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韓中的艱難破冰 給了台灣什麼借鏡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2-17 00:08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右)會見來訪的韓國總統文在寅。 中新社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右)會見來訪的韓國總統文在寅。 中新社
韓國總統文在寅首度訪問中國大陸,但雙方並未發表聯合聲明,其間甚至發生了隨行韓國記者遭中方警衛圍毆事件,引發韓方強烈抗議。由此可見,中韓兩國在薩德系統及其他問題上的歧見,仍然不少。儘管收穫不豐,但文在寅至少踏出了中韓破冰第一步。
這次文在寅訪中,韓國輿論普遍認為,中方並未拿出應有的外交禮節,反而處處表露傲慢。例如,文在寅抵達之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等領導階層皆離開北京,後來與總理李克強的午宴也被推遲,再加上記者被毆事件,此行難謂愉快。然而,在朝鮮半島核武陰影籠罩下,韓國與大陸因部署薩德而產生的嫌隙必須化解,連帶受到衝擊的雙邊經貿關係也必須解開,這是文在寅訪中的主要目的。
外交破冰本來就不容易,但朴槿惠下、文在寅上的形勢更替,讓新人有更大的處理空間。長期以來,「事大主義」一直是韓國平衡外交的主旋律,但韓國所事奉的大國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以地緣戰略及國家利益為依歸:在二戰前是日本與蘇聯,二戰後則是美國與中國大陸。儘管必須向大國低頭,但基於過去被殖民統治的慘痛經驗,韓國往往遊走在大國的利益槓桿間,不輕易選邊,以免淪為交易的籌碼。
例如,二○一五年,當時的總統朴槿惠不顧美國反對,執意參加習近平的天安門大閱兵,其後又風塵僕僕趕往華府,成為歐巴馬的座上賓。它遊走在大國之間的功力,由此可見一斑。即使在壓力下被迫選邊,韓國也能伺機回到平衡的軌道上。例如,去年朴槿惠在美國壓力下批准部署薩德系統,這導致中國大陸對其祭出一連串的「禁韓令」;文在寅上台後,便以「三不原則」讓雙方關係解凍。
進一步看,韓國的「事大主義」也不是沒有原則地隨風搖擺,而具有高度的外交自主性與柔軟的政策彈性,以避免捲入大國的衝突。先談外交自主性:韓國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國,但在外交上,它卻一直秉持「軍事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原則。在歐巴馬時期,韓國並未加入美國「亞洲再平衡」的圍堵行列,也未參加美國主導的TPP,而是參與中國大陸主導的RCEP。因為,它深知中國廣大的市場是韓國經濟命脈所需,能讓韓國搭上中國成長的順風車。
再談韓國的外交政策彈性。為了因應日益嚴峻的朝鮮威脅,韓國去年不得不同意美國在其境內部署薩德系統,但此舉引發大陸的嚴厲制裁,產業和觀光都受到重創。為了解決安全與經濟的兩難,文在寅上台後便承諾以「不追加薩德反導系統」、「不參與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和「不結成韓美日三邊軍事同盟」等三不原則,以維持現狀、不選邊、不對抗的方式將雙方歧見降到最低。這樣的政策彈性,讓韓國不必夾處於美中之間左右為難,可以確保國家利益。
從韓國的作法回看台灣,應有可以借鏡之處。例如,最近川普簽署《國防授權法》允許美台軍艦互訪,儘管美國軍艦停泊台灣的機率不高,但已讓兩岸關係生波。此一法案,顯然是美國把台灣當成與北京討價還價的籌碼:若北京對朝鮮施壓不力,美國即可藉美艦泊台向中方施壓。蔡政府若侷限於「聯美日、抗中國」的思維,台灣將難以抗衡美國的拉力,而逐漸失去外交自主性。
再看,蔡政府最近表達台灣願意加入美日所主導的「印太戰略」,並願配合制裁北韓;這樣的想法未免輕率,將使台灣捲入不必要的戰端。事實上,印太戰略只是川普的一個粗略構想,尚無實質內容,且目前只有日、印及澳三國表態參與;蔡政府卻急著表態選邊,實不明智。
中韓破冰艱難,文在寅猶奮力而為,爭取國家的最大利益。反觀蔡英文缺乏作為又輕率選邊,將把台灣導入困境。
韓國﹒文在寅﹒北京﹒薩德
公告版位
- Dec 17 Sun 2017 02:30
聯合報社論/韓中的艱難破冰 給了台灣什麼借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