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地圖解密 看台北城市容顏變化
2015-10-09 14:09:00 聯合晚報 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美軍在二戰末期轟炸台北後的空拍照片,紅色區域是今天的重慶北路圓環附近,是當時日治政府為了避免轟炸引發連環大火,特別開闢一長條的防火空地,後來變為道路;黃色區域則是轟炸路線。 中央研究院GIS中心/提供
分享台北市政府日前公布「台北市降雨淹水模擬圖」,下載後的格式是kmz,許多民眾不知道怎麼打開檔案,學者批評公布得不乾不脆。中研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GIS中心)在網站提供免費中文軟體和教學手冊,教一般民眾看懂且能使用政府開放檔案,知道哪裡容易淹水、哪裡有斷層通過,還能用輕鬆用古地圖、數位圖檔進行歷史研究。
中研院GIS中心將台灣百年前地理測量的古地圖數位化及定位,方便研究者直接透過電腦進行古今對照;六年前更趁著美軍解密,把二次大戰期間美軍轟炸台北的前後圖檔數位化,從照片就能看出轟炸前後台北的改變。

台師大地理系教授洪致文以美軍前後的空拍照撰寫論文,他調閱歷史文獻證明,為了避免轟炸東京大火的憾事重演,日治時期特別徵收土地開闢大型防火道路;例如重慶北路圓環附近、金山南路與師大路等,都是當時開闢的防火巷,後來直接規畫為道路。

以台北市日前公布的降雨淹水模擬圖為例,必須套用台北市街道地圖,才能顯示哪一個地區每小時下100毫米雨時可能會淹水。

中研院GIS中心執行秘書廖泫銘說明,部分公務機關配合政策公開資訊,但又擔心公布太多原始檔案會惹禍、甚至衝擊房價,因此給了難解讀的格式,既然如此,中研院願意教民眾如何使用這種檔案,只要每個人具備解讀Open Data的能力,即可自行查到哪裡會淹水

中研院GIS中心執行長范毅軍表示,現在地理資訊工具很豐富、技術也很成熟,公布檔案,教會民眾自己使用開放資料,才能進入理性討論。

廖泫銘指出,中研院使用的工具是QGIS免費軟體,這是歐洲人2002年發起自製的軟體,能解讀各種Open Data;五年前GIS中心將軟體中文化並撰寫教學手冊,只要具備基本電腦能力,耐心看完教學就能使用各種開放檔案。image

套用淹水地圖看台北 三大古老埤塘現形
2015-10-09 14:09:03 聯合晚報 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image
北市淹水熱區 圖/聯合晚報提供
分享台北市政府日前公布「台北降雨淹水模擬圖」,三種模式分別是每小時降雨78.8毫米、100毫米與130毫米,將這三種降雨模式套用在台北市街道圖中會發現,原來台北市淹水的三大熱區,其實是百年前台北埤塘中的雙連埤、上埤與下埤;台師大地理系教授洪致文分析,即使經過100多年,這些現在高樓林立的地方,仍是易淹水的低漥地。
洪致文指出,當台北市有意公布台北淹水地圖時,他心裡就在想,淹水地圖一出來,過去100年前的埤塘低地將會現形,果然將台北市政府公布的淹水模擬圖內容,套用1904年前後的台灣堡圖,證明他的假設是正確的。

台北市政府提供的淹水模擬圖中,有四個淹水集中區,正好是以前的雙連埤(捷運雙連站一帶)、下埤(台北小巨蛋一帶)與上埤(太平洋SOGO至仁愛路圓環一帶),另外還有一處是行天宮附近;洪致文表示,行天宮附近本來地勢就比較低,行天宮是後來填土後才蓋的,很多老一輩的台北人都聽說過這件事。

洪致文強調,不清楚台北市淹水模擬圖是否加入抽水站能力、地下水排水能力評估,從可能淹水區域來看,有可能有加入這些因素,只是沒想到,台北市公布的淹水模擬圖,竟然讓百年前台北埤塘似乎重現在台北人眼前。

洪致文指出,台灣埤塘其實是早期開發台北盆地很重要的水利設施,日本統治初期,這些埤圳有系列的被收歸公有,最後併入瑠公圳由政府統一管理,並把埤塘填平改修成圳路灌溉,埤塘填平後的新生地成為管理單位的產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