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政變作秀 議會愈來愈膚淺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28 02:24 聯合報 張國輝、楊樹槿
苗栗縣議員謝芳紋26日持疑似K他命毒品在議會質詢,遭質疑秀過頭,警方也對她採尿化驗,依毒品危害防治條例偵辦。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范榮達/攝影
分享
張國輝/社會工作、前市議員(台中市)
為了凸顯毒品氾濫,苗栗縣議會議員拿K他命質詢,因觸法遭警方帶回驗尿罰款。其實,把作秀當成是在問政,是當前民代普遍的迷思。
任何民主國家,社會要進步,議會是重要的火車頭;因為議會負有監督政府的責任,因此議員和官員間,要較量的是,誰的資料豐富、誰的資訊正確、誰的意見周詳,尤其民代可深入社會各個層面,聽到官員聽不到的聲音,看到官員看不到的陰暗角落。
在我國,不論最基層的村里長或民代,一旦當選,選民就將他視為全能。過去以平面媒體為主的年代,由於有熟悉議事運作記者,可以作為新科議員請益的對象;然在電子媒體時代,多數年輕記者未必熟悉議事運作,於是各種荒腔走板的議事花招層出不窮,弊端叢生。
如果民代能在議會中從興革角度發聲,不但能得到官員與社會大眾的尊敬,也會帶動社會的進步,但是,現在的議場卻是在比誰的道具炫、標題駭、誰最敢秀,以此吸引媒體注意。
在議事堂秀K他命,筆者並不意外,因為類似的質詢從來沒有被制止過。所以先有眼鏡蛇的上場秀,就算沒有這些實物秀,道具秀也隨時準備上場博版面和畫面,這就是當前的問政文化。
議會是議員論政場所,議員容有不同的政黨及出身背景,但為民眾創造福祉是共同的目標;況且議員不同於演員,議場也不是秀場,把議事廳當成藝人的舞台演出各種戲碼,恐怕場地不宜吧?
這種問政的流行文化不改,議會的品質只會愈來愈膚淺。
楊樹槿/退休教師(桃園市)
因吸毒年齡下降,毒品又隨處可得,的確讓家長憂心忡忡。我們感謝議員能注意到這問題,監督政府施政作為。
但是竟公然拿K他命質詢,顯然是秀過頭。身為公眾人物,要做到正人,先正己。期待議員提升問政文化,除了專業、協商及議事效率外,更不要為了博新聞版面,上演荒唐劇打知名度。
台灣的代議政治,仍有改進空間,期待民間團體與人民站出來監督,讓議員有好表現,發揮良幣驅逐劣幣的作用。
毒品﹒吸毒
公告版位
- May 28 Sat 2016 18:54
問政變作秀 議會愈來愈膚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