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聽細看 聶隱娘的無聲勝有聲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3 01:44 聯合報 林正二/退休公務員(新竹市)

果然如媒體所料,「刺客聶隱娘」榮獲本年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效、最佳造型等多個獎項,已為該片在台灣的兩極化評價平反。但很多觀眾仍質疑,該片畫面雖美,但情節連結不上,怎麼還獲得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兩大獎。其實如果從影像的意境欣賞,當能了解該片美學上的意涵與得大獎原因。

例如一開頭,侯孝賢即以荒野中孤樹林梢光影與聶隱娘冷酷迷離眼神疊映而成的黑白朦朧景象,建構了蒼芒迷離的意境,喻示聶隱娘孤寂迷離的身世與日後飄忽不定的刺客生涯。黑白畫面消逝後,銀幕展現暈黃、暗紅色天空渲染的湖景,煙雲裊繞的淒美山水搭配扣人心弦的咚咚鼓聲,增添了大自然的神秘淒迷,鋪陳出刺殺事件的懸疑性。侯導以顏色、聲音及飄搖浮動的光影,建構了影片淒迷懸疑的意境,讓觀眾在靜謐山水與咚咚鼓聲交互映照中進入聶隱娘孤寂卻炙熱的內心世界中,無須情節述說,觀眾就可感受靜態中所彰顯的張力。

聶隱娘潛入田季安愛妾媩姬臥室,無意間聽到田談及與她毀棄婚約過程時,多層次的靜謐景深畫面中紗帳與燭火搖曳、疊映而成的彩光所流露的浮動氣氛,凝塑了聶隱娘悲戚不安的身影,讓觀眾感同身受─無聲勝有聲的意境取代了多餘的情節。

此外,大自然景觀變化的影像,亦在靜態中產生緊張懸疑的張力。例如聶隱娘天未亮即離去追查遇襲緣由的幾個畫面。首先在靜謐的銀幕中,雲霧縈繞的清藍湖水展映在觀眾眼前,一群飛鳥哇的一聲劃過天邊,突然間寧靜的湖水湧出一波一波的漣旖,細微的水蟲、小魚划水聲流洩而出,一隻飛鳥飛越湖面;而後鏡頭轉向室內,磨鏡少年在天色微亮的暈黃色屋內,聽到柴火嘶嘶燃燒聲,警覺到聶隱娘已離去,屋外隱約傳來狗吠聲與馬鳴聲,他急忙跑出去找聶。

這些一連串畫面有如杜甫古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驚心動魄場景再現。大自然寧靜中的浮動聲音與寂靜室內的柴火燃燒聲,在靜態的影像中所浮現的戲劇張力,不需詳細的情節述說,即可讓觀眾從充滿細節的精細畫面,了解故事的轉折與磨鏡少年心緒的波動。

從上述影像解讀,應可了解侯孝賢為何堅持「刺」片需剪掉不少故事情節,因為過多的情節會妨害意境的營造,而且純淨的影像較能讓觀眾融入劇中人內心世界,隨著他們的感情波動,了解故事的進展情形。這是為何「刺」片可跟著它的絕美攝影、音效等,獲得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大獎之原因。

擺脫傳統觀影習慣,靜心聆聽片中流水聲、蟬鳴聲、鳥叫聲與風的流動聲,當能從雲霧飄渺的高峰中,看見「刺客聶隱娘」的奧妙了。



聯合新聞網粉絲團 隨時上線都有新發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