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經貿轉骨 TPP當戰略主軸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8-30 04:0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政府上台後,兩岸經濟交流趨冷,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日前指出,兩岸過去已經簽署的23項協議不會改變,但因「目前兩岸沒有共同政治基礎」,溝通與協商機制處於停擺狀態,「現在不可能再談新協議」,貨貿協議也「不可能再談了」。

不像以往,這樣的發展情勢並沒有在國內掀起大波瀾,原因有二:兩岸經貿已過了「讓利」的憧憬期,反而對兩岸經貿的過度依賴成為台灣近來出口衰減的主因之一;人民選擇民進黨執政,也已對可能的發展局勢了然於胸。

事實上,兩岸經貿本就不是台灣完整經貿布局的全部。馬政府視ECFA為與其他國家簽訂經貿協定的敲門磚,也說明了多元布局的終極目標;新政府更是宣示要藉TPP與RCEP連結全球。因此,全球布局是以經貿立國的台灣別無選擇的道路。

雖然TPP目前在美國民粹高張的總統選戰中被棄如敝屣,但TPP對台灣未來經貿發展仍然相當重要。一來,TPP獲美國國會通過的可能性仍高。TPP對美國而言並非兒戲,也絕非箝制中國這麼簡單的邏輯所可詮釋,TPP共30章、6,000多頁的內容係12個會員國歷經多次談判、權衡利弊與政治妥協而得,國會一直站在支持的立場。二來,即使TPP未獲美國國會通過,其協商通過文本所彰顯的各項高標準經貿規範,也必定會是未來國際間發展經貿關係的藍本,台灣若不能據以參考調適,未來經貿連結全球的道路必然崎嶇。

面對經濟困局的新政府,對於參與TPP,至今未見具體作為,這也顯示了新政府係把經濟政策的設計與TPP脫鉤處理。事實上,經濟政策的設計必須要有明確的願景與清晰的藍圖,否則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而TPP所欲建構的高品質經貿環境,正提供了台灣最佳的經濟願景與藍圖,若能以TPP做為指引來設計經濟政策,應可以減少迷航失敗的風險,快速改善台灣的經貿體質。

新政府缺乏加入TPP的積極作為,最可能的原因是仍僅將TPP視為一般的貿易協定。然而,TPP作為傳統市場准入、降低關稅貿易障礙的意義其實不大,若僅拘泥於檢視TPP可帶來多少貿易成長的效果,實是見樹不見林。TPP對台灣更重要的意涵在於法規與制度的調適,以至於經濟體質與經濟發展思維的轉變。

日本對於TPP的體認與作為,應是政府最可參考的例子,因為台灣無論在產業與國際貿易的競爭條件,或政經環境與民生醫療制度等,在目前TPP的成員國中,都與日本最為類似。對日本而言,若由現行貿易與經濟結構推算,加入TPP在經濟效果、衝擊程度、市場成長潛力等指標,均不如加入RCEP來得好,卻反而在談判推動順序上優先於RCEP。這看似不合邏輯的決策,實彰顯出日本希望藉由加入TPP來帶動經濟成長與刺激經濟結構轉型。

首先,日本優先推動TPP,目的在於藉由「大型FTA」國際經貿整合來帶動其優勢產業的實質貿易成長,正因為TPP可發揮區域組織的經濟互補性,不與韓中在亞洲纏鬥,也可拓展擁有高所得與次世代需求的先進國家消費市場,更可以改善貿易環境與服務業的出口條件。其次,日本更重視加入TPP對經濟結構「扭轉」與「刺激」的效果,致力擺脫長期以來日本經濟與產業結構難解的課題,包含跳脫現行主力出口產業價格競爭的惡性循環、搶占高附加價值與成長潛力產業的優化結構、透過海外產品創新與管理思維產生正向刺激、加快農業改革腳步以提升海外競爭能力。

日本所欲藉TPP達成的這些經濟目標,不也正是新政府「五加二」創新研發計畫所想達成的經濟目標?日本以TPP為燈塔來指引、建構其經濟政策,築起具有系統性的經濟政策藍圖,這是我們目前所不及的,當然也值得新政府借鏡。

RCEP﹒貨貿﹒關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