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彩色窯燒玻璃 燒出太魯閣之美
2015-08-31 07:43:20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image

新城火車站的「太魯閣之美」創作,最近已經完成。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高第藝術國際」是台灣少見的窯燒彩色玻璃公司,最近又朝向彩色窯燒膠合玻璃邁進,最近完成新城火車站的窯燒膠合玻璃創作,令人驚豔。
高第行銷總監謝易霖說,新城火車站是花蓮的熱門車站,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以來,每日旅客約2000人,其中80%是陸客,該站是以觀光遊憩取向的服務型車站,也是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門戶的國際觀光大站。

創作依照國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大師馬白水作品「太魯閣之美」24聯作為本,以融燒與窯燒玻璃方式重製,呈現太魯閣山水之美。

原作分為「靳珩橋秋葉」、「長春祠夏雨」「太魯閣春風」、「九曲洞冬雪」、「慈母亭日光」、「天峰塔月色」等6個主題。

一個主題4幅,以24張、約210公分高的宣紙拼接而成,最後用彩色玻璃等材質施作,24幅的寬2727公分、高343公分、玻璃重量2550公斤。謝易霖說,這是一場時間、體力、金錢與意志力賽跑的過程,總算完工了。

image
花蓮高第國際藝術公司行銷總監謝易霖(右)與太太陳彥君(左)合作無間,為彩色玻璃創出一片天。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
「由於彩色玻璃的成本高,鑲嵌玻璃早期並不風行。」謝易霖說,他太太陳彥君很喜歡藝術兼具實用的鑲嵌玻璃藝術,前往美國加洲喜瑞都市大學學習,返台後也教他製作。

後來,因鑲嵌玻璃是平面的,焊接時間長,又要染色、填縫,厚度也不足,他倆改走彩色窯燒玻璃路線,沒有接縫的問題,又能立體形創作,不論大片景窗或小樣盤、碗,都繽紛美麗。

前兩年,鐵路局進行「一站一特色」車站改頭換面作業,之前陳彥君曾經受託製作新城火車站裝飾景觀,這次「彩色窯燒膠合玻璃」創作,等待第3期站體結構完成後,今年11月底即可安裝。

謝易霖說,新城火車站作品中,他和太太研究把彩色窯燒玻璃做成安全膠合玻璃,中間多了一層膜,不會整片碎裂傷人,在地震、颱風多的花蓮,比起強化玻璃不慎自爆,安全多了。


大學生種彩稻 字從田裡長出來
2015-08-31 07:43:23 聯合報 記者林麒瑋/竹東報導
image
新竹縣竹東鎮三重里農友,和22名大學生完成彩繪稻田,盼吸引民眾親近農村。 圖/莊正燈提供
分享新竹縣竹東鎮三重里農民莊正燈,與22名大學生合作完成彩繪稻田,在1分半大的田中,用稻米種出「竹東花海」四個大字,盼行銷竹東好米,也吸引民眾走入農村,親近農村生活。
莊正燈去年利用稻田做過迷宮,吸引上萬民眾走入農田,今年以彩繪稻田方式,要凸顯竹東稻米的美。竹東三重農田屬梯田,有層次,彩繪稻田視覺上更有立體感。

清大學生薛明華參與彩繪稻田活動,她來自農家,家中種稻,很喜歡農耕生活,每次來竹東都感覺像回家一樣,與同學一起完成,看到彩繪稻田的字樣,真的很感動。

學生陳彥鈞說,曾到竹東農村參與農耕換宿,透過農耕換宿,體驗農民的辛苦,後來在同學的推薦下,參與彩繪稻田製作,從畫設計圖到種植,團隊互相合作,過程真的沒想像中容易。

三重里長范振東說,今年一期稻作因缺水休耕,為了讓閒置農田有不同的利用,與農民討論後,試推出彩繪農田「預打廣告」,預計明年一期稻作收割後,進行花卉播種,並擴大範圍至7甲地,以花田帶動農村體驗活動。

莊正燈說,去年稻田迷宮獲得熱烈回響,不過,人潮也讓許多稻作都被踩壞,希望今年的彩繪稻田,民眾拍照、觀賞就好,但不要下田踩,保持美麗的彩繪稻田不受破壞。

巧手舞動戲偶 他走唱一生圓夢
2015-08-31 07:43:19 聯合報 記者李京昇/古坑報導
image
街頭藝人「咖啡先生」賴振昌是薩克斯風高手,也是懸絲戲偶達人。 記者李京昇/攝影
分享每逢假日,雲林縣古坑鄉綠色隧道、國道古坑服務區等處,都有機會看見活潑可愛的懸絲偶劇街頭藝人賴振昌,跟著音樂舞動身體,線下戲偶與遊客,也隨著他精湛演技手舞足蹈起來,但隨環境改變與自身健康不理想,期望有緣人能傳承下去。
54歲藝名「咖啡先生」的賴振昌,懸絲偶表演已有5年,除懸絲操偶技術,更是薩克斯風高手,90年從職業軍人退伍後,為圓小時候喜愛音樂夢想,憑藉著學生時期參加樂隊的底子,開始自學薩克斯風,94年取得台北市街頭藝人證,展開走唱人生。

賴振昌回憶過去說,取得街頭藝人證前,曾在台北、花蓮各知名景點販售咖啡,邊吹奏薩克斯風,「咖啡先生」藝名就是由此而來;但96年卻因生病開始休養身體,2年後某天在新北市淡水碼頭看見街頭藝人廖界雄,生動活潑的懸絲偶表演,聚集大批觀眾圍觀,讓賴振昌感到好奇,於是向他拜師學藝。

賴振昌說,向師父只有學習表演模式,所有的戲偶都是他自行製作,利用隨手可見的跳繩、吸管與竹筷,製成阿丹丹頂鶴、海綿寶寶與笑咪咪唐老鴨等,10多尊獨一無二戲偶,表演時與孩子互動,看著他們快樂笑容,讓他最有成就感。

4年前賴振昌回家鄉照顧80多歲母親,加上自己扁桃腺癌病痛,讓他勞心勞力,演出次數漸漸減少,「懸絲偶對我而言是一生心血」,賴振昌希望將技藝流傳下去,讓更多人認識懸絲戲偶。

竹山「阿公級」古亭畚 藏著農村故事
2015-08-31 07:43:17 聯合報 記者賴香珊/竹山報導
image
越多越大越「好野」 竹山鎮中和里是竹山鎮內稻米重要產區,因此里內散落不少「阿公級」古亭畚 ,「家裡有『古亭畚』就不窮,且越多越大越富有。」 記者賴香珊/攝影
分享南投縣竹山鎮中和里鄉村面貌原始,和溪厝一帶散落多座「阿公級」古亭畚,當地民代近期更發現,里內枋寮區域也有古亭畚,且一座比一座大,部分外觀雖已風化剝落,但真實呈現結構,吸引文史學者研究探索。
竹山鎮民代表陳玉鈴說,從和溪厝聚落發現為數眾多的傳統穀倉「古亭畚」後,盼能將中和里推動打造成農業文化景點,所以仍努力奔走里內,畢竟透過景點串連才能有效吸客,也因此發現枋寮區域還藏有許多極具文史意義的農村建築。

竹山鎮中和里是由和溪厝、枋寮和冷水坑三大聚落組合而成,早期是鎮內重要的稻米產區,因此里內家戶幾乎都有用來儲放稻穀的「古亭畚」,而「古亭畚」這類穀倉更代表著每戶人家的財力資本。

「家裡有『古亭畚』就不窮,且越多越大越富有。」當地80歲古姓阿嬤說,有錢才有田種稻,且耕作面積廣,收割量大,只好找工興建穀倉,放置沒吃完或待販售的稻穀,有些「古亭畚」甚至能容納逾萬台斤,有錢人更是一次就擁有好幾座「古亭畚」。

陳玉鈴說,因此從中和里枋寮聚落的逾70年「超大型古亭畚」,還有看起來像土地公廟的「五星級老廁所」等建物,不難發現,當地過去是竹山鎮內主要的稻米產區,也是區域經濟核心見證地方農村發展脈絡和文化傳承。

竹山鎮中和里大小各異的古亭畚,也引起學術文化界重視; 陳玉鈴說,目前文化部、成大、雲科大和大葉大學等都派員研究探訪,也有在地導演拍攝紀錄片,未來將組織地方文史工作者和志工,持續催生成農業文化觀光教學園區。

嬤畫「夫妻小農」 想跟夫白頭到老
2015-08-31 07:43:15 聯合報 記者葉建宏/橫山報導
image
樂齡學員古永妹看著自己完成的作品,直說好有成就感。 記者葉建宏/攝影
分享昨天這堂繪畫課成果展,學員年齡從6歲橫跨到高齡96歲,其中83歲的古永妹害羞拿起畫作「夫妻小農」,希望透過這幅描繪和丈夫年輕歲月的作品,傳達兩人白頭到老的心願。
昨天的新竹縣漫畫體驗營暨橫山鄉樂齡學習中心成果展,160名學員名中,就有10對祖孫參與。新竹縣長邱鏡淳也在畫紙上提筆作畫,鼓勵學員們「活到老學到老」。

83歲的古永妹去年一開始連拿畫筆都會顫抖,後來在曾惠泉老師不斷鼓勵下,慢慢地拿捏筆觸的深淺,以及顏色的掌控。她拿著作品「夫妻小農」,幸福的說從小在農村生活長大,想利用這幅來描繪與丈夫的年輕歲月,並向他傳達鶼鰈情深的愛意。

曾惠泉表示,每個年齡層的學生都一樣,如利用打罵批評方式,反而阻礙他們作畫的動力,所以利用鼓勵的方式,從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故事,來激發他們的創造與創意。


嘉義蘭潭入夜驚喜 螢光蕈雨後冒出頭
2015-08-31 07:43:14 聯合報 記者魯永明/嘉義報導
image
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在蘭潭後山公園發現有綠色精靈之稱的夜間發光植物「螢光蕈」大量出現。 圖/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提供
分享
連日降雨,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在嘉義市蘭潭後山公園,發現有綠色精靈、鬼火之稱的夜間發光植物「螢光蕈」大量出現。荒野協會會長李冰丹前晚帶會員觀察,沿途發現2、300朵螢光蕈,是荒野有記錄以來未曾觀察過的現象。

「螢光蕈是環境指標物種,大量出現說明環境未受汙染破壞!」,李冰丹說,蘭潭後山湖底近年未受人為干擾,加上入夏颱風降雨多,濕度夠,適合螢光蕈生長,入夜變成美麗亮點。

「哇!好美,沿途都是見綠色精靈」,李冰丹帶10多名會員、親子拿手電筒、穿長褲雨鞋,前晚到蘭潭後山觀察,看到大批螢光蕈出現驚喜,還發現青竹絲毒蛇、青蛇、白木耳、鼻涕果及青山蝸牛,讓大家開心直說「不虛此行!」。

荒野長期駐守觀察,發現螢光蕈從新樂園棲地沿潭畔步道蔓延,螢光蕈大都雨後出現,螢光蕈長約2公分,早期常被誤認為鬼火,又稱夜光茸,一朵朵小白菇夜間發出綠色螢光,發光部位在傘帽底下,就像將星星踩在腳下,乍看下像螢火蟲,因體內酵素化學作用產生光源,生長後僅存活3天,螢光蕈極挑剔生長環境,汙染或人為干擾就難出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