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橋連一心 新竹旱坑里翻身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1-31 12:00聯合報 記者郭政芬/新竹縣報導
...
「味衛佳柿餅觀光農場」少東呂易承(右)和父親呂理鑑感情好,父子倆和家族齊心打拚。記者郭政芬/攝影
觀光,是一場團體戰,要大家都好,才能生存下去。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從柿餅加工區成功翻身為觀光熱點,更拿下農村再生北區冠軍,靠的是旱坑里長葉雲全以造橋方式連結各區,一座座橋串起的,不僅是各柿餅加工區的往來交通,更串起業者團結一心。
走進旱坑里,印入眼簾的是柿子、柿餅、木炭窯等歡迎圖像,這是社區居民採泥塑手法造景,在社區總幹事、廟宇師傅陳福全帶領下,讓前來參觀柿餅的遊客認識里上風貌。今年增設導覽課,吸引不少里內退休人士參與,也有民眾下班趕來上課,只盼凝聚力量,為社區打響知名度。
旱坑里去年申請水保局2800萬的農村再生案,擊敗台北市、新北市奪冠,關鍵是以造橋連結各加工區,帶遊客在各家柿餅穿梭。例如從「柿代相傳」要走到「味衛佳」果園,原本得走出前門再從另一邊前門進去,如今透過造一座橋,橫跨水溝,遊客可直接穿梭其中,也可認識不同的店家。
葉雲全分析,新埔柿餅不能只有幾家好,這是一場團體戰,要大家都好才能生存下去。這筆經費用來做擋土牆、橋和步道,從柿子果園造路到柿餅加工廠,柿餅區是群聚部落,若只有幾家好,排擠到邊緣的加工廠致歇業了,恐造成柿餅區大幅萎縮,要大家都好才會持久。
新埔柿餅區現在每到周末就是人山人海,還出現柿餅不夠賣、遊客僅能限購一盒的熱潮。葉雲全說,柿餅區採全區免費,遊客花半天就能吃柿餅、逛果園、玩染柿,感受濃濃人情味,打響觀光知名度。
柿餅怎麼做的
每年9月到隔年1月中旬是柿餅季,九降風吹起、晴天都是適合日曬的季節,農民將柿子削皮後,乾燥過程中要不斷為它們按壓,讓內部水分滲透到表面,一天只能按壓一次,以防爆開沒有賣相,削柿皮到成品費時約一周。製成的柿餅冷凍後可保存約一年,即使產季外也能買到。(郭政芬)
農村再生﹒農村旅遊
公告版位
- Jan 31 Tue 2017 00:30
造橋連一心 新竹旱坑里翻身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