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糖的代謝之旅 別讓血糖坐飛車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17 02:30聯合報 口述/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嘉鴻 撰稿
林嘉鴻醫師/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血糖控制對糖尿病患而言,是每天都得注意的功課,最怕血糖忽高忽低如雲宵飛車般,難以控制。正常人的血糖值約維持在70-140mg/dl之間,要了解血糖在人體內的變化,先來看看糖進入人體代謝的旅程。
當我們吃下含醣類食物後(澱粉、碳水化合物),經過唾液初步分解後,進入胃部及十二指腸逐步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進入血液循環中,提供腦部及人體各器官必要的能量;一般而言,進食約30分鐘後血糖就會慢慢上升,大約在餐後2至3小時達到高峰,之後隨著人體能量消耗、運動等,約5、6小時後消化完畢,也因此,三餐設定的時間間隔,也大致符合糖在人體內的消化及利用效率。
糖尿病患血糖 空腹飯後差很大
葡萄糖在人體內的濃度受到胰島素調控,正常人因胰臟胰島素分泌、作用正常,多餘的糖可進入肝臟成為肝糖或在肌肉中貯存,就算空腹和飯後的血糖也不會差異太大,但是,糖尿病患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代謝異常,空腹時血糖偏低,恐出現四肢無力情況、嚴重甚至可能昏厥;飯後血糖卻可能飆高到200mg/dl以上,血糖值高低起伏極大,長期易引發血管硬化、阻塞導致一連串器官異常、神經病變等糖尿病併發症。
連續血糖監測 有助掌握變化
過去,醫師對於病患血糖控制的成效只能透過病患的定期血糖量測,或糖化血色素的數值來了解患者血糖是否控制得宜;但是,臨床上仍有部分治療棘手的患者,例如每次血糖量測都正常、但糖化血色素卻無法達標,或是偶發性無症狀的低血糖患者,過去醫師對這類糖尿病患的血糖變化感到費解,需要花時間不斷調整劑量,協助患者控制血糖。
不過,透過連續血糖監測(CGM),讓醫師對人體血糖變化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有助於找出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連續血糖監測平均每5分鐘記錄人體內血糖平均值,一天可記下288筆血糖數值。
這種24小時監測血糖值的波動,就如同連續動態的縮時攝影,留下人體內血糖值的完整變化曲線;與單點的血糖量測相比,單點的血糖測量就如同拍照,只能記錄一時一刻的數字,反映當下的數值,較無法看出血糖在人體內的變化與波動趨勢。
而連續血糖監測確實也幫助醫師找到部分患者低血糖或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以第1型糖尿病患為例,透過連續監測發現,患者在夜間睡夢中發生低血糖的比例,以及二餐之間的低血糖發生率較醫師認知的高出2至3倍,這個發現也讓醫師警覺,部分糖尿病患在睡前的胰島素使用劑量應該減少。
另外,部分患者持續的高血糖,很可能是無症狀的低血糖,讓人體啟動了緊急應變的防禦機制升糖素,以確保腦細胞獲得足夠的葡萄糖供應,反而讓胰島素作用遭抑制,而出現了反彈性高血糖的結果。
壓力和情緒 也會影響血糖值
我們愈了解人體的血糖變化,也愈發現人體血糖的調控除了與飲食、運動息息相關外,血糖值也受到壓力和情緒影響。例如女性在經期前受到女性荷爾蒙影響,血糖值偏高;當人處於緊張或壓力的環境下,也會啟動防衛機制,讓血糖值升高,因此,血糖值的穩定除了注意飲食、運動外,也要避免長期處於緊張、高壓的環境,除了糖友要規律用藥、控制血糖外,一般人也得保持身心愉快,三餐作息正常,不要讓血糖在體內如雲宵飛車般忽高忽低。
糖尿病﹒醫師
公告版位
- Dec 17 Sat 2016 21:25
了解糖的代謝之旅 別讓血糖坐飛車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