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清志/古城門的新生
2015-09-03 02:41:43 聯合報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我一直有種奇特的習慣,總是喜歡抽空到老城區去走走逛逛,特別是以往被稱作是「城中區」的街區,更是我常去遊走散步的地方。我喜歡去看看那些在夾縫中僅存的古老街屋,去品嚐那些街巷中的平民小吃,雖然老房子、老店家越來越少,但是我仍然不時去城中區走走,好像是去探望老朋友一般。

我大學時就很喜歡城中區,常常到這個地區拍照紀錄,後來卻越拍越心寒,因為很多老街屋在九○年代都被拆除,改建新式辦公大樓;我後來甚至覺得自己是在幫這些老建築拍攝遺照,因為每次我拍完照片,這些老建築就被拆毀。

那是個只重經濟發展,不看重歷史文化的年代。台北老城不僅老街屋被拆毀破壞,城門也在不同時期遭受破壞,特別是國民政府來台之後,認為老城門是破敗老舊的象徵,因此以增進觀光、美化環境的理由,將所有老城門改造成清朝宮殿式的建築造型,只留下北門仍然維持原本的建築樣貌。這也是為什麼除了北門之外,所有的城門都不再是一級古蹟(充其量只是仿古的假古蹟);而這也是為什麼城門城樓上竟然會出現有青天白日國徽的原因。

北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是台北曾經是一座「城」,僅存的重要證據。當年這座城門也是人們從大稻埕進入城區的重要入口,連當年日軍進城也是從這座城門進入。日據時代有一張明信片特別受到人們歡迎,就是從博愛路拍攝北門,明信片中可以看見清朝時建造的古城門,以及右側日據時期建造的郵政總局建築,甚至城門後方的鐵道部建築,可說是一張照片紀錄了不同年代的代表建物。

不過國民政府來台之後,在發展經濟、追求現代化的發展之下,北門只是被視為歷史的垃圾或是都市發展的阻礙,高架橋蠻橫地從古城門旁邊通過,忠孝橋引道以及延平南路引道,將古城門夾在中間,讓古城門動彈不得,幾乎不能呼吸,因為地層沉陷的關係,高架橋引道甚至碰撞到古城門的轉角處,讓施工單位不得不將高架橋敲出一處缺口,才暫時讓城門得以不被擠壓破壞。

這樣對待古城門的蠻橫方式,在國際各大都市幾乎是前所未有的事,同時也證明了過去台北市對於歷史文化的無知與愚蠢;這種現象的存在,事實上就是台北這座城市的恥辱。不過因為怕影響交通,引發民怨,過去沒有一個市長膽敢拆除忠孝橋引道,任由台北這座珍貴的古城門陷於一種尷尬的窘態。

當台北市積極要向國際社會證明自己是進步又文明的城市,而且也積極要舉辦「設計之都」與「世大運」等活動之際,台北古城門不受重視的現象,等於是自打嘴巴,直接向國際社會宣告我們是個「沒有文化、窮得只剩下錢」的城市。

幸好柯P的新市府團隊,對於這座城市具有文化的遠見與魄力,打算在明年春天拆除卡死北門老城門的忠孝橋引道,讓整個北門重現生機,重新建置北門廣場。可以預見的是,當北門古城、郵政總局、舊鐵道部等歷史建築被重新規劃連結為整體的城門廣場時,這裡將成為台北城另一個重要的都市中心,充滿著歷史文化與城市記憶,同時也將是台北城市觀光未來最重要的焦點之一,令人十分期待。(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