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政治野火旺,經濟放冷灶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14 02:41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林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老實說,我們不知道林全內閣到底算不算「財經內閣」,因為半年多來,民眾幾乎看不到什麼財經作為。在一波又一波的政治喧囂中,整個內閣幾淪為總統府的「行政執行處」,這一頭受民進黨立院黨團使喚,那一頭被獨派大老當成出氣包;內閣連基本把關的守勢都難以維持,遑論主動出擊。儘管林全臉上的微笑沒有消失,對照紛亂的行政步調,不免顯得虛弱。
回顧過去七個月,台灣內外紛擾不斷。從兩岸關係急凍、南海仲裁失利、勞工罷工及抗爭不斷、企業關門收攤、日本核食進口爭議,乃至最近川蔡通話引發的共機繞台風波,民眾幾乎無日不在焦慮、不安、猜疑中度過。然而,在這片燎原的政治野火中,大家卻看不到政府對經濟民生事務有任何著墨,經濟仍是一口冷灶。問題是,新政府上台,若一心一意炒作自己屬意的政治議題,對人民生活及經濟前景毫無關注,總統的民調直直落,恐怕是必然的結果。
以蔡英文對林全的信賴和倚重,照理說,內閣應該不是沒有發揮的空間。但是,為什麼在實際運作中,林內閣的表現卻顯得如此消極與被動,甚至不著邊際?其中原因,可以從三點觀察。
其一,林全的政治性格太弱,在面對蔡英文的強勢領導及民進黨的利益掛帥下,幾乎完全失去了主動的意志,只能被政治議題帶著走,在其間載沉載浮。至於其他閣員,或受限於經驗和見識,或被民進黨的政治砲火震懾,更不敢提出自己的主張。這種情況,其實是蔡政府的威權結構與民進黨的好鬥性格使然,林內閣的「老藍男」成分只是代罪羔羊罷了。
其二,蔡英文的決策領導,缺乏本末先後的治國瞻矚。總統一上台,不僅立刻改寫兩岸關係,內政上什麼陳年舊帳都要翻箱倒櫃掏出來清算,還要忙著討好美日及各路社運團體。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經濟和人民生活的議題,當然就被排到施政議程表的尾巴去了。試想,過去七個月,內閣光是忙著執行蔡總統決策及收拾其善後都來不及,哪有餘裕思考振興經濟之道?
其三,民進黨「黨大於國」的政治思維,對財經議題的思考向以如何「有利於自己」為先,而不是考慮民生或國家。最近蔡政府規畫的一些重大公共建設,包括桃園鐵路地下化、嘉義鐵路高架化、台中山手線、鹿港歷史風景區,幾無例外都落在民進黨執政縣市。這些工程動輒耗資上千億,在決策草率下,能創造什麼經濟動能,令人高度存疑。再如颱風後的菜價上漲問題,民進黨想到的,竟只是如何把果菜公司的經營權搶到手,而不是如何把菜價平抑下去。這種只圖近利的自私心態,又如何會想到台灣經濟的未來?
台灣經濟面對的是兩大變數:一是兩岸關係急凍,導致陸客大減及觀光產業衰退,旅遊業叫苦、復興航空解散,惡果已現。最近,中共更逐漸將壓力對準大企業,且動用軍事威嚇,前景難以樂觀。第二,是川普帶動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興起,撇開TPP破局不談,台灣對外貿易將遭遇更嚴苛的挑戰。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迄今未見開展,五大創新產業雖加上「新農業」和「循環經濟」兩項,也仍然只是紙上作業,未來兩年內,恐怕都無法讓人民對振興經濟「有感」。這點,恐怕才是蔡總統民意直落最大的罩門。
最近川蔡通話雖讓民進黨上下一陣振奮,但冷靜下來之後,蔡政府應該意識到:再多的政治「興奮劑」,其實已治不了台灣經濟的冷感症候群。蔡總統若不重新整理她自己的主政步調,民進黨如果不收斂自利的驕兵嘴臉,卻每天在那裡以燃放政治野火為樂,很快就會被人民厭棄。人民都在勒緊褲帶,商家都在苦撐待變,卻只見執政黨在那裡爭官封位,不可一世;試問:第三度政黨輪替,究竟為了誰?
民進黨﹒林全﹒蔡英文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14 02:41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林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老實說,我們不知道林全內閣到底算不算「財經內閣」,因為半年多來,民眾幾乎看不到什麼財經作為。在一波又一波的政治喧囂中,整個內閣幾淪為總統府的「行政執行處」,這一頭受民進黨立院黨團使喚,那一頭被獨派大老當成出氣包;內閣連基本把關的守勢都難以維持,遑論主動出擊。儘管林全臉上的微笑沒有消失,對照紛亂的行政步調,不免顯得虛弱。
回顧過去七個月,台灣內外紛擾不斷。從兩岸關係急凍、南海仲裁失利、勞工罷工及抗爭不斷、企業關門收攤、日本核食進口爭議,乃至最近川蔡通話引發的共機繞台風波,民眾幾乎無日不在焦慮、不安、猜疑中度過。然而,在這片燎原的政治野火中,大家卻看不到政府對經濟民生事務有任何著墨,經濟仍是一口冷灶。問題是,新政府上台,若一心一意炒作自己屬意的政治議題,對人民生活及經濟前景毫無關注,總統的民調直直落,恐怕是必然的結果。
以蔡英文對林全的信賴和倚重,照理說,內閣應該不是沒有發揮的空間。但是,為什麼在實際運作中,林內閣的表現卻顯得如此消極與被動,甚至不著邊際?其中原因,可以從三點觀察。
其一,林全的政治性格太弱,在面對蔡英文的強勢領導及民進黨的利益掛帥下,幾乎完全失去了主動的意志,只能被政治議題帶著走,在其間載沉載浮。至於其他閣員,或受限於經驗和見識,或被民進黨的政治砲火震懾,更不敢提出自己的主張。這種情況,其實是蔡政府的威權結構與民進黨的好鬥性格使然,林內閣的「老藍男」成分只是代罪羔羊罷了。
其二,蔡英文的決策領導,缺乏本末先後的治國瞻矚。總統一上台,不僅立刻改寫兩岸關係,內政上什麼陳年舊帳都要翻箱倒櫃掏出來清算,還要忙著討好美日及各路社運團體。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經濟和人民生活的議題,當然就被排到施政議程表的尾巴去了。試想,過去七個月,內閣光是忙著執行蔡總統決策及收拾其善後都來不及,哪有餘裕思考振興經濟之道?
其三,民進黨「黨大於國」的政治思維,對財經議題的思考向以如何「有利於自己」為先,而不是考慮民生或國家。最近蔡政府規畫的一些重大公共建設,包括桃園鐵路地下化、嘉義鐵路高架化、台中山手線、鹿港歷史風景區,幾無例外都落在民進黨執政縣市。這些工程動輒耗資上千億,在決策草率下,能創造什麼經濟動能,令人高度存疑。再如颱風後的菜價上漲問題,民進黨想到的,竟只是如何把果菜公司的經營權搶到手,而不是如何把菜價平抑下去。這種只圖近利的自私心態,又如何會想到台灣經濟的未來?
台灣經濟面對的是兩大變數:一是兩岸關係急凍,導致陸客大減及觀光產業衰退,旅遊業叫苦、復興航空解散,惡果已現。最近,中共更逐漸將壓力對準大企業,且動用軍事威嚇,前景難以樂觀。第二,是川普帶動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興起,撇開TPP破局不談,台灣對外貿易將遭遇更嚴苛的挑戰。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迄今未見開展,五大創新產業雖加上「新農業」和「循環經濟」兩項,也仍然只是紙上作業,未來兩年內,恐怕都無法讓人民對振興經濟「有感」。這點,恐怕才是蔡總統民意直落最大的罩門。
最近川蔡通話雖讓民進黨上下一陣振奮,但冷靜下來之後,蔡政府應該意識到:再多的政治「興奮劑」,其實已治不了台灣經濟的冷感症候群。蔡總統若不重新整理她自己的主政步調,民進黨如果不收斂自利的驕兵嘴臉,卻每天在那裡以燃放政治野火為樂,很快就會被人民厭棄。人民都在勒緊褲帶,商家都在苦撐待變,卻只見執政黨在那裡爭官封位,不可一世;試問:第三度政黨輪替,究竟為了誰?
民進黨﹒林全﹒蔡英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