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清志/總統的摩托車日記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17 01:31 聯合報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我每年都要放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給大一同學看,讓他們去思考什麼是「旅行的意義」?旅行的意義不在於吃了什麼東西,旅行的意義不在於去了那些地方,我喜歡英倫才子艾倫狄波頓對於「旅行意義」的解答,他說:「重要的不是你去了那裡!重要的是,你去了那裡對你有什麼意義!」

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敘述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的心路歷程,他原本生活在南美的上流社會家庭,就讀大學的醫學院,若人生沒有意外,他理所當然會在醫學院畢業後成為受人尊敬的醫生,躋身上流社會,繼續過著無憂幸福的人生。

但是切格瓦拉在醫學院最後一年,與好友共騎一部摩托車,計畫走完南美洲,沿途他們接觸了許多不同的人事物,看到許多不同階層民眾的生活實況;他們的摩托車掛了,就徒步旅行,或是搭船搭便車,最後進到痲瘋病收容所實習,真切體會人民的痛苦與難處。

最後,切格瓦拉告訴他的好友,他不回去當醫生了!因為經過這趟摩托車之旅,他改變了!他看見社會上有太多的不公,需要改變。旅行最重要的意義,不是去了什麼名勝古蹟,不是看見了什麼壯麗奇景,而是旅行者自己內心的改變。

旅行在人生中,特別是對廿歲之前年輕人而言,有其極為重要的地位,因為這個階段的年輕人,必須脫離飽受呵護的家庭,獨自去面對世界,去觀察世界,並且去體驗這個世界,好讓他知道這個世界的需要與現實,幫助他去決定自己一生要做什麼?該做什麼?才是最有價值的。

過去台灣的年輕人並沒有被鼓勵去旅行,去看世界!只是一味地被催逼著去念書、去考試,考上明星高中,接下來就要考上明星大學,然後出國念書或研究所,最後拿到博士學位結婚生子,看似人生順利,許多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真正要做什麼?該做什麼?

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就是如此,他們從小就讀明星高中,考上明星大學,然後出國就讀明星大學研究所,他們升學十分順利,也是師長眼中的乖乖牌,從未有機會去流浪或旅行,人生沒有岔路,也沒有停留或思考的空間,從來不知道這個世界的真實生活,也不了解民眾的疾苦,生命中只知道跟同學爭競分數,為自己立功立名,爭逐大位。

選舉前裝模作樣的「Long Stay」,充其量只是「來去鄉下住一晚」,並不能真正了解世界、了解民眾,難怪坐上大位之後,只知道自己的歷史定位,只知道為政黨利益鋪陳,從來不能真正苦民所苦,為民謀利。

其實每個當總統的人都應該有「摩托車日記」的經驗。我常常想,如果當年他們升學不是那麼順利,或是當年他們曾經被當掉,受到挫折難過而出去流浪;或是曾經進行過一次乖乖牌學生不會去的摩托車旅行與壯遊,或許他們今天就可以對人民多一點體恤,可以真正知道如何去幫助苦難中的民眾。

每年重新播放「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這部電影給同學看,除了讓他們提早思考「旅行的意義」之外,也希望他們在廿歲的年紀可以去流浪或壯遊,真實地去體會這個世界。因為我相信這些學生當中,或許有人將來會成為我們國家的領導人,那麼他們會因為擁有「摩托車日記」般的經驗,而可以成為一個不一樣的總統,一個真正懂得體恤民眾的總統。(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