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石化專區 借鏡新加坡
2015-10-09 04:53:47 聯合報 記者邱莞仁/台北報導
高雄氣爆燒出國人對發展石化產業的關注,也出現集中管理、設置石化專區的聲音。新加坡自一九九五年起,費時十四年,將七座被海水和沼澤環繞的小島,填海造陸成面積三千兩百公頃的裕廊島石化專區,吸引ExxonMobil、Shell等國際集團超過兩千五百億美元投資,發展經驗成為台灣推動石化專區重要借鏡。

新加坡盛邦裕廊國際副總裁陳維隆,昨天應中技社邀請來台,分享裕廊島石化專區設置規畫。

位於新加坡西南側的裕廊,早期並非新加坡的工業中心。陳維隆表示,受限空間和土地面積,新加坡政府決定朝全球石化業樞紐的方向發展後,透過填海造陸,分四階段將七座島嶼連結起來,有效利用空間。

陳維隆笑說,「以前這裡只有漁民會來捕魚,如果十年前有人告訴我,裕廊島會吸引超過兩千五百億美元的外商投資,那一定是發瘋了。」

裕廊島建成前,面臨水資源不足的問題,陳維隆表示,籌設過程中,重點規畫水電等基礎設施,並尋求適合新加坡發展、可永續經營、具高附加價值、確保競爭性的石化產品價值鏈。

此外,由於裕廊島上的石化群聚上、中游及功能性材料特殊化學物,裕廊島也設置即插即用的便利設施,讓各家公司可共享油管、水電管線及化學物流服務,並設有高效率的單一行政窗口,節約並提高公司效能。

經部次長:台工業發展不能缺石化
2015-10-09 04:53:46 聯合報 記者邱莞仁/台北報導
高雄氣爆事件使國內石化業發展面臨關鍵時刻,經濟部次長楊偉甫昨天上午出席石化專區研討會表示,石化產業扮演台灣經濟成長重要的推手,每年產值達一點九兆,近年雖面臨產業升級、環保、工安意外等諸多挑戰,但石化業仍是重要產業,將努力建構對環境友善、高競爭力的石化專區。

楊偉甫強調,石化業每年創造一點九兆產值,關聯性化學工業產值達四點三兆元,占國家總體製造業產值百分之卅,是重要的基礎工業,即便在注重環保的歐美國家也沒放棄,面積狹小的新加坡,甚至採人工填海發展裕廊島石化專區,並成功吸引外商投資,成為全球第三大煉油廠,台灣的工業發展不能缺少石化業。

談到石化專區的選擇,楊偉甫認為,目前國內石化業者主要分布於高雄、雲林麥寮、苗栗、桃園、宜蘭等八大工業區,其中高雄就有四個,考量產業群聚特性,未來石化專區設在南部更適合。

他表示,未來推動石化專區,不僅會檢討政策、法令、經費和產品配置等問題,也需要地方政府和民眾的支持。

台綜院院長吳再益建議,考量國內特殊產業發展環境,石化專區選址應盡可能避開環境敏感地帶及人口稠密區域。

image
圖/經濟日報提供

與紅潮共舞 IC設計擬開放陸參股
2015-10-09 04:53:45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與紅潮共舞,經濟部正研議有條件開放大陸業者來台投資IC設計業或與我業者結盟。經濟部認為,此舉有助我IC設計業打入大陸供應鏈,不過,為防我IC設計業遭「整碗端走」,經濟部仍將限制陸方不得具實質控制力。

image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經濟部昨(8)日在行政院會提報「提升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措施」,報告中提到這項最新研議進度。

目前經濟部已有條件准許陸資,來台投資半導體產業中的積體電路與封裝測試,唯獨IC設計仍列禁止投資項目。經濟部認為,大陸半導體市場在2018年將占世界比重三成,近年大陸也產出大批與物聯網相關的創新應用,IC設計再不開放,恐成一灘死水。

此外,考量兩岸半導體產業將有一定程度合作,經濟部也同步思考,將有條件鬆綁外、陸籍專業人士來台工作,不過,經濟部工業局長吳明機強調,不論是IC設計業開放投資,或鬆綁陸籍白領來台,都還需要社會共識,暫未設定開放時程表。

據了解,考量大陸半導體市場規模已占全球市場兩成,我IC業者近年來頻有呼聲,期盼政府鬆綁兩岸半導體投資與結盟禁令。業者主張有二,一是放寬我IC設計與封測業者登陸投資審查,盼回歸一般審查,不需經關鍵技術審查,但經濟部認為不可行。

其二是,盼政府開放大陸業者投資我IC設計業,及准許兩岸IC設計業同業結盟。

經濟部官員表示,以前很多IC創新應用都是先從歐美發跡,但是這幾年大陸半導體市場蓬勃發展,像是近期就有很多與物聯網相關的應用,是大陸先推出,「應用決定規格,我IC設計業若不與大陸合作,就沒辦法先取得規格,也就遑論要做設計了。」

不過,官員強調,國內IC設計業者多是中小企業,未來若要開放,也會比照現行對陸資來台投資積體電路、封測、面板等產業規定,要求須提交產業合作計畫送審,陸資也不得具實質控制力。

在結盟政策上,經部也認為,初期可先開放陸資與我IC設計公司異業結盟,也就是上下游業者相互結盟,日後再來考慮同業結盟。

經部定義的實質控制力是指,可操控公司財務、營運及人事,及有權任免或主導董事會超過半數主要成員。


學者:永遠領先 就不怕人才流走
2015-10-09 04:53:44 聯合報 記者余佳穎/台北報導
大陸紅色供應鏈來勢洶洶,近期傳出來台挖角人才,學者認為,人才流動是正常現象,只要有新技術發展,就不怕人才從台灣流走。台灣應認真面對「轉型升級」,政府不能一邊想保住舊有產業,又想發展新產業,必須有更完整藍圖規畫。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為,台灣在半導體、ICT等現有優勢產業,可以跟中國大陸合作,合作目的是提升競爭力,透過合作賺到合理利潤,再繼續延伸價值鏈,往上下游發展,鞏固台灣的實力。

王健全說,既然無法圍堵,不如分工合作,回歸投資台灣,讓台灣永遠領先,就不怕人才移動。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挖角人才從國際角度來說非常普遍,台灣早年發展時,聘請許多外國人才,也沒聽到外國抗議,重點在於人才流進台灣的國家,還是持續進步,繼續發展新一代技術。

邱俊榮認為,如果台灣技術不斷進步,舊一代技術被偷走沒關係;現在台灣擔心人才被對岸挖角,點出問題在「沒有進步」。他說,人才被挖走,我們還可以挖先進國家人才,是活水流動、健康狀態。

經部:攬才 白領與外勞分流
2015-10-09 04:53:43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經濟部昨(8)日在行政院會上提出兩項人才建議,一是讓外籍白領與一般外勞管理機關分流,前者可由產業發展機關來管理,二是研議放寬陸籍專業人士來台,讓業者彈性運用兩岸人才。

行政院長毛治國昨天在行政院會上,聽取經濟部報告「提升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措施」,經濟部在報告中提出兩大人才鬆綁建議。不過,毛治國未具體裁示,經濟部也說,會繼續研議細節。

經濟部工業局長吳明機表示,1990年代時,有大批陸籍人才到歐美日留學,他們有好的技術,現在也多在當地工作,若政策上能延攬這些人才到台灣,將有助我半導體產業更加連結大陸與國際。

不過,他也說,陸籍人士到台灣,還是有些敏感,必須再積極取得社會共識。

針對產創條例修正案目前還卡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而近來也有前南亞科總座高啟全遭大陸紫光集團挖角,毛揆也力促經濟部加強遊說,盼本會期通過,以鞏固我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人才。

業者:留才 分紅宜分離課稅
2015-10-09 04:53:43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國內IC業者昨(8)日表示,樂見政府任何的開放措施,但建議應由業界最急需的留才著手,尤其是透過員工分紅改以淨值或分離課稅,讓人才願意繼續在台灣發展。

業者認為,大陸掛牌公司的本益比普遍高於台廠,像是今年掛牌的IC設計公司全志,股價一度超過人民幣百元(約新台幣500元)價位,羨煞台灣IC設計廠。不少台灣二、三線IC設計業者體質很好,不輸全志,若能因此吸引陸資投資的眼光,也是好事。

聯發科認為,任何開放措施都不是壞事,而且政府早已對整體產業開放,甚至包括IC製造業,卻僅僅限制IC設計,這樣會限制企業決策時的彈性。

紫光挖角…中美企業競合 台灣人才價值浮現
2015-10-09 04:53:42 聯合報 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
華亞科董事長兼南亞科前總經理高啟全傳出跳槽大陸清華紫光集團,批評者認為頂尖人才出走,壯大紅色供應鏈,但反過來說,台灣人才若真能促成缺乏互信的中美兩大企業合作,一起對抗在DRAM產業獨霸的韓商,除了凸顯台灣人才和企業在兩強之間的特殊優勢,或許也能為陷入困境的台灣科技產業找到一條出路。

大陸國營的清華紫光集團今年七月中旬向美國DRAM大廠美光提出收購邀請,當月即遭到美光婉拒,但紫光並未死心;八月底,紫光董事長暨執行長趙偉國親自赴美與美光的董事會成員,以及與熟悉「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 CFIUS)審查過程的政策專家會面。

本月五日,紫光宣布挖角華亞科董事長兼南亞科總經理高啟全出任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再度說明,紫光在獲取DRAM記憶體和NAND型快閃記憶體的製造技術上,態度仍相當積極。

美國媒體七月十四日報導,紫光出價兩千三百萬美元收購美光,這項出價屬於非正式,並未向美國的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正式報審。報導指出,當時美光營運狀況欠佳,股價低迷,紫光認為是出手的好時機,但市場分析師認為紫光出價過低,不可能成交。

紫光的收購行動立刻引起美國國會中對大陸心懷戒心議員的高度關切,擔心交易會對國防造成衝擊。共和黨籍參議員馬侃說,這項交易將危及國家安全。

美國現代武器大量仰賴電腦晶片,而美光屬於敏感產業和技術,特別是美國對大陸發動的網路攻擊仍心存芥蒂,且美中關係隨時可能因南海主權爭端趨於緊張或生變。

七月底時,美光表示,該公司認為美方審查單位會以國家安全為由封殺交易,拒絕紫光的收購行動。媒體報導,CFIUS的成員拒絕這項交易,是因美光對政府而言,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公司。

這項交易七月披露時,就傳出若收購美光受阻,未來紫光可能會採華亞科模式,與美光策略合作。如今紫光挖角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證實這個說法並非空穴來風。面對紅色供應鏈席捲全球,各國與企業都在尋求競合之道,若台灣企業或人才真能居間發揮特殊優勢,也不失為另一突破困局因應之道。

郭台銘大手筆 加碼資助抗癌基地
2015-10-09 04:53:42 經濟日報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日前領取鴻海現金未稅股息逾71億元之後,將全數投入社會公益。郭台銘昨(8)日對外宣布,領到的現金股息在扣除相關稅額後,將全數透過永齡基金會用於台大捐贈案,以協助建立抗癌基地。
image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郭台銘先前已透過永齡健康基金會,捐贈台大150億元,以建造「華人第一、世界一流」的抗癌基地,當時規劃「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及「永齡生醫工程館」、「台大癌症中心醫院」與「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四大區塊,現已完成「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及「永齡生醫工程館」。

永齡健康基金會指出,截至今年為止,上述所使用經費已進逼80億元,「台大癌症中心醫院」與「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加緊趕工中,隨時代與科技進步,許多醫療科技上發展快速,原本設定捐贈的150億元不夠,預估未來每年可能需再支付30億元,整體捐贈案從原本150億元,現在粗估將上看至180億。郭台銘重申,只要是做對的事,都願再加碼捐贈。以癌症中心醫院大樓為例,目標2017年完工、2018年對外試營運,目前主體結構接近完成,預計11月上樑。

據了解,抗癌基地以「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最先啟用,是郭董有感於胞弟郭台成的抗癌經歷,毅然決然投入,增進台灣醫療品質,以及提升醫護人才待遇、改善醫病關係,目標救助與造福更多病患。

【記者沈婉玉、郭珈爾/台北報導】安侯建業(KPMG)會計師事務所專業組織策略長張芷表示,郭董若直接捐款給台大可100%抵稅,但捐給永齡則僅可抵稅20%,可見郭董更在意錢有沒有妥善運用,節稅不是最重要考量。

張芷表示,以稅率45%來試算,郭董約71億元股息收入,最多可能要繳31.95億元的稅金。如果直接捐款給台大,可100%扣抵。

郭台銘71億元現金股利 捐台大抗癌
2015-10-09 04:53:40 聯合報 記者蔡紀眉、沈婉玉、吳佳珍/台北報導
image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天宣布,今年領到的七十一點四億元現金股息,扣除相關稅額後,將全數捐給永齡健康基金會,持續用在「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及「永齡生醫工程館」等台大捐贈案。
鴻海周三發放現金股息,配發股東股利每股新台幣四點三元;其中,現金股利每股三點八元,股票股利每股零點五元,總計發出五百六十二點一四億元現金,創下歷史配息新高。

市場推估,若以郭台銘個人目前持有鴻海約十八點七九億股計算,郭董個人約可領到七十一點四億元的現金股息。郭台銘表示,個人現金股息扣除相關稅負後,全數金額將透過永齡健康基金會持續用在台大捐贈案。

安侯建業(KPMG)會計師事務所專業組織策略長張芷表示,郭董若直接捐款給台大可百分百抵稅,但捐給永齡僅可抵稅兩成,將多繳五十六點八億元的稅金。可見郭董在意錢是否妥善運用,節稅不是最重要考量。

資誠會計師許祺昌表示,郭台銘透過永齡基金會捐款,可讓永齡有比較多的資源。有基金會從旁協助,資金調撥的效率會比較好。

八年前,郭台銘胞弟郭台成因血癌病逝北京道培醫院,得年四十六歲。郭董結合家族力量成立「財團法人永齡健康基金會」,透過基金會,捐款興建台大癌症中心醫院。

郭台銘台大癌症中心醫院執行秘書胡嬋娟說,癌症中心醫院設址於原台大醫院公館院區,一○六年二月應能完工;預計完工隔年試營運,目前已開始招募人才。癌醫中心共規畫五百個床位,未來會走健保體系。

胡嬋娟表示,籌設癌醫中心過程,因物價上漲、科技進步,郭台銘原來捐贈的一百五十億元,已不足以支應相關器材設備及人才培育,因此永齡健康基金會又追加補助卅億元。
車商籲:加速完成立法 刺激買氣
2015-10-09 04:53:34 聯合報 記者陳景淵、邱馨儀/台北報導
image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表示將爭取在立法院這會期通過修法,讓中古車出口買新車可減徵貨物稅5萬元。 記者蘇健忠/攝影
分享針對行政院通過中古車外銷並再購新車得定額抵減貨物稅案,車輛公會表達支持,不過因為政策尚未拍板定案,車商已經付出一個月買氣觀望的代價,恐釀年底車市買氣急凍,盼加速完成立法,讓政策早日上路。
image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車輛公會表示,相關政策九月提前在媒體曝光,造成消費者緩購,九月買氣急凍,來客數驟減約三成,實際僅銷售二點四二萬輛,比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廿九。為避免緩購現象持續惡化,請加速完成立法,讓政策早日實施。

為了購車貨物稅減免的政策,車商已經付出一個月買氣觀望的代價,等來的卻是二手車必須出口,才能取得新購車五萬元貨物稅的優惠。車廠私下表示,國內並沒有二手車外銷的產業鏈,政府也沒有配套,更沒有任何法源依據,要車廠承擔代墊五萬元的貨物稅,事後再來想辦法出口二手車,恐怕這項政策沒辦法達到政府想像的成果。

車市龍頭和泰車肯定以中古車出口後退還五萬元貨物稅,以鼓勵中古車出口的政策,但這屬於長期的產業政策,短期因為國內並沒有中古車外銷的產業鏈,無法發揮效果。即使中古車出口有貨物稅退還機制,也要出口後才能退還,車商不可能代墊,執行上困難相當高。

車輛公會指出,舊換新刺激車市買氣的方式,除了政府提出的中古車外銷換補助外,盼政府考慮同步納入提供報廢老舊車輛並再購新車,也可享有補助優惠的政策,以擴大此一政策效益。公會認為,這對補貼弱勢族群換購新車頗具效果,但這一項在財政部通過的法案中,已經被刪除。

車商也急著跟立委溝通,請求法案進入立法院時,快快討論、決定實施的時程與配套,否則消費者繼續觀望,車市還沒被振興,就先重傷。自上周開始,各家車廠為了淡化抵減貨物稅案造成市場緩購的衝擊,已紛紛祭出優惠促銷,盼能帶動買氣。

image
圖/經濟日報提供

二手車賣海外 可享貨物稅減徵優惠
2015-10-09 04:53:33 經濟日報 記者郭珈爾、林安妮/台北報導
行政院會昨(8)日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待新法通過五年內,民眾汰換舊車買新車,只要舊車成功賣到海外,民眾買新車時,將可享貨物稅減徵5萬元優惠。政院認為此舉可同步振興出口與消費,未來每年新車買氣可再多1萬輛。

政院此次推動小客車、小貨車與小客貨兩用車汰舊換新,並未限定只能購買國產新車,進口車也可以。官員解釋,一來恐遭外國抗議貿易歧視,二來國內高檔車消費者多不會在意5萬元優惠,但是國產車消費者會,因此政策設計已能引導多消費國產車。

行政院長毛治國昨天也要求財政部積極遊說立法院,盼新法能在立法院本會期通過。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有信心此案能在今年底通過,「明年我退休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換新車」,會立刻響應舊車換新車、貨物稅減免5萬元的政策。

張盛和形容新措施可一箭三鵰,一是刺激中古車出口,二是提振國內新車市場買氣,三是消費者汰舊換新,還可達到節能減碳功效,「消費者、中古車商與車廠都是最大受惠者。」

他解釋,國內有755萬輛汽車,有53%以上都是車齡超過十年的中古車,若這些車子能陸續汰舊換新,對新車市場幫助很大,預估新措施上路後,一年可至少激勵出1萬輛的新買氣。

全球中古車市場一年約有50萬輛,日本、南韓與新加坡等鄰近國家近年都積極搶市,唯獨我國鮮少涉足。張盛和說,未來中古車商在回收舊車後,可包裝、整理再出口,新舊車銷量增加,對於零組件業者也是大利多。

張盛和強調,尤其開發中國家,對於中古車的需求市場極大,光是俄羅斯、緬甸和中南美洲國家的需求就有80萬輛之多。而台灣的中古車有一定的優勢,包括里程數少、左駕以及加裝的相關設備。

張盛和指出,消費者可和新車經銷商或中古車商接洽,車商之間會彼此合作,或是車商本身就有中古車部門可以提供服務。
image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中古車外銷 「不如想像有甜頭」
2015-10-09 04:53:38 聯合報 記者陳景淵、高詩琴/台北報導
行政院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釋出未來五年出口的中古車,將可減徵貨物稅五萬元的方案,但車商指出,台灣汽車為左駕,東南亞主要國家以右駕為主,「中古車外銷要銷到哪裡?」,除非中國大陸是選項之一,否則政策效果不如想像中有甜頭。

據統計,國內中古車以國內交易市場為主,真正外銷的中古車每年約二千到三千多輛,主要以非洲國家、中南半島例如緬甸、越南等國為主,外銷占比仍低。

對於財政部的「明確估計」相關產業產值,車商說「不懂財政部根據什麼作出評估?」中古車要外銷去哪?競爭對手是誰?國內中古車競爭力為何?這些全然不知道,猶如「蒙眼拚外銷」。

車商指出,國內新車售價包含貨物稅,車價相對較貴,進而影響中古車進入到海外市場,價格高於日、韓等國的中古車價,競爭力明顯不足。在中古車外銷市場不明確狀態下,誰敢貿然跟著做?目前車商「自己的車市自己救」,自行推出優惠方案,鼓勵消費者願意購車。

不過,也有車商支持國內中古車力拚出口。車商說,國內車市規模小,如果不改變現狀,中古車市場永遠不會動,一旦有政策誘因拋出,國內中古車外銷市場可望增加至五、六千輛,讓「國內中古車找到新出路」,加速國內汽車產業鏈朝更健康路線發展。

工業局表示,目前我國中古車一年出口約二千多輛,但車商調查,與其他國中古車相比,我國有潛在出口競爭力的中古車輛約有四十四萬輛,具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工業局表示,減免貨物稅是由車輛公會提議,鼓勵民眾加速汰舊換新,舊車出口也減輕國內環境負擔,還可開拓中古車出口市場。由於民眾要購買新車才能享受貨物稅減免優惠,對於政府財政面來說,仍有新的正向循環。

image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業者:看得到吃不到的甜頭
2015-10-09 04:53:39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
國內終於等到購車貨物稅減免的政策跨過政院門檻,但車商已經付出一個月買氣觀望的代價,如今,車商還必須等消費者的二手車完成出口,才能取得新購車5萬元貨物稅優惠,這讓業界紛紛砲轟,這是看得到吃不到的甜頭。

政策內容公布後,車商覺得可能滯礙難行,車商表示,政府要提振經濟,卻要求車商先負擔成本,不管二手車能不能外銷成功,都要對消費者減收5萬元,這種要求沒有法源依據,也沒有說服力。再加上國內並沒有二手車外銷的產業鏈,就算法案過了,政策根本無法落實,車商也難以配合辦理。

車輛公會指出,相關政策9月提前曝光,造成消費者緩購,使得9月到汽車展間的來客數驟減約30%,實際僅銷售2.42萬輛,比去年同期減少29%。公會呼籲政府,為避免緩購現象持續惡化,請加速完成立法,讓政策早日實施。

車市龍頭和泰車肯定此政策,但這屬於長期的產業政策,短期因為國內並沒有中古車外銷的產業鏈,無法發揮效果。即使中古車出口有貨物稅退還機制,也要出口後才能退還,車商不可能代墊、在新車賣出前就扣除這筆錢,執行上困難度高。

也有業者指出,台灣汽車駕駛座在左邊,東南亞國家仍以右駕為主,「中古車外銷要銷到哪裡?」,除非中國大陸是選項之一,否則政策效果不如想像中有甜頭。

國內中古車每年交易次數累計約70萬輛,市場潛力可觀,但仍以國內市場為主。

image
圖/經濟日報提供
舊車換新車 擬退稅5萬
2015-10-09 04:53:33 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李順德/台北報導
image
未來車齡2年以上就符合中古車定義,民眾持有中古車超過1年,換車可減稅5萬元。 報系資料照
分享行政院院會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草案,舊車換新車且舊車出口,每輛可減稅五萬元,暫訂實施五年。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這是「一箭四鵰」的好政策,有信心今年年底前會通過。自己明年退休後就會立刻換新車,響應政策。
張盛和說,舊車換新車減稅措施,可拓展外銷、刺激景氣、節能減碳,是一箭四鵰。自己有台才開四萬公里的十年舊車,明年退休後就會立刻換新車。

張盛和表示,國際中古車市場龐大,依據車輛公會提供給工業局的資料,包括俄羅斯、墨西哥等國家,全球對中古車的需求約八十萬輛。以每年我國出口一萬輛中古車預估,五年約可增加八十七億元的稅收,出口值增加約一六○億元,相關產業產值增加五百億元,並可增加一千五百個就業人口。

他說,財政政策要反景氣循環,景氣不好就要採擴張性財政政策,未來有關人才與創新的減稅方案,只要不破壞稅制及財政健全,財政部都會接受。

民眾如何拿到五萬元減稅優惠?張盛和說,想舊車換新車,可找新車車商或中古車商,無論先買後賣或先賣後買,買新車時,新車車商會直接降價五萬元。國內多數新車車商都有中古車部門,可協助購車民眾處理舊車。

中古車商將民眾賣出的舊車鑑定價值,再經過整修、整理、包裝,並加裝所需配備出口後,海關將核發「出口證明聯」。中古車商至監理所辦理「車籍繳註銷」並轉交「出口證明聯」給新車車商,新車車商就可向國稅局或海關申請退稅五萬元。

張盛和說,中古車是指出廠二年以上,登記在車主名下滿一年且至少開了一年,未辦理停駛。新法上路後,舊車出口前後六個月內買新車,每輛都可減稅五萬元,暫訂實施五年。

至於車商會不會先抬價再減稅?張盛和說,這要靠消費者的力量,他認為車市競爭激烈,不必擔心。

張盛和表示,新加坡汽車數比我們少,都出口十二萬輛中古車,我們達成目標沒有問題。


大規模VS.小而美 104總座:台灣產業邁向兩極化
2015-10-09 13:24:28 聯合晚報 記者馬瑞璿/台北報導
台灣產業逐步轉型,企業對於人才需求也逐步轉變。104人力銀行總經理阮劍安表示,越來越多工廠靠著機器人就可以進行生產,這使得台灣勞動力下降,而且速度越來越快。對於台灣來說,製造並不是台灣中長期可以支撐的經濟型態,製造只會越來越往外移。

電子產業今年第3季旺季不旺,加上無薪假放得越來越多,讓市場對於台灣經濟景氣轉為保守。阮劍安表示,許多消費者的支出轉為保守,加上資方接單變弱,這讓市場瀰漫了信心問題,就他個人來看,今年下半年企業招募、員工轉換工作需求較上半年保守,但這並不是很大的警訊,僅只是季節性正常現象,要到明年過完年之後才會明朗。

隨著產業型態逐步改變,阮劍安表示,不需要政府政策,廠商就會自動往智慧經濟方向走;台灣一直在談文創,但文創是談軟實力的經濟,不單只是做些明信片、玩偶,最終,還是要以「人」為導向,解決人的問題。

與此同時,很多年輕人的價值觀也已經改變。阮劍安表示,過去,很多人會選擇坐在辦公室的工作、或希望到高科技企業上班,但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願意坐在辦公室裡面了,希望做有價值的事情、解決社會問題,只要能夠自給自足即可。

產業型態逐步改變,人才想法也逐步改變,阮劍安認為,這也會讓產業走勢逐漸走向兩極化,一是走向規模經濟,尤其電子產業更需要走規模經濟路線,不然,打不過中國產業鏈;另外一個方向則是以知識經濟為基底,以小而美的企業規模,走向利基市場。

勞退基金操盤壓力大 局長最怕半夜上廁所
2015-10-09 14:37:05 聯合晚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國際情勢不佳,千萬勞工緊盯勞動基金投資績效,扛著3兆資金的勞動基金運用局局長黃肇煕操盤壓力大;同仁說,看不到局長巡視跟大家說笑,就知道局長憂鬱指數走高。

黃肇熙說,他最不喜歡半夜醒來,「會忍不住看行情,一看就睡不著覺了。」


分享他說,世界各國由政府操作的退休基金,幾乎都是公務機關人員退休金,像台灣將勞工退休金交由政府代操,「即使不是首例,也是極罕見。」但制度已經上路,政府也沒回頭路可走。
去年2月勞動部升格後,成立勞動基金運用局掌管勞保、勞退、就保、工資墊償、職災五大勞動基金,外加代操國保基金,投資管理基金規模超過3兆元,被稱為「中華民國最有錢的機關」。

勞動基金3兆資金,除少數準備金,多數必須從事投資,還得按月公布投資績效,接受民意機構及勞工檢驗,如何創造最大收益,嚴厲考驗勞金局。

黃肇熙表示,各界都睜大眼睛看勞保、勞退基金投資收益;民眾或許在乎基金短期賺多賺少,但是勞金局拚的是「長期收益」,也就是至少5年以上收益,重視的是資產配置。

他說,勞退基金畢竟不敢太激進,將資金全押股票,因此會將資金布局股票及固定收益資產,採股、債平衡布局,長期收益也很不錯,從2008-2014年每年平均收益約3.8%,希望民眾願意更理性看待每月起起落落的投資收益。

看管千萬勞工的錢,勞金局的官員都有「職業病」。從局長到同仁,大家最怕的是都是「半夜起來上廁所」。因為國外投資部位多,晚上得看歐美盤勢「,睡覺後若半夜起床上廁所,總是忍不住再看一下行情,心情受影響,就睡不著了」。

image

破2兆!勞退基金錢愈多 頭愈大
2015-10-09 14:37:02 聯合晚報 記者陳素玲/專題報導
image
勞退新制基金國外投資比重變化資料來源:勞動基金運用局 製表:陳素玲
分享
image
勞退新制基金資產配置資料來源:勞動基金運用局 製表:陳素玲
分享錢多惹人嫌?勞退新制基金成立不到八年,連同舊制基金,基金規模在5月已突破2兆元,不易消化投資,主管投資運用的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錢愈多,頭皮愈麻」,大筆資金只能往銀行存,成為銀行最大存款戶;但因為國內充斥爛頭寸,官員說:「銀行應該最不想接到我們的電話吧。」
勞退基金必須按月公布投資績效,為創造最大收益,勞退新制基金必須加重海外投資比重,目前比率已接近一半;新制基金七年來賺的1839億元,55%來自國外投資。

勞工退休基金有二個,一是舊制基金,一是新制基金;前者是勞基法舊制退休制度要求雇主針對有舊制年資勞工,應提撥薪資總額2%至15%做為退休準備金,儲存於台灣銀行;後者則是2008年勞退新制上路後,雇主為每位新制勞工每月提撥薪資6%到個人退休帳戶。

這筆龐大資金如何投資運用,已是勞動基金運用局最大的挑戰。

勞動基金運用局局長黃肇熙表示,這麼多錢捧在手上,不投資不行,投資錯更慘;由於國內投資市場相對淺碟,游資過多,為求創造更大的收益,布局海外投資不斷增加。

以新制基金為例,國外投資比例(股票+債券+另類投資)從2008年的28.48%,到去年已經占比46.51%;這些部位長期獲利也占基金達55%,而且國外獲利優於國內投資。

最近市場狀況不佳,勞退基金在股票市場的投資也更為謹慎;定存雖然是最穩定收入,但是當基金現金快速增加,錢多到連銀行都怕。

勞退新制存款部位約15%,也就是2200億元流量,為求銀行收定存,官員必須不斷周旋磕頭,既要把錢存出去,還要計較利率。

「常為了小數點後好幾個零跟銀行談得面紅耳赤。」官員說,大額利率不到小額定存一半,「多爭取到0.1%,一年就多好幾億利息,可以不計較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