書發表會。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基隆市雞籠草根文教協會半年內訪查基港西岸12間柑仔店,昨天辦新書發表會,邀請居民聊聊對柑仔店的印象,有人感性地說,柑仔店是一種回憶;有人說柑仔店很「甘心」(台語),現場氣氛溫馨又懷舊。
雞籠草根文教協會前陣子注意到中山區不少阿公阿嬤柑仔店漸漸凋零,埋沒在時代洪流中,發起「尋找巷弄裡的老風景」計畫,要為基隆港西岸繪出一張「柑仔店地圖」。
協會成員分頭循著中山一路、二路、三路、四路到外木山海岸沿路踏尋,蒐集到12間經營超過一甲子、各有特色的柑仔店故事。
經歷60個寒暑、光華路上白米甕柑仔店葉姓老闆回憶,以前戰亂實施宵禁,晚上11點街上空無一人,但柑仔店因批貨需要特例持有通行證,讓小店地位格外不同,自此他便將柑仔店視為服務地方的重要角色。
昨天雞籠草根文教協會邀居民聊聊對柑仔店的印象。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
他自豪地說,「靠這間養大2個女兒出國讀書念到博士。」
太白街上誠興柑仔店老闆娘78歲的周阿嬤說,當過裁縫、還幫人「電過頭毛」、直到後來接手婆婆留下來的柑仔店,接手至今47年,始終和丈夫同進同出,直到數月前丈夫過世,她才改變習慣,提早開門,「才不會一個人悶著太久」。
西16碼頭旁、由三代女人撐起的「貴美雜貨店」已有70年歷史,見證港區興衰,日前卻面臨遭港務公司要求拆屋還地命運,老闆娘邱林貴美的女兒不願媽媽一手經營的柑仔店消失,向航港局陳情,所幸在地方協助搶救下,獲得短期展延機會。
邱家女兒說,從小在這裡長大,雜貨店是一家重要的精神支柱。
協會常務理事黃小陵說,小小的柑仔店其實是港區歷史縮影,老一輩柑仔店老闆長期生活、觀察在地,從他們口中擷取出的口述歷史更是珍貴資產。
昨天雞籠草根文教協會邀居民聊聊對柑仔店的印象。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
柑仔店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也是以前學童下課後聚集寫功課的老所在,圖為貴美柑仔店提供的老照片。 記者張芮瑜/翻攝
分享
躲過戰火…歷史建築 淪落私人聚會所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8:01 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基隆報導
正濱舊漁會大樓建於1934年,至今已有81年歷史,大樓外牆用有13道高低凹槽的黃磚鋪設,阻礙陽光反射,讓建築物免於空襲目標。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正濱舊漁會大樓興建時為了順應戰亂時代,刻意使用防火材質建材,但躲過了空襲,前年卻敵不過一場大火,文史工作者心疼不已,市府接管後未來何去何從?文化局打算辦發想會,邀民眾討論活用方式。
前年12月26日早上,正濱舊漁會大樓火警,濃煙密布,警消趕到火舌已將1樓大片迴廊吞噬,儘管最後無人傷亡,但具重要歷史意義與價值的古蹟已經損毀,要修復很難。
正濱舊漁會大樓現在大門敞開開放民眾入內,記者昨天實地走訪發現,儘管漁會大樓外牆鋪上鮮豔亮麗的施工防水布,但大樓內部殘破不堪,遭火噬焦黑痕跡仍在,廢棄物也堆疊在一間,火警彷彿前幾天才發生。沿著階梯到2樓,有附近民眾擺牌桌公然聚賭、打四色牌、抽菸飲酒,將認定的「歷史建築」當成私人聚會場所。
正濱舊漁會大樓周圍景觀良好,前臨中正路,後臨正濱漁港,旁為漁會供銷集貨場,聯通市區與濱海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很有開發潛力,且正濱舊漁會大樓是居民共同的回憶,甚至還是不少知名得獎電影的取景地。
李正仁說,他日前偶然發現正濱漁港周遭有很多柴魚工廠、番茄鯖魚罐頭工廠,加上漁港、漁會大樓,顯示該區的產業脈絡很深;他建議,可將大樓打造成「社區博物館」,建築內展示基隆漁業百年大業回顧,和外圍的漁業資源融合在一起,再加入一些青春元素,如可樂王小啾插畫,吸引年輕人潮聚集。
文化局文發科鄭鼎青說,未來正濱舊漁會大樓發展走向將會類同基隆港西三碼頭,邀產業代表、文史工作團隊辦交流座談會,討論出可行的活用方式,時間地點另做安排。
彩「社」嘉年華 社福知識玩中學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8:01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蘇澳報導
迎接12月18日移民節,宜蘭縣政府社會處結合內政部移民署,舉辦彩『社』嘉年華會活動,讓遠渡重洋來台的移民朋友齊聚一堂,分享在地文化與生活經驗,現場不但有趣味踩街,還有闖關遊戲,民眾從「玩」中學到社福知識。
縣政府社會處築親庭福利服務中心蘇澳站在南方澳第三漁港碼頭廣場舉辦的活動,除了安排30名受過培訓的「新二代培力營隊」小將,帶領民眾認識越南、印尼、緬甸及柬埔寨等地區的歷史及特色建築,還有新住民媽媽一同踩街遊行,並有闖關遊戲,讓新住民族群透過遊戲方式,了解築親庭等社福資源。
「覺得很貼心!」來自印尼的一位媽媽說,參與活動後讓她更了解自身的權益,並且大聲稱讚社會處越來越貼心,文宣傳單上也印有印尼等多國語言。
縣府社會處長黃龍冠表示,期盼藉由社會福利單位及社會處所屬福利服務資源設攤宣導的方式,增進福利服務的親切度及便利性。
新住民二代 說媽媽家鄉故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8:01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五結報導
縣政府為提升新住民子女對母語的表達能力與自信,昨天在利澤國小舉辦「『說故事.知故鄉』,原住民生活母語說故事比賽」,許多小朋友及家長穿上東南亞各地的傳統服飾,連說帶唱地表演出媽媽的家鄉故事,十分逗趣。
宜蘭縣「推動多元文化及新住民教育生活母語說故事比賽」今年邁入第二屆,比賽分國小低年級、中高年級及國中組,包含越南語、印尼語、緬甸語、柬埔寨語項目,共有49名學生報名參加。
評審依據參賽者發音、儀態、表達流暢度及故事內容評分,許多小朋友精心打扮,將媽媽年輕時期的服裝穿上身,讓人彷彿置身一場文化嘉年華。
新生國小五年級的何慧兒半年前學習越南語,她在比賽中演講越南當地著名的故事「阿貴和榕樹」,比喻做人不可貪心,這個故事就像是一把鑰匙,開啟了她對媽媽從小到大生長故鄉的想像。
「想像媽媽一樣棒!」何慧兒說,媽媽從11年前嫁到台灣,從不會說國語到現在連台語都會講,還曾得到新住民台語歌唱大賽冠軍,覺得非常佩服。
縣府教育處科長廖素滿表示,全縣新住民子女共有3萬8475人,期盼藉由母語比賽促進家庭及社會的多元文化融合;目前礁溪國小及利澤國小假日開設免費的新住民母語教學課程,歡迎民眾參加。
非農地禁用除草劑 街友接單除草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8:01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五結報導
宜蘭縣非農地禁用除草劑,人工除草人力增加,因除草技術門檻不高,縣府輔導街友組成「除草隊」,除了給工作重生外,街友接單除草,從清明節成立至今,出勤96人次,已有十幾萬元收入。
宜蘭縣推動禁用除草劑政策,新法在本月上路,非農業使用的土地,包括公共空間與私有空地,禁止噴灑除草劑除草,違反規定者,縣府將開罰。
宜蘭禁用除草劑,雜草長得快,因此需要更多人力除草,縣政府社會處與財團法人人安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羅東平安站合作,讓「除草」成為街友重新踏入職場的生活技能。
基金會成立的除草隊,隊員都是街友,今年清明節前成軍,首批8人,除兩人因個人因素離隊外,目前還有6人持續服務,不斷接單除草,總共出勤96人次,每人扣除車資與餐費,出勤每天工資約有一千多元。
縣府社會處昨天說,街友因除草工作有新生活,未來還會持續輔導街友「脫遊」、「儲蓄」、「租屋」,輔導他們自立。
縣府勞工處表示,除草不需太多的技術,透過簡易受訓即可工作,宜蘭縣有很多民宿、景區,除了除草的需求外,未來可以再給予街友庭園整理訓練,提供需要工作的職場選擇,相關培訓與輔導會再研議辦理。
觀光工廠接駁車 擬增加班次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8:01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宜蘭報導
宜蘭縣觀光工廠已成聚落,成為推廣觀光助力,但這些工廠大多位於郊區,大眾運輸往來不方便,甚至沒有公車經過,加上聯外道路狹窄、遊覽車出入頻繁,形成交通瓶頸。縣府表示,近期會通盤檢討,優先加密觀光景點接駁車班次,並且依需求調整公車路線。
縣政府統計,截至11月縣內有18家觀光工廠營運,因應腹地需求大,多選在郊區設廠,像宜蘭市梅洲工業區、員山鄉枕山休閒農業區等地,逐漸形成觀光工廠聚落,除了吸引遊覽車團客及散客自行開車外,背包客、國外自由行旅客因缺乏交通工具,欲前往觀光工廠困難重重。
業者私下抱怨,當初縣府積極招商希望他們來宜蘭設廠,但對外交通問題始終沒有解決,目前仍以團體客占多數,散客沒有交通工具就像沒有「腳」,想來就必須要包車,所費不貲,自然意願不高,而且工廠的聯外道路狹窄,必須自行聘請保全協助指揮,宜蘭要發展觀光,這些問題急需解決。
縣議員黃定和認為,宜蘭區域性觀光工廠已經有雛形,觀光工廠聚集地人潮眾多,每到假日交通混亂,遊客沒開車也不方便,建議縣府除了列入接駁系統外,同時在市區設置停車場,提供專車接駁服務,減少交通打結的情形。
縣長林聰賢表示,會優先調整宜蘭勁好行市區公車路線,未來溪北地區會以宜蘭轉運站做為中心,與觀光工廠聚落形成一條線的接駁服務;溪南地區以羅東轉運站為轉乘點,鼓勵遊客不開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往來景點,班次部分會加密,增加遊客搭乘意願。
另外,宜蘭市公所獲交通部補助600萬元添購2輛環市公車,預計明年上路,將從宜蘭轉運站出發繞行舊市區,配合縣府接駁計畫,也將延駛至梅洲工業區的觀光工廠聚落,串連起接駁路網。
宜蘭好山好水 大地花旗參館開幕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8:01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宜蘭報導
宜蘭市「大地花旗參館」昨天舉辦開幕儀式,縣長林聰賢(右4)等人一同揭幕見證。 記者林縉明/攝影
分享宜蘭縣推廣觀光產業,積極對外招商並輔導產業轉型,大地天然生技公司與美國許氏參業集團合作,選在龍潭湖風景區附近設置觀光工廠,希望與鄰近景點串連起觀光廊帶,昨天開幕活動結合公益義賣,所得10萬元全數捐給公益團體。
「大地花旗參館」坐落於宜蘭市觀光工廠聚集的梅洲工業區,由大地天然生技公司與美國許氏參業集團技術合作,導入技術與原料;由於美國的花旗參產地空氣好、水質佳,看上好山好水的宜蘭,建構亞洲唯一的美國威洲花旗參觀光工廠及研發中心,雙方昨天簽訂策略聯盟並舉辦開幕式,縣長林聰賢、立委陳歐珀、立委參選人李志鏞等人受邀到場。
林聰賢表示,梅洲工業區觀光工廠聚落已經形成,並延伸到員山、蘇澳等地,讓宜蘭每年觀光客倍增到逾750萬人次,都是傳統產業轉型所帶來的成果,加工產業與好山好水是宜蘭的優勢,未來會持續輔導、招商,讓觀光聚落效益擴散。
開幕式中,業者響應公益,捐出一份傳家寶花旗參現場義賣,最後以10萬元售出,所得捐給在地公益團體。
另外,即日起至明年1月5日,消費滿600元送參茶包一盒,民眾加入業者粉絲團有機會抽中iPhone 6s、花旗參禮盒等好禮。
七賢師生 DIY草頭豬寶寶義賣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8:01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宜蘭報導
宜蘭縣員山鄉七賢國小六年級師生為了籌措畢業旅行費用,自製草頭豬寶寶義賣。 記者林縉明/攝影
分享宜蘭縣員山鄉七賢國小畢業班師生為了籌措畢業旅行費用,以糖果襪、營養土、種子等材料,自製草頭豬寶寶義賣,希望減輕家長支出,昨天前往宜蘭市幾米廣場擺攤,學生穿梭在人群中叫賣,不少民眾掏腰包購買。
員山鄉七賢國小六年級有17人,將於12月17至19日到南部畢業旅行,因學生人數少,旅費較負擔重,一個人費用高達4千餘元,師生發揮巧思運用所學,利用課餘時間DIY製作草頭豬寶寶,透過義賣的方式,積沙成塔,讓學生體驗賺錢辛苦,同時籌措畢旅基金。
導師康家華表示,義賣不只是為了畢旅基金,也是讓學生體會到賺錢不容易,特別結合上學期草頭娃娃課程,以認養豬寶寶為發想,全班分工合作,發揮團隊精神,也讓學生學習如何行銷產品與口語表達能力。
「大家快來認養豬寶寶!」10多名學生昨天賣力叫賣,吸引不少民眾圍觀、購買,學生蔡明宏說,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草頭豬寶寶,很有成就感,尤其是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賺錢感覺很好,也感受到爸媽平時賺錢的辛勞,往後會更珍惜擁有的一切,是很特別的人生經驗。
南花蓮縱谷鐵馬遊 正是時候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8:01 聯合報 記者謝龍田/瑞穗報導
花蓮大農大富平地森林是鐵馬遊的好所在。 記者謝龍田/攝影
分享深秋初冬的暖陽下,正是南花蓮縱谷鐵馬遊的好季節,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迎著金風踩飛輪,美景中泡湯、嘗美食,最是醉人。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是縱谷鐵馬遊的好所在之一,有南北2條環道,各有特色。秋冬之交生態豐富,有過境的候鳥,詩情畫意的楓林道,以及芬多精瀰漫的各種林道,有人說,「一生沒騎過一次,不算鐵馬族」。
南花東縱谷的蝴蝶生態豐富,處處有「蝶蹤」。 記者謝龍田/攝影
分享
光復鄉的馬太鞍濕地、拉索埃湧泉生態園區,騎單車造訪,別有風情,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所在的瑞穗鄉鶴岡地區,往來193縣道美景無限,或到鄉內瑞北縱谷單車路線、溫泉區親子遊騎程及舞鶴台地騎乘,體驗不同的感受。
玉里鎮及富里鄉都有完善的單車路線,玉里的「河東」、客城、環鎮等路線各有特點。如果體力夠好,還可以騎到安通溫泉區山坡上的特色民宿,泡湯俯瞰中央山脈與玉里景致,再品嘗牛乳鍋。
富里有馳名的東里鐵馬驛站,沿線金黃色的稻浪迷人,是鐵馬旅人愛留影的所在,到鄉內的羅山有機村品嘗手作泥火山豆腐,帶有機米作伴手禮,逍遙半天,是一大享受。
大半是山區的卓溪鄉、萬榮鄉,在與玉里、瑞穗、鳳林的交界附近,也有南安瀑布、紅葉部落、林田山等景點,是鐵馬不難到達的地方。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志工隊員簡冠軒建議鐵馬族,可依自己身體狀況規畫行程。體力好的可以選擇較有坡度的騎程,如果想輕鬆騎,找坡度緩和的,千萬別勉強,以免敗興而歸。
騎鐵馬到花蓮紅葉部落賞楓紅,別有風情。 記者謝龍田/攝影
分享
生物多樣性聯展 學知識護生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8:01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小朋友十分專注的聽著志工解說貓頭鷹居住習性。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花蓮縣境有中央山脈、海岸山脈、縱谷平原,不同地形孕育許多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生態系統與生物種類,縣政府為了讓民眾了解生物多樣性意涵,昨天在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生物多樣性聯展」,讓民眾透過遊戲闖關認識不同生物。
人類生活所需都仰賴著各種生物的提供,但目前生物滅絕的速度,遠遠超過人們所能想像。花蓮縣政府農業處長羅文龍表示,生物多樣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不只是為了生態保育,也是為了維持生態環境,所以這次邀請花蓮區林管處、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等15個單位參展。
花蓮縣野鳥協會透過海報告訴民眾各式鳥類的特徵與習性,同時也宣導民眾在野外拾獲傷病雛鳥時,勿逕自帶回長期飼養,請先檢視牠的健康狀況,並儘速送至動物醫院救治,而花蓮縣野鳥協會與縣政府共同成立救傷中心,幫助受傷的鳥類回到大自然。
「這是什麼魚呀?怎麼這麼可愛!」「原來公的魚和母的魚是這樣分辨的喔!」花蓮縣水產培育所展示多種淡水魚種,例如菊池氏細鯽、台灣石鮒、青魚將魚等,水培所同仁仔細的向小朋友解說,淡水魚外觀型態特徵、食性、生活史、分布情形、威脅其存續原因等,更進一步說明河川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參加闖關遊戲的王姓小朋友說,體驗完所有關卡後,他也了解許多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知識,更體認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這次活動邀集了國內學術研究機構、在地保育團體參展,並有生態保育闖關等活動,羅文龍表示,活動內容充實緊湊,民眾除了可以帶走獎品外,更能把滿滿的生物多樣性相關知識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實踐綠色環保生活。
大和黑糖產業活化 農村重展風華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8:01 聯合報 記者謝龍田/光復報導
黑糖產業活化活動,吸引大批民眾參與。 記者謝龍田/攝影
分享現製黑糖、客家擂茶,昨天在光復鄉大富火車站飄香;舞獅、鼓陣、山歌熱鬧滾滾,點亮花東縱谷農村再生美麗據點。
大富社區發展協會、大富社區產業促進協會承辦的「大和地區黑糖產業活化活動」昨天登場,志工一大早在大富火車站前擺3個大鍋子,以83號及9號品種的白甘蔗汁熬煮黑糖,吸引民眾圍觀。
志工說,要煮2小時,再邊煮邊攪拌約半小時,才成黑糖,「甘蔗是有機的,所以黑糖也是有機的,健康美味」。
大和擂茶鋪設攤供民眾體驗,在慈濟醫院工作的李采璘與3位就學中的妹妹李佳霖、李宛霖及李佳璇輪番擂茶,4姊妹的體驗秀,不亦樂乎。
台鐵花蓮運務段副段長吳金添說,大和地區(大豐、大富)活化有成,有美景、美食、黑糖文化及純樸的民風,適合深度旅遊。
他指出,台鐵明年計畫安排2列郵輪式列車停靠大富,每趟約300名遊客造訪,易遊網另外在花蓮等火車站接駁遊客到大富,盼帶來觀光商機。
大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月琴表示,在水保局花蓮分局支持下,大和地區農村再生,黑糖產業再展榮景,地方居民參與度高,陸續有青年返鄉或新住民加入營造社區,讓大和社區成為全台農村再生亮眼的10個據點之一。
瑞穗鄉民代表鍾湧春共襄盛舉,指揮長青合唱團獻唱,他說,大和地區和瑞穗是好鄰居,大家要共榮共存,樂見黑糖文化重展風華。
談起黑糖 黃繼承眼睛就發亮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8:01 聯合報 記者謝龍田/光復報導
68歲的黑糖文化解說員黃繼承「允文允武」,擅長水電、木工、煮得一手好黑糖,沒上過學的他寫得一手很棒的台語詩,詩中流露出基層台灣民眾的真性情。 記者謝龍田攝影
分享68歲的黑糖文化解說員黃繼承「允文允武」,擅長水電、木工、煮得一手好黑糖,沒上過學的他寫得一手很棒的台語詩,詩中流露出基層台灣民眾的真性情。
大和地區早期黑糖產業興盛,黃繼承說,最早是用牛拉「石車」榨甘蔗汁製黑糖,之後用木頭榨汁機以人力榨蔗汁,再改成使用電動榨汁機。
黃繼承就好像一部活的黑糖史,有「黑糖達人」的稱譽,栽種1甲蔗田的他,談起黑糖產業眼睛就發亮。
「甘蔗要1年半才收成」,他說,農曆7、8月種的是「正期」,農曆過年後到3月前是「春作」,依時序耕作,看天吃飯,9號甘蔗作的黑糖較香甜,黑糖退火,冬天加老薑煮能祛寒防感冒,是養生的優質飲品。
「黃師傅」是黃繼承的另個稱呼,他的家族原本在新北市平溪,以作家具為主,他擅長木工,也深諳水電。
大和老街及大富火車站改造後,美輪美奐,其中老街許多建物的木工及火車站的窗檯等處,都是出自他的巧手。
黃繼承連小學都沒念過,但他喜歡漢語等學識,有機會就學習,他深愛台語詩,也喜歡寫台語詩 台灣人的良善、樸實在他的詩中靈活呈現,活到老學到老,他希望也能快樂到老,並與人分享快樂。
自由廣場森巴辣嬤 花市新地標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8:01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造型獨特、色彩鮮豔的大偶「森巴辣嬤」成為自由廣場的裝置藝術,未來也將是花蓮市的新地標。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今年9月森巴嘉年華活動中,3米高大偶「森巴辣嬤」超吸睛,吸引現場觀眾相機拍不停,昨天這座造型獨特、色彩鮮豔的大偶正式坐落在花蓮市自由廣場,將成為花蓮市的新地標。
這座「森巴辣嬤」藝術創作部分由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吳偉谷及團隊,技術協助則由木雕師陳建造、林進展設計師及奇智風雅工作團隊等人共同合作,花了1個多月製作而成。
團隊指出,創作理念是用誇張的創意手法來展現森巴的精神,以熱情歡樂、純樸及原始的本能為主題,表現出花蓮的人文風情、藝術氣息、多元族群及迷人的生活文化,也可以享受森巴熱舞及原始能量的歡樂與活力。
市長田智宣表示,和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合作辦理的花蓮市森巴嘉年華已連續舉辦4年,每年主題不同,1年比1年盛大,深獲民眾期待與喜愛,花蓮市新地標的大偶「森巴辣嬤」,顯見花蓮也有跟上時代潮流、求新求變的精神。
她用烘焙當拐杖 烤出生命蛋糕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8:01 聯合報 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
脊髓損傷者林彥穎(左三)不畏生命考驗,發揮烘焙才藝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她獲獎,脊損同伴為她加油。 記者李蕙君/攝影
分享脊髓損傷者林彥穎在青春年華時發病,下半身癱瘓,在家人陪伴下走出沮喪,兩年來發揮烘焙專長自立自強,她說:「身殘者也能走出自己的路。」台東縣政府表揚她為傑出身心障礙人士。
台東縣政府舉辦身心障礙者日公益園遊會,邀請縣內各身心障礙及社會福利團體設攤,表揚傑出身心障礙者及推行福利服務有功人員。
林彥穎說,9年前她27歲時,正好在台北烘焙界打拚賺錢,有一天工作竟無法站立暈倒,昏迷一周後醒來,醫師宣判她因病毒感染導致脊髓病變,下半身癱瘓,需做復健與治療。
「勇敢面對人生,為自己負責。」她初期十分沮喪,回台東接受家人照顧,母親鼓勵她找興趣做,她決定再進廚房重拾烤盤、攪伴棒等器材,投入烘焙的世界,製作她最擅長的重乳酪蛋糕及檸檬塔。在親友品嘗給予肯定及調整配方、設計包裝,透過臉書接訂單、銷售蛋糕,重新出發。
她製作的乳酪蛋糕與檸檬塔主打健康食材,精挑配料,礙於人力及設備尚無法大量製作,因此不特別打廣告,1天平均製作4份,訂單多是熟識或購買後再回流的顧客,對生活經濟不無小補。
她說,身心障礙者不該對生命失望,只要肯抬頭,就能看見希望、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看問題/多溝通消除疑慮 才能創造雙贏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30 08:01 聯合報 本報記者潘俊偉
台東縣政府為改善居民生活品質,計畫在台東海濱公園旁的社區推動都更案,雖給居民願景,卻無法將居民疑慮消除,事關居民的權益與荷包,應透過更多的說明會說明清楚,消除居民疑慮,才不會讓台東縣首件都更案美事,變成居民的噩夢。
由於都更區域絕大部份分為國有土地,多年來有居民合法承租,也有占用違建,區域的重整確有其必要,因此縣府執行時,將會面臨居民的拆遷與安置等問題,處理不好,都更阻力勢必大增。
目前縣府已著手進行居民意願調查,但宜多次召開說明會,消除居民疑慮,了解需求,確實改善與解決,才能創造雙贏局面。
公告版位
- Nov 30 Mon 2015 13:15
基宜花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