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喚醒迷失的新藥開發?
2015-10-13 01:32:28 聯合報 吳榮燦/陽明大學教授暨新藥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屠呦呦成為中國第一位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及她的工作團隊在尋找能有效對抗瘧疾的物質的過程中,結合中國傳統醫學,分析眾多藥用植物,最後在中國晉代成書的《肘後備急方》中發現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抗瘧記錄。屠呦呦由古書中領悟不能加熱破壞有效成分,最終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質。

這次諾貝爾醫學生理獎肯定了由中藥這種具有古書人體使用經驗的新藥開發成果,給了國際新藥開發領域一個新的啟發。西方藥廠動輒幾億美金投入幾十萬上百萬巨量化學合成物質篩選新藥的作法,也開始呈現瓶頸。而國內從二○○○年至今沿著西方進行的生技製藥基因體相關國家型計畫也即將進入熄燈階段,這次諾貝爾桂冠,可否讓我們從西方藥廠的集體迷失中得到一些啟示?

問題癥結在於我們受過西方科學訓練的研究者到底對古書有多少了解?屠呦呦是醫藥學者,但她埋首精研古籍。二○○○年開始,國內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第一任局長陳明邦先生得到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即將公告植物新藥法規的資訊,希望能先設置中草藥專利審查基準,走在國際前端成為法規的制定者,遠見讓人欽佩。但當時智財局對中醫藥古籍略有涉獵者屈指可數,於是提議建置古籍的電子資料庫,將七百本中醫藥古籍逐字建檔成為可搜尋資料庫,還去技轉林昭庚教授的中西醫病名對照一書,讓受西方醫學訓練的研究者,可以西方病名就能使用此一電子資料庫,例如糖尿病古籍中病名叫消渴,然後出現「玉泉散,乃治消渴之神藥也」。

祖先們智慧的結晶,在諾貝爾獎頒給從傳統中醫藥中獲得啟發、作出貢獻的個人以後,是否可以再給台灣二○○七年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一點機會,從與西方的集體迷失中醒過來,再給我們年輕研究人員一些機會?

今年八月十八日,中國國務院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正式公布,是近五年來中國藥品器械審評體系的首次重大調整,將深層改變中國醫藥產業格局,宣示要退出學名藥的世界工廠,把中國建設成為全球醫藥科創中心。而中國第一位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得獎,無疑為中國以中藥作為國際新藥開發領航者的決心打了一針強心劑。

端看對岸藥業集團動輒人民幣一千六百多億或近千億的規模,這是我們的危機還是契機?兩岸醫藥品的合作不可或缺,維持現狀,不可地動山搖。一位西方大廠高層在屠呦呦得獎之後,來函告知,幾年前就預料廿年後,國際的新藥開發將由西方轉移到中國或印度,沒想到這麼快就開始發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