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公/智慧城市應避免成為蛋塔現象
2015-08-31 00:50:33 聯合報 劉維公
當今非常火紅的公共政策議題之一,非智慧城市莫屬。前一陣子財經雜誌所舉辦的智慧城市論壇,六都市長有四位親自出席參與;台北市政府在七月成立智慧城市委員會,同時編列八千萬元新台幣預算,預計在今年年底成立推動辦公室;智慧城市是今年上海台北雙城論壇的主題之一;全台灣各個縣市或多或少都有相關的政策規劃正在進行。
智慧城市是非常吸引人的發展願景,因為人們都想生活在由資訊科技所打造出來的生態更為永續、生命更為健康、以及管理更為有效率的城市。更何況,它還有龐大的商業價值。根據英國工程顧問公司Arup的調查,智慧城市在二○二○年時,全球將會有四千億以上美金的市場商機。
然而,熟悉其發展過程的人都知道,智慧城市的打造,是一件極艱巨的工作。就算是投入龐大的資金、運用發達的高科技、加上大有為政治領袖的支持,智慧城市的推動都不一定會成功。阿布達比的馬斯達爾城(Masdar),即是最好的負面案例。
該城在規劃之初備受全世界的矚目,因為它企圖成為全球第一座零碳排、零廢棄與零輻射的智慧城市典範。當時阿布達比找來全球頂尖的建築、科技、都市計畫等專業團隊,預計花費二百二十億美金,在一大片沙漠中興建馬斯達爾城,一座可以容納四萬名住戶以及額外五萬名通勤者的人工完美城市。
原本應該在二○一六年完工的馬斯達爾城,至今只完成一部分的建設,是否能夠真正興建完成也是未定之數。原本擘畫出來的宜居城市願景,如今只有馬斯達爾科學與技術學院進駐,其一百六十名員工以及二百四十名學生,是這座城市寥寥可數的居民。
智慧城市論壇(Smart Cities World Forum)曾在一九九七年預測,二○○七年時全球將會有五萬座智慧城市。這個數據並未成真。資訊顧問公司IHS的統計更保守,該公司認為,在二○二五年時,全球的智慧城市應有八十八座。
提出相關的案例與數據,並不是要否定智慧城市的推動價值,而是希望提醒政府必須嚴肅審視政策的執行內容。政府如果抱持半調子的心態(例如認為便民服務的APP之類的事物即是智慧城市的展現),現今台灣這股智慧城市熱潮,一定會變成是一窩蜂的蛋塔現象,未來一事無成。
現今推動智慧城市所面臨的最大阻礙,其實是其背後根深蒂固的迷思,也就是認為透過科技可以掌握全方位的資訊、進而即時迅速採取行動反應、最後創造治理的效率。此一迷思輕忽低估城市治理的兩大影響因素:社會問題的複雜度(例如階級衝突)及市民的價值觀(例如欠缺永續發展意識)。如果無法充分處理社會與人文議題,智慧城市的推動是不可能成功的。
現任教於紐約大學的安東尼.湯森是知名的智慧城市研究者。其獨到見解深具啟發性。相對於科技大廠將智慧城市宣傳為未來的科技城市,湯森則把智慧城市詮釋為有靈魂的城市。智慧城市不是運用科技讓城市更為理性,而是讓城市更具有靈性,懂得愛護所有的生命,不是只有人類的生命。
智慧城市理念在台灣的真正落實,還有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尤其當我們看到,這次處理蘇迪勒颱風的救災工作,決策官員還在自豪SOP或是一般通訊軟體的重要性,凸顯出我們在觀念上與做法上,還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
公告版位
- Aug 31 Mon 2015 10:55
劉維公/智慧城市應避免成為蛋塔現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