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金融交流嚴重退步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2-17 02:20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黃義書/攝影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黃義書/攝影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證實,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王立群以專家身分,參加本月6、7日在北京舉行的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看到這則訊息,令人感受到兩岸金融交流嚴重倒退,即從前些年兩岸金融主管機關首長的親自會面,退化到2010年以前依靠民間團體、幕僚層級的非官方機制。

兩岸金融主管機關首長的對話機制建立,是透過細緻設計的努力成果。2009年4月我方海基會與陸方海協會簽署「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明定兩岸金融監理機關應就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分別建立監理合作機制。同年11月,我國金管會分別與大陸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簽署三份監理合作備忘錄。之後,2010年6月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早期收穫清單,將金融業列入,使台灣銀行業在大陸市場設立分支機構及經營業務,可取得比其他外國金融業較為有利的條件。

在前述的基礎上,2011年4月在台北舉行首次的兩岸銀行監理合作平台會議,由我方金管會主委、大陸銀監會主席共同召開(稱為金銀會),有著破冰的歷史意義。同年11月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2013年4月第三次會議在台北舉行,大都循著先行溝通、後由首長會議決定的機制。而且,在第三次會議成果中,原本對台灣銀行業進入大陸市場有著較大的開放措施,但相關成果納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後因太陽花運動而未獲立法院審議通過,無法付諸實行。之後2014年12月在北京舉行第四次會議、隔年9月第五次會議在南投舉行,基本上還是兩岸金融首長會面,但已無明顯進展。

另一方面,2013年1月兩岸證券監理合作平台首次會議(金證會),由我方金管會主委、大陸證監會主席共同召開。陸方允許台資證券公司在大陸上海、福建、深圳各設一家合資的全牌照公司,台資證券公司的持股比率可達51%,且合資對象不限於大陸證券公司。這項成果最接近台灣證券業以「全資」在大陸經營「全照」業務的目標,頓時台灣證券業摩拳擦掌、準備全力以赴,爭取這三張金牌;然而上述成果寫入兩岸服貿協議,同樣地因未獲立法院通過,希望幻滅,回歸原點。2014年12月第二次會議於北京舉行,兩岸首長僅觸及監理合作、資訊交換等議題,甚至2015年12月底的第三次會議,已改以電話會議舉行。

在兩岸保險主管機關合作,2013年10月首次保險監理合作會議(金保會)在台北由我方金管會主委、大陸保監會主席召開;2014年12月第二次會議在北京、2015年10月第三次會議在南投舉行,至少還是兩岸金融首長的會面。

截至今年9月底,在銀行業部分,金管會已核准13家國內銀行赴大陸設立分(支)行及子行,其中29家分行、11家支行及三家子行已開業。在保險業部分,金管會已核准並獲大陸同意參股投資大陸七家保險業者。由此可見,我國金融業仍然將大陸視為海外發展的主要地區。

同時,大陸於上個月宣布,將放寬銀行、證券及保險等金融業的外資持股上限。其中,外資對中資銀行現行持股限制完全取消。外資投資設立的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率放寬到51%;且實施滿三年後,投資比率不受限制。另外,外資投資設立的壽險公司,三年後外資持股比率放寬至51%,五年後不受限制。由此也可以看出,大陸官方將加大外資金融機構到大陸發展的開放程度。

台灣金融業在海外發展不可能忽略大陸市場,特別是當大陸金融市場日益對外資開放,而且,從2009年到2015年間的兩岸金融主管機關首長會議已經奠下基礎。我們呼籲執政黨與金管會,必須正視兩岸金融主管機關交流的退化與停滯,積極回應外界所關切、兩岸何時重啟金融監理首長的對話機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