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區長照 居家、養護非一刀切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17 03:56聯合報 王順民/文化大學社會福利所教授(新北市)


歲末之際,長照2.0社區整體照顧試辦計畫啟動,將建構以「社區」為主體的服務輸送模式,其真義不全然只是串連A(日照)、B(日托)、C(關懷據點)三等級屬性的功能組合和運用,更要回歸到背後之社區環境機制。

在地老化的長期照顧,理應先針對「讓長者留在社區照顧」、「由社區相關資源來照顧」,和「大家一起照顧不同老化程度的社區」差別,以釐清相關內涵。

步入高齡社會的台灣,決定將長期照顧的重責大任,從家庭私領域轉移至準公共領域的社區身上,藉以讓社區產生質量俱變的照顧能量;只不過,一些相關的思索,也不能迴避:

首先,長照2.0的社區照顧,以在地化、正常化、普及可近性為要,仍需要釐清在家老化、在地老化及機構老化,三者間的協力關係,而非劃下一道紅線,藉以將居家照顧和養護照顧,進行一分多的對立切割。

再則,即使凸顯在地生活的照顧型態,但是涉及三種不同等級的社區型機構及其提供的照顧內容,該項所謂的「讓長者留在社區裡接受照顧」,亦有其以機構社區化之名,行社區機構化之實的可能錯亂;連帶地,標舉非營利化、志工化等等公益性、非正式和互助網絡型的「由社區資源來提供長者照顧」,多少還是要面對諸如機構外照顧如何可能、如何減少公共依賴、如何強化非正式的照顧品質、如何有其自主選擇的參與權利、如何提供需求導向的照顧服務及如何顧及到金流財控的成本效益?

最後,落實在地生活的長照2.0,更棘手的難題還在於不同內涵的社區照顧樣態,大家如何照顧不同老化程度的社區?照顧的主體,已然是要從老弱人口為對象,進一步延伸到你我的社區。

老化﹒長照﹒護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