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學童繪千隻「感動猴」 取材在地色彩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31 08:02 聯合報 記者徐如宜/高雄報導
高雄市千名學童創作彩繪「感動猴」,表現家鄉人文地景的色彩。 記者徐如宜/攝影
分享
猴年即將到來,高雄市千名學童採集地方色彩,創作彩繪出1025隻小「感動猴」,3月20日前在高美館展出。
高雄市教育局、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與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感動猴」高雄兒童彩繪特展,展出來自大高雄22個行政區、33所學校、1千多名學生彩繪的小「感動猴」,千隻小猴子都各有特色,可見學生巧思。
教育局局長范巽綠表示,先請孩子們尋找出屬於高雄各地區的文化色彩,再結合猴年主題創作彩繪在純白陶瓷的小感動猴上。
福山國小學童以台灣原生植物、舊城建築2個方向尋找校園5色,最後選擇蘭嶼蘋婆的翠綠、台灣欒樹的黃綠、公共藝術鐵道的深褐色、校舍建築的棕黃色、蝴蝶園屋瓦的紅棕色,設計出屬於福山國小的猴年幸福造型。
靠海的港埔國小,利用生活與綜合課程進行校外踏查,找尋故鄉的色彩風貌,包括翠綠洋蔥田、田中耕作的黃牛、舊式三合院的紅磚瓦,及海邊的咕咾石古厝斑駁的灰彩。
內門區木柵國小學生組成西拉雅合唱團,昨天為「感動猴」特展開幕獻唱,他們透過尋找家鄉的「顏色」,覺得更愛自己的家鄉了。
台鐵舊宿舍重生 串聯小農文創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31 08:02 聯合報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黃惠珠(左),服務地方找到快樂的力量,以「復興路73號店」為據點,全心投入地方公益。 記者王昭月/攝影
分享
高雄九曲堂火車站前有家利用台鐵舊宿舍改建的「復興街73號店」,有別一般商家,這裡是大樹久堂地區新興的「公益平台」,提供在地小農、文創工作者寄賣商品,平日開辦公益講座,串聯弱勢的小農、小資族一起打拚夢想未來。
九曲堂火車站前,廢棄的台鐵宿舍,經歷歲月洗禮,拆得只剩一間,去年由在地居民黃惠珠得標。
她在一群熱心志工協助下,加上個人借貸,以最精省的資金改造成散發古樸風情的特色小棧。
「復興街73號店」創下久堂地區老屋活化的先例,是十足的公益平台。店長黃惠珠表示,大樹區有很多愛鄉人士,多年來以不同的方式愛大樹,長年流於單打獨鬥,沒處落腳,現在「復興街73號」是大家夢想的起點,將來更要朝社會企業發展。
「大樹區像塊具有內涵的璞玉,可惜沒被看到」,黃惠珠說,在社造領域他們並非專業,只能用土法煉鋼方式推動,2、3年來聚合很多志同道合朋友,目前志工媽媽將近10人,修繕、整地都有人主動幫忙,大樹國中棒球教練陳昭宏就認養草地維護,點燃在地的活力。
「復興街73號店」去年9月營運,門外掛個「山寨旅遊中心」招牌,免費提供旅遊諮詢,門市空間陳列婚禮小物等文創品及在地小農商品,最大房間做為會議會或課程培訓場所,每周五固定辦講座。
室外上百坪草地不定期舉辦跳蚤市場,還計畫引進街頭藝人,開發成飄散咖啡、藝文香氣的藝術市集。
黃惠珠說,他們有很多天馬行空的願景,也不斷挑戰各種可能性,希望是為小資、小農們創造平台,帶大家一起創造獲益。
大樹區「復興路73號店」陳列在地小農、文創工作者生產的商品。 記者王昭月/攝影
分享
重現老屋風華 圓年輕人創業夢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31 08:02 聯合報 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
老屋「御典茶行」重新改建後展現新風貌,吸引不少民眾參觀。 記者謝梅芬/攝影
分享
高雄市鹽埕區是最早發展的繁華區,有許多老屋宛如過氣的美嬌娘,都發局努力推動老屋修復,鼓勵年輕人投身老屋創業,昨天下午安排在一家老屋改建的房舍「御典茶行」辦講座,邀鹿港長期投入老屋改造的許書基分享心得與經驗。
許書基是泉州泥匠與清朝末代武進士許肇清後人,擔任鹿港古蹟解說員逾20年,是鹿港小艾人文工坊經營者,更懷抱保存鹿港100棟老房子的夢想。
他說,老屋活化首先應知道老屋能修多少?用多少?如何修?更重要的是如何永續經營。
民眾反應熱烈,有的是家中有老屋但不知如何改善,一名張姓市民說,老家就在鹽埕區,是早期二樓洋房,小時候就住在老家,兄弟多,長大結婚後,各自搬離老家,父母親過世後,老家幾乎都成空城,他很懷念早期印象中老屋的美感,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善,如有年輕人願意進駐經營,當然最好。
許書基以過來人的經驗說,像張姓市民的案例很多,建議政府協助,肯定市府資助青年投身老屋創業行列的用心,期待未來有更多年輕人動手動腦。
都發局安排在老屋改造完工首案、哈瑪星鼓南街32巷1號「御典茶行」舉辦講座,許多人看到老屋重新綻放新風華,都嘖嘖稱奇。
「御典茶行」原名「湊町」,是二次大戰後,哈瑪星地區重建的第一批洋房,8年前由經營茶葉的茶商買下,向都發局提出申請,目前一樓提供在地居民使用,還有建築師的共同工作室,二樓規畫為預約式茶館,頗有特色,保有老屋的韻味。
青年活力進老屋 高市都發局每月1萬補助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31 08:02 聯合報 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
高雄哈瑪星、旗后、岡山中街及鳳山曹公圳沿岸等傳統街區,有許多頗富特色的老房子,都發局鼓勵老屋活化再生,提供每案最高130萬元整修費及每月1萬元的經營補助,最長可達12個月。
都發局長李怡德說,過去埋沒在歷史洪流中的舊街區,例如鼓山的哈瑪星地區,隨著鐵道文化園區、駁二倉庫群成功再造,加上捷運西子灣站便捷交通帶動下,隱身於老街區巷弄、風韻猶存的閒置老屋,未來都會逐一開發,提供年輕人揮灑空間,成為發揮創意的新場域。
都發局指出,老屋可做為文創、個人工作室或時下熱門的共同工作空間 (co-working space),是年輕人創業逐夢的最佳起點。
都發局去年首度開辦老屋活化補助計畫,已激發16件創意提案,其中5案獲得補助並已陸續施工,今年也將臨鳳山曹公圳水岸第一排的街區納入補助範圍,申請者只需負擔3成工程費就能運用老屋展店,還有機會獲得每月1萬元經營補助。
過年後陸續會有3到5間哈瑪星老屋新妝登場,有的是做特色餐廳,讓老街重新動起來。
想加入老屋經營的創業者不妨尋覓心目中隱身在哈瑪星、旗后、岡山中街及鳳山曹公圳沿岸的風華老屋。市府開始受理申請補助到6月30日止。
舊鐵橋被亂挖 潮州學生抗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31 08:02 聯合報 記者林良齊/潮州報導
學生舉著白布條在屏東潮州舊鐵橋前抗議。 記者林良齊/攝影
分享
屏東潮州近百年的舊鐵路鐵橋竟傳出橋墩遭破壞!昨天早上當地文史工作者前往查看時,竟發現橋面少了一塊,傳到臉書社團引起民眾撻伐,潮州高中學生甚至在舊鐵橋前拉白布條抗議,希望先爭取為文化資產後再施工。
高二學生蔣允祈表示,去年上課時才開始關注舊鐵橋的保存,但昨天到舊鐵橋後,不僅發現竹田端被挖了一大塊,也發現整座橋的鋼梁被噴成橘紅色,「很醜!」希望能先把該橋申請成文化資產後再施工,才不會破壞原本的部份。
當地文史工作者看到後也不禁搖搖頭說,原本看到縣府打算保存舊鐵橋很高興,沒想到鐵橋還沒保存完畢,就傳出遭施工單位破壞,甚至噴成橘紅色的鋼梁;希望縣府日後在舊鐵橋的維護能夠有公民參與的機會。
當地民眾期待舊潮州鐵橋能像高屏溪舊鐵橋一樣先爭取成為文化資產後再活化利用,才能讓施工單位更加小心。
縣府工務處表示,目前該橋僅是列冊追蹤,並不具有文化資產身份。而該橋的自行車道則預定在今年3月中旬完工。
至於民眾反對的顏色,將與文化處研商後再檢討,會以原本顏色為主;遭破壞的北端橋台,將要求施工單位把破壞的地方依原材料、工法及材質維修完成後,並變更相關設計,也要求清除噴到鋼梁以外的噴漆。
公告版位
- Jan 31 Sun 2016 22:11
高屏離島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