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問題不在何時攻台,而在兩岸互信止戰
2017-10-09 00:00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美國智庫「二○四九計畫」研究員易思安新書指出,中共已擬定二○二○年武力攻台計畫。而如果共軍來犯,台灣能撐多久?前國防部長李天羽曾說能打兩周,現任部長馮世寬則稱,「但我不止」。兩個問題都引發議論。其實根本問題不在共軍何時犯台和台灣可撐多久,而在如何維持兩岸和平,消弭任何戰禍的可能。但台灣社會面對安全威脅議題,卻常輕視理性思考,流於情緒反應,令人憂心。

立法院施政總質詢時,立委呂玉玲問國防部長馮世寬(左),兩岸若戰有信心捍衛台灣嗎?...
立法院施政總質詢時,立委呂玉玲問國防部長馮世寬(左),兩岸若戰有信心捍衛台灣嗎?馮部長以大聲回應「有」。記者許正宏/攝影
軍人永遠須為下一場戰爭作準備,預擬各種狀況的對策。因此解放軍當然有攻台作戰計畫,美軍也有介入兩岸衝突的計畫,正如我國軍同樣有防衛的準備。然而這些軍事方案是否付諸實施,就是政治決定,也才是問題關鍵。

易思安受訪透露,「二○二○年攻台」之說,出自四年前馬政府時期的中華民國國防白皮書。當時國防部指出,儘管兩岸關係和緩,共軍仍積極強化戰備,預期二○二○年「建置完成全面對台用武戰力」。不過,易思安後來又說,其實中共還沒作好準備,因此目前並沒有確切攻台的時間表。

戰爭是政治手段一環,共軍自認二○二○可完備戰力,不代表屆時必然攻台;反之,習近平宣稱「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分裂出去」,顯示中共為維繫自身統治正當性,即使解放軍尚未達理想狀態,照樣可能發起戰爭。

是否動武,中共當局有其「紅線」,然而線的位置,卻可能隨時勢而移動。如果兩岸實力差距持續擴大,開戰的勝算愈來愈高,可能付出的成本愈來愈小,自然會在政治立場上加碼前推。因此我方即使難與對岸齊頭式軍備競賽,仍務須維持落差在可忍受範圍內。

當今與台灣類似,毗連龐大「敵意政治體」的國家,如以色列、南韓等,其「惡鄰」規模都不及中共,然而近年台灣社會的表現,卻很難令外人想像,台海仍是全球潛在火藥庫。面對解放軍預算年年攀高,我方卻持續下滑,甚至貿然廢除徵兵制。即使國軍不惜濫竽充數,也難湊足兵員需求,但政客仍唯恐開罪選民,競相將腦袋藏在沙中。美方屢次質疑台灣「缺乏自衛意志」,其中當然有軍火商施壓成分,然而選票政治培養的白吃白喝心態,也是不爭事實。

若說台灣社會對武力威脅完全麻木,卻也不然。但其憂慮往往不能用在建設性思考,反多在「何時攻台」、「能撐多久」等末節上打轉,甚至淪為黨同伐異、惡鬥傾軋。尤其一些最反中仇中的綠營支持者,對捍衛台灣卻最冷感,最慣以詬罵質疑軍人,替自己閃兵行為尋求正當性。「愛台灣」是用來「清洗」政治異己,實則只敢吹口哨壯膽,骨子裡是怯懦與逃避。至於「天然獨」世代,更多的是不願流血的「嘴砲」。

光譜的另一頭,則瀰漫失敗主義,認為對岸如此龐大,根本難以匹敵。尤其藍營去年大敗,至今氣象低迷,有些支持者灰心喪志,不滿民進黨全面執政的驕狂嘴臉,既悲憤於中華文化橫遭蓄意摧殘,更認為中華民國軀殼被奪魂魄已散。因而對於台海安全威脅,他們忘記「能戰始能守,能守始能和」,也失去抵抗的意志。

最嚴重的,還是政客為政治利益,不惜挑釁。馬英九主政,台海承平,尚知共軍仍有犯台可能;蔡英文上台,兩岸緊張,賴清德卻在立法院大談台獨,火上加油,實在不可思議。

兩岸止戰,在政治上化解對立,重建互信,維護台海和平,不讓中共有犯台的藉口與可能,才是根本之道。但政客挑撥激化兩岸關係,社會又在名嘴、網紅等日復一日洗腦下養成標籤化與弱智化思維;藍綠黨同伐異,更使國家遍體鱗傷。果真共軍來犯,一個孱弱不堪的撕裂社會,如何因應這場沒法重來的存亡賽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