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為生產力4.0推動再進一言
2015-09-03 02:41: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8月下旬經行政院會拍板定案,為提振經濟動能,科技預算一舉突破千億元,而攸關產業升級轉型的重大計畫「生產力4.0」預算不但加碼,並宣布提前於今年第四季啟動,期望能進一步帶動企業投資。行政院同時決定成立「生產力4.0」發展指導小組,由副院長張善政出任召集人,並邀公協會成立「產業諮詢建言會」,針對未來10至15年傾國家之力發展,勾勒國家未來生產模式新願景。
在各先進國家積極往工業4.0邁進,中國強推中國製造2025的當下,政府規劃大舉投入生產力4.0,以促成台灣成為亞太優質生產力典範,創造以人為本的優質就業環境,絕對是必要的舉措。因為對產業來說,如何有效補足勞動力的缺乏,以及提高員工及工廠的生產效率來提升產業競爭優勢,是當前必須解決的課題;對社會而言,如何提高員工薪資、提升工作品質及衍生新的就業機會,也是現今台灣需要面對的挑戰。
不過,觀察目前整體推動計畫的內容,有些環節恐怕還需要更縝密的規劃與思考,才能竟其功。首先是策略面的課題:觀察先進國家的工業4.0或類似的製造業創新轉型計畫,都有清楚的國家及產業戰略目標與定位、執行策略與作法,且有具體的檢核里程碑。生產力4.0計畫作為台灣未來十年最重要的產業政策,也應有宏觀的上位策略規劃與推動藍圖,才能讓產業界有信心,推動者能有所遵循。
在執行面上,應密切關注德國、美國、日本,甚至韓國、大陸及印度等主要國家在提振工業轉型及智慧製造上的政策方向與措施,因為這些國家的積極作為,已造成市場排擠與版圖重整之威脅,台灣產業正面臨前後夾擊的嚴峻考驗,如何知己知彼,找出自己的定位與方向,發揮既有的優勢與利基,避免落入四不像的窘境,需預先因應。
在推動過程中,也應掌握國內產業的輔導能量與使用者的特質及需求,以及轉型的真正瓶頸,避免企業購置一堆國外的智能設備,卻無法真正在生產線上活用,甚至打擊到原有國內智慧製造或系統整合廠商,或者過度衝擊國內就業市場等風險。
舉例而言,福斯汽車集團全球擁有Audi、Lamborghini、Bentley、Porsche、Skoda、VW等12種品牌,100座工廠,280款以上的車種,其透過積極的模組化設計,福斯集團全品牌正逐步縮減為三套汽車底盤,在大量共用各種零組件下,又能維持各品牌產品的差異化特色,其中企業本身的管理與軟體、設計的實力搭配也是關鍵,而這也是德國工業4.0的核心精神之一。
這也就是說生產力4.0的成效,與產品的零件數及需求量高度相關,零件數與生產量越高,未來生產力4.0也較有相對的高效益。對大部分是中小企業的我國廠商而言,是否有這樣的特性與基礎來應用?甚麼樣內涵的生產力4.0適合台灣企業,需要儘速釐清;尤其計畫實施之後,究竟產業的生產力是否有所提升?哪些部分獲得提升?哪些部分原本預期會提升,但卻沒有獲得明顯的改善?應有一套有效的評估方式,以檢視成效及找出推動盲點。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藉由縮短產品推向市場的時程、滿足少量多樣客製化需求、有效掌控實際生產進度與庫存、可臨時增加訂單與抽單,這樣的趨勢發展雖有助於製造效能的提升,但更有利於品牌廠商降低與市場需求間的落差,進而使得品牌廠商的議價能力增加、涉入程度提升,對於以代工型態為主的台灣產業將產生更大的談判壓力。換句話說,生產力4.0不只要解決供應端的問題,市場力、品牌力及產品力等應對需求端的能耐也必須強化,以避免於紅海的殺戮,這些種種政府必須未雨綢繆。
公告版位
- Sep 03 Thu 2015 17:58
經濟/為生產力4.0推動再進一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