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加薪無招,只能慷國庫之慨
2018-01-21 23:08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社會最近多了一個「厭世代」的名詞,指的是九○年左右後出生的青年,這世代普遍的困境是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這股「厭氣」讓社會像漏氣的瓦斯桶,只要一點火花便能瞬間引爆。舉凡薪資、休假、工時等,儼然已成為世代間碰不得的地雷,其背後則是年輕低薪族的積怨。
蔡英文最近似乎終於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她開給行政團隊新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改善青年低薪;一個月來,她至少六度在不同場合提到低薪問題。蔡英文不僅提出最低工資三萬元的「夢想」,還開出「終結青年低薪」的五大藥方,又在民進黨中常會上提醒執政團隊要對症下藥。

從上任之初,蔡英文就把年輕世代當成其主要的支持族群,不論就職演說或周年談話,都反覆向年輕人訴求。然而,她就職時說「新政府會立刻展開行動」,一年半後卻還在說「如果我們現在不開始,我們對不起這個世代」;上任時說「請給我們一點時間」,如今仍說政府「需要一些時間」。她不忘以「如果年輕人還願意聽政府講幾句話」的低姿態告白交心,但文青腔的華美詞藻終未能化為實績,讓人疲乏。

檢視蔡英文端出的搶救低薪藥方,其實是把錯脈、開錯藥。以她要求降低學貸利率為例,前年六月林全內閣就宣布當年八月調降學貸利率,已在還貸的畢業生利率由一.六二%降至一.二二%。若以四年共五十萬元貸款計算,年省約兩千元利息,換算一個月大概只能省下三個便當錢。

這幾年因少子化,申請學貸者逐年減少。二○一六年共五二.一萬人次,較八年前高峰的八一.七萬人次,驟減了近卅萬。但是,單筆貸款金額卻逐年上升,二○一六年是四.一二萬元,比二○○九年的三.六九萬,高出四千三百元,顯示負債求學的學生壓力愈來愈重。

由於大學學雜費凍漲,因此學生單筆申貸金額提高,主要是銀行開放生活費貸款。銀行也發現,學生對學雜費貸款不一定會貸滿,但申請生活費貸款者幾乎都會貸滿。科技部長陳良基日前提到,有七成科大學生在打工,要校長們解決「產學落差」。事實上,不光科大生,大學生鎮日打工賺取生活費的情況非常普遍。因廣設大學,讓適合與不適合念大學的人全進了大學,一進大學就開始背債,拚命打工的生活,出了社會既面臨低薪,又要償還學貸,便落入月光族的窮忙輪迴中。

降低學貸利率,固可稍微減輕甫出社會的年輕人負擔,但現行學貸利率,除教育部的利息補貼外,銀行還會再吸收部分成本,實際上僅一.一五%,已是史上最低水準。這再怎麼減,大概也很難讓人有感。關鍵還是在薪資,若企業提高員工待遇,學貸還款自然不成問題。

最近蔡政府送出史上最大的減稅紅包,趕在農曆年前通過《所得稅法》修正案,除大手筆為富人減稅外,也以配套方式大幅調高標準扣除額、薪資、身心障礙及幼兒特別扣除額。年所得在四十.八萬元以下(月薪約三萬)的受薪階級,皆可免繳所得稅,占受薪階級申報戶近五成,約五百四十二萬戶,稅損也達一九八億元。換言之,全國上班族有一半月薪不到三萬,這驚人數字也凸顯台灣嚴重的低薪狀況。

月薪不到三萬?對,這正是蔡英文的起薪「夢想價」!但蔡政府一天到晚向企業喊話加薪,卻提不出有效提升薪資的良方,只能透過降利率及減稅等手段,彌補人民薪資停滯的不滿,但低薪問題依舊無解。若真要討好,蔡政府還不如直接宣布學貸零利率、全民免稅更來得大快人心。

與其減稅降利率,慷國庫之慨,卻無助解決青年低薪困境,蔡政府還是認真想想如何讓企業賺錢且能實質回饋在員工身上的政策,方為正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