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紅潮生存法則 「與高手過招武功自然高」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5 03:04 聯合報 本報記者黃昭勇/專題報導

image

陳岱樺掌管營收百億的仕霖集團,身為總裁兼執行長每周還要到北京念書兩天,與中國跟全球CEO過招。 記者楊萬雲攝影
分享
image


仕霖集團百億心法 資料來源:仕霖集團
分享
紅色供應鏈正威脅台灣,但這不過是全球供應鏈競爭的一部分。中國市場帶動的紅潮經濟,吸引了全球一流的企業共同競技。

從全球頂尖的精品店、外商企業,韓國的三星、日本的東芝、新力,各國企業都在紅潮經濟的主戰場既競爭又合作,還要不斷的升級、面對挑戰。

有一群台商在紅潮的浪潮下逆勢成長,把中國單純的看成全球市場的一部分,本專題將報導這些紅潮下逆勢成長台商的故事。

十一月十一日,福建廈門集美區的仕霖集團緊鄰的兩間會議室,一上樓梯的會議室裡,董事長呂理鎮正接替總裁兼執行長陳岱樺受訪。

再往裡走的另一間會議室,因為集美區書記到訪,正與陳岱樺洽談如何將仕霖的研發與製造技術嵌入互聯網+與工業四.○元素,要讓仕霖成為中國製造二○二五的重點發展廠商。

改腦 找三十歲以下青年來眾創

結束五十多分鐘的會議,四十出頭的陳岱樺一臉雀躍,「集美區政府決定補助仕霖二千萬人民幣,購置三D列印機,」他說,這對於服務少量多樣的設計,有相當大的幫助。未來,仕霖主導的眾創基地裡產生各種創新構想,也可以用三D打印快速製程產品原型。

眾創基地,是仕霖與當地政府合作另一個案子。

「仕霖從製造起家,現在要跨入品牌,從消費者的創意開始開發,」陳岱樺說,在附近的一棟十八樓建築,仕霖眾創基地已接近裝修完成,將吸引鄰近的畢業生、卅歲以下的青年創業家合作。

仕霖提供場地與最低工資,只要能把點子變成商品,仕霖將提撥營業額的百分之三給創意團隊,而且是年年給。

一年投一億 開品牌之路

一年投資一億台幣做品牌,「我已投了四年」,目標是二○二五年,品牌產品營收達到廿億台幣。陳岱樺指,雖然這樣的投資,會影響仕霖兩個百分點利潤,但市場在變、世界在變,仕霖不能不變。

一九七八年,台灣仕霖的廠房只有廿坪、年營收一百萬台幣,「誰會想到,從衛浴起家的仕霖,可以發展到現在年營收超過一百廿億台幣的居家生活產業集團?」陳岱樺說,就像阿里巴巴的雙十一購物節,又有誰料得到,會變成全球最瘋狂的網路購物平台?

二○一五年的雙十一這天,正好是陳岱樺在仕霖集團工作的第十六年第一天。「在台灣,我不是最優秀的學生,唸的是夜間部大學,」約廿年前陳岱樺選擇到中國大陸工作,現在他的生活圈裡,七成以上都是大陸在地人或來大陸發展的各國企業。

唸北大 EMBA 跟全中國過招

因為是國際化競爭,讓仕霖成立迄今,沒有停下來休息的一天。陳岱樺每周到北京兩天,唸北大光華EMBA,這裡有全球百大品牌CEO演講座談,同學都是各行各業的執行長。眼界,不斷展開。

「與高手過招武功自然高,與低手過招武功自然廢,」陳岱樺細數仕霖成為3M、科勒(KOHLER)、GROHE、Honeywell,以及中國的海爾、美的等國際品牌代工廠,顯得信心滿滿。

尤其,即便是代工,還是台灣眼中的「傳統產業」,仕霖的產品線卻可維持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高毛利率。

「不是我厲害,而是當你在中國大陸遇到的競爭對手都是國際級,除了當地不斷快速應變的小廠,以及來自歐洲、美國、日韓等一流的企業,」你就會讓自己不斷進步。

image
陳岱樺為了在大陸存活升升競爭力,帶領團隊導入豐田式管理與自動化生產,讓仕霖集團員工數少一半,但營收卻成長50%。 仕霖提供
分享
拒絕高速成長 回頭培養人才

歷經二○○三年到二○一一年間,每年百分之廿五到百分之四十高速成長,呂理鎮透過年度的共識會議,給集團下達一個命令,「不可以再成長這麼快!」因為,人才的培養速度跟不上業務的發展。

他認為,「中美終須一戰」,兩強間的貿易大戰一旦爆發,過去九成以上都是外銷歐美的仕霖,可能得面對一半以上市場無法出貨的困境。因此,金融海嘯過後,仕霖開始推動「整學借變」,也就是整理資源、向外學習、借將借技,達成轉變。

先是導入豐田式管理,派了三團學習團去日本豐田上山學藝,每一團大約是五十人、每次約十天的行程,光這樣的投資,就得花上幾百萬人民幣;接著,又派團去西門子學習,帶回工廠自動化技術。

最後,更把豐田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師傅請到廠裡,實現拿掉無附加價值工序的方法,指導仕霖自己的自動化設計。

image
仕霖為發展品牌,找來哲學系甚至宗教系的跨科系的年輕人一起動腦,要跳脫製造業的思考。 圖/仕霖提供
分享
別再代工 開始用腦力賺錢

呂理鎮回憶,金融海嘯後一年,仕霖的年度共識會議回到台灣的清境農場舉行,不僅請來有台灣自動化之父稱譽的石滋宜演講,也安排參觀豐田在楊梅的發貨中心。仕霖團隊看到豐田台北維修廠在客戶上門廿分鐘後,所需更換的維修零件已經自動安排出貨,數據的即時鏈接,讓仕霖的團隊決定要全力升級。

最高峰時,仕霖有九千三百多位員工、年營收是二點一億美元,全面推動豐田式管理與自動化技術,員工人數降至五千三百人,但年營收已到去年的三點六五億美元。

「台商應該要開始用腦力賺錢,不要再做代工、用勞力賺錢了,」呂理鎮說。

不只紅潮 台商強勁敵…高麗菜供應鏈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4 05:01 聯合報 本報記者黃昭勇/專題報導

紅色供應鏈正威脅台灣,但這不過是全球供應鏈競爭的一部分。中國市場帶動的紅潮經濟,吸引了全球一流的企業共同競技。

從全球頂尖的精品店、外商企業,韓國的三星、日本的東芝、新力,各國企業都在紅潮經濟的主戰場既競爭又合作,還要不斷的升級、面對挑戰。

有一群台商在紅潮的浪潮下逆勢成長,把中國單純的看成全球市場的一部分,本專題將報導這些紅潮下逆勢成長台商的故事。

image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十一月八日,馬習會後的上海金茂大廈,突然來的低溫讓天空又滿是難以遠望的霧霾。富蘭德林董事長劉芳榮正要受訪,談中國紅色供應鏈下還有一群台商逆勢成長。一邊脫下外套,他第一句話問:「馬習會後,兩岸經貿關係會愈來愈好吧?」
有期待,有答案,但也有疑問。

紅色供應鏈崛起 台商壓力增

期待是,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台商的經營壓力大增,亟需要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助力。

疑問是,在劉芳榮看來,中國就是一個市場,如同台商早年拎著皮箱轉戰千里也要打進去的美國、歐洲市場,同樣的大,同樣的競爭。沒有正常化的經貿關係,台商的處境就是比較艱難。

答案是,國內對中國難以言喻的情結,讓許多簡單的事情都變複雜了。

二○一五,也是兩岸經貿發展最糾結的一年。

與台灣產業高度重疊的主要競爭對手國南韓,六月與中國大陸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FTA),南韓國會十一月卅日通過並將生效;但台灣與中國大陸間的貨品貿易協議卻先發未至。

明年起 台韓競爭將不平等

明年起,台灣賣到中國的產品,將與南韓處在「不平等的競爭」。不僅如此,兩岸的關稅差異,對台灣也相當不利。台灣賣到大陸的產品平均要負擔百分之九的關稅,但大陸賣到台灣的貨品關稅稅率平均是百分之六點二。

換句話說,同樣的商品,台灣賣到大陸,就是會比南韓貴,也比大陸賣來台灣貴。

時間回到金融海嘯前,兩大面板廠之一的友達,合併營收在二○○七年達到高峰的四千八百億元,當時的友達與奇美電被喻為是面板界的「兩隻老虎」,中國大陸的京東方六代廠尚未建立,台灣具有絕對的產業優勢。但隨著中國電子製造業快速興起,大陸發現一年對外採購面板的金額約四百七十億美元,甚至比進口石油的金額還多。由於台灣的面板雙虎遲遲未能登陸,中國決定自行發展面板廠。

錯失時機 雙虎坐看陸壯大

「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就是大陸產業的一次進口替代,」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二○○九年開始,大陸明定要扶植六代以上的面板廠,也成為京東方打造大陸第一座六代廠的動力。緊接著,二○一二年,大陸將面板的進口關稅從百分之三提高到百分之五,進一步削弱外國面板的競爭力。

歷史不能重來,如果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當年兩隻老虎挾技術與資金優勢登陸設廠,金融海嘯後,或許就不需要靠大陸的家電下鄉政策才能維持動能,更不會坐看大陸面板從無到有,發展成台灣的競爭對手。

面板,只不過是其中一例。

大陸篡位 搶占台韓關鍵點

孫明德分析,從需求出發尋找中重點扶植產業,透過一個又一個的五年計畫,逐步汰換掉外國廠商,再透過海外併購,用市場換取技術,最後是大量挖角人才,都讓紅色供應鏈快速成型。

中國大陸的鋼鐵自製率已經從二○○一年的百分之九十,成長到一三年的百分之九十九,從台灣進口面板的金額也從一二年的一五七億美元,降到今年的不足一百廿億美元。

就像台灣筆記型電腦出貨最高、向日本採購面板最多的年代,台灣也是透過發展面板產業發動進口替代。孫明德說,以全球產業供應鏈來看,大陸正從最終的產品加工往上游的關鍵零組件發展,正好是台灣與韓國在供應鏈中的位置。

模仿惡例 印度咖哩也嗆辣

孫明德舉蘋果供應鏈為例說,「Apple雖甜,但中國現在只能吃到蘋果皮,」一隻五點五寸手機,蘋果賺走三成利潤、台灣賺走百分之二,中國只能分百分之六其中的一小部分,當然要往中游發展。

事實上,不只中國大陸的紅色供應鏈,對紡織業者來說,假如供應鏈有顏色,台灣更大的競爭對手是韓國的高麗菜供應鏈跟印度的咖哩供應鏈。

台灣應左手吃蘋果 右手抓華為

「關鍵不在於紅色供應鏈做了些什麼,而是我們跑得夠不夠快,」孫明德說,從全球手機市場來看,前兩大之一的三星,採用台灣供應鏈的機率不高,因此在蘋果供應鏈上競爭激烈。他認為,台灣應該是要左手吃蘋果,右手變成華為、小米的重要供應鏈,真正發展出台灣的價值鏈。

尤其,全球最熱銷的蘋果手機,滿是運用紅色供應鏈的台商隱形冠軍。例如,台積電代工的晶片,若沒有經過鴻海集團的大陸供應鏈組裝廠,也無法嵌入蘋果手機。在昆山的鮮活果汁,若不是善用紅色供應鏈,也無法把台灣的珍珠奶茶賣遍全中國;沒有運用紅色供應鏈,漢鐘的壓縮機不會成為亞洲最強。

可以說,沒有整合紅色供應鏈,台灣不知道要少掉多少隱形冠軍。

鮮活12年磨劍 「要做就做最好」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4 05:01 聯合報 本報記者黃昭勇/專題報導

image

鮮活果汁董事長黃國晃拿起木劍說「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特派記者楊萬雲/上海攝影
分享清晨六點不到,鮮活果汁董事長黃國晃已經拿起木劍,在工廠的大中庭帶操。上百名員工,整齊畫一的喝叱著;「工作與生活都離不開健康,我自己每天運動、練劍,也希望同事可以運動。」從一九九八年創業,黃國晃把晨間運動,列入員工必備事項。
走上鮮活昆山總部的頂樓,經過一個乾淨的玄關、換掉腳下的鞋子,一間七、八十坪大小的原木地板空間映入眼簾。這裡,是鮮活員工的運動休閒中心,也是全中國唯一具備發給認證資格的劍道館。

揮劍打球 創業就要動起來

下午一點,六位員工換上只在這個空間穿的NIKE運動鞋,正在打羽毛球。並沒有因為黃國晃的出現而停止。「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在生產與公司的經營也是;」黃國晃不像許多在大陸的企業主,以高姿態方式經營,而是真正與員工在一起。

image

鮮活發展純天然的濃縮技術,只要加入高品質的水,就可變成美味的果汁。 特派記者楊萬雲/上海攝影
分享記者要求黃國晃揮動木劍拍照,他想了一會兒說,「我還是換上劍道服好了」。
從護腰的繩子、手套,將近三分鐘的時間,他一絲不苟的穿戴上護具。即便,只是一個簡單的配合畫面,具備教練資格的他並不想穿著西裝揮劍,「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他說。

就是這樣的性格,黃國晃在一九九八創辦了鮮活果汁,距離他蹲點認識中國,已經是十二年了。

image
特派記者楊萬雲/上海攝影
分享一九八七年,廿七、八歲的黃國晃首次進入中國大陸,起初,他住在專門提供給涉外人員居住的酒店,只能在廣交會做一點點小交易。那,還是外匯券的年代。
當年,台灣的電信產業還在用黑金剛手機的年代,笨重又電力不持久的手機,卻得排隊好幾個月才能申請。黃國晃認為,這意味著壟斷事業的高利潤,是多數壟斷者都不願開放的。

商機無限 攜家帶眷打天下

image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從黑金剛手機,他想到中國大陸是一個壟斷型的封閉市場,一旦對外開放,必定存在巨大的機會。他就對自己說,「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進入這個爆炸型成長的市場」。
創辦鮮活時,他決定把全家人都接到中國。用中國的術語說是「接地氣」,真正在中國生活、融入,讓自己的事業完全符合當地的需求。讓小孩在中國受教育,跟中國的家長一起頭痛升學考的問題。

黃國晃回憶,當時台灣的珍珠奶茶開始進入海外,在香港、日本都出現一股風潮。嗅到商機,他判斷中國一定會流行。沒多久,上海陸續出現好幾家珍珠奶茶店,有貿易商從台灣背原料到上海銷售,當時一公斤珍奶原料成本十八元,在上海賣廿五元,於是,黃國晃決定做「進口替代」的生意。

簡單來說,就是在當地設生產供應鏈。一間廿畝的生產廠,可以有幾條餐飲生產線?黃國晃自己拋出這個問題,他說,以味全、康師傅等食品工業廠來說,大約可以規畫兩條生產線,但鮮活可以做出廿三條生產線。這意味著,同樣的生產單位,一般食品工業廠的年營業額是一億人民幣,但是鮮活可以做到五億人民幣。

贏的秘密 即食化與零庫存

秘密是什麼?黃國晃說,很簡單,就是即食化與零庫存。

鮮活發展純天然的濃縮技術,讓果粒、果汁變成是接近乾燥的固體,再把產品運銷到客戶手上。客戶只要加入高品質的水,就可變美味的果汁。

產品研發出來後,黃國晃先舉辦了教育訓練,訓練經銷商如何幫手搖杯客戶做產品定位,從口味的調配、標籤的設計、杯子的風格等等,「只有教會客戶用我的產品,而這個產品可以讓他的飲料,獨特又具備高價競爭力,客戶才會不斷跟我要貨。」

鮮活經營 大數據找到市場

往往,鮮活的客戶是帶著現金來買貨,因為鮮活的產品讓他們的手搖杯深受市場歡迎。因此,鮮活不會有庫存,鮮活的客戶也沒有庫存。

指著簡報上的資料,從二○一一年開始,鮮活就幾乎沒有呆帳。「到現在,我的生意還有六成五是收現金,」黃國晃說。

台商整合應戰 拚「隱形冠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4 05:02 聯合報 本報記者黃昭勇/專題報導

事實上,製造業慣用的供應鏈,紅色供應鏈背後的紅潮經濟,更是台灣不能不面對的課題。

從二○一五中國電子百強來看,百大電子企業去年營收二點三兆人民幣,較一三年成長百分之十三。中國十大品牌價值,更是台灣的七十一倍。品牌,就代表著商機,也代表著台灣企業可以參與發展的機會。

從上海的研發聚落、昆山的台商製造聚落、廈門的民生用品聚落…,一家又一家在大陸經營廿多年台商,不斷與中國市場既合作又競爭,獲利再回台投資,也不斷自我的升級、轉型,他們共同的看法是:「中國大陸不但是一個市場,還是一個各國最強企業的競技場」。

台灣升級的優良典範—紡織股王儒鴻董事長洪鎮海說,台灣紡織業上游有很強的供應鏈,例如染整技術可以排到世界前三名,這對於創新品牌、衣服的流行設計都是絕大的優勢。

但即便如此,衣服設計出來的圖形、打樣,都需要靠有經驗的縫紉師傅做成樣品。他說,台灣不開放越南等技術勞工來台灣,上游的設計就只好外移,最後是導致整條供應鏈都移去海外。

紅色供應鏈,不過是全球競爭的縮影,台灣企業如何在全球挑戰下逆勢成長,面對快速崛起的紅潮經濟,台灣是要拒?還是迎?

「紅潮經濟」席捲 全球品牌競逐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3 04:05 聯合報 特派記者黃昭勇/南寧報導

紅色供應鏈正威脅台灣,但這不過是全球供應鏈競爭的一部分。中國市場帶動的紅潮經濟,吸引了全球一流的企業共同競技。

從全球頂尖的精品店、外商企業,韓國的三星、日本的東芝、新力,各國企業都在紅潮經濟的主戰場既競爭又合作,還要不斷的升級、面對挑戰。

有一群台商在紅潮的浪潮下逆勢成長,把中國單純的看成全球市場的一部分,本專題將報導這些紅潮下逆勢成長台商的故事。

中國大陸,不再只是製造中心,更是一個全球品牌的超大競技場。

上海市中心,徐家匯地鐵站出口不到三百公尺的路上,由台灣藍天電腦轉投資設立的第一家百腦匯商場徐匯店,一樓賣場裡擠滿了蘋果、魅族、華碩、華為等世界各國的手機品牌商專櫃或是店中店,從一隻約四千人民幣的iPhone 6s到兩千六人民幣的華為P8手機都有。

賣場裡,已看不到山寨產品,取而代之的是各國際大廠的最新旗艦商品,包括台灣與中國品牌。

上海的星巴克咖啡,平均價格大約比台灣貴上三、四成。這就是中國的物價水準。

你以為,只有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物價才高?

南寧 中國一帶一路起點

image

南寧市中心有六座已完工或興建的七十層以上高樓,伴隨著六條高速鐵路的興建,成為中國往東協發展的起點。 記者黃昭勇/攝影
分享
鏡頭轉到廣西南寧,一個中國南方的邊境城市,這裡,也是中國一帶一路的起點,往南進入東協的門戶。

在南寧市中心,有一個類似台北信義計畫區的東盟商業區,這一個因為東協興起的南寧中心商業區,區內聚集著南寧的富裕人士。

南寧豪宅 每坪卅萬台幣

台商第二代—廣西勝華集團執行長林大為說,一個非正式的統計,整個南寧市大約有廿四台進口的勞斯萊斯,光是在東盟商業區的幸福里,就占了一半。這裡,也有著全南寧最高價的豪宅,換算每坪房價大約是卅萬台幣。

在南寧商業區由華潤集團投資興建的萬象城百貨商場裡,有一家以女鞋為主的國際品牌ASH,這是台商麥斯集團合作投資的連鎖鞋店。周末的午後,不少年輕女性正在選購當季的鞋子。

翻開鞋底用來防止磨損與髒汙的封箱膠帶,上面標著「二一九八」,約折合一萬一千多台幣。與國內許多專櫃品牌滿是櫥窗購物(windows shopping)不同,看起來像是大學生,又像是年輕上班族的女性,離去時提了兩個袋子,一出手就是兩雙鞋。

十坪鞋賣場 日售百萬元

image

南寧市購物中心,知名的ASH女鞋店裡,年輕女性正在試穿。流行鞋款單價多在一萬台幣,業績最好的時候,一天可以售出110雙。 記者黃昭勇/攝影
分享
ASH的母公司千百度控股南寧辦事處經理劉筱維說,ASH在全中國已有二七四個銷售據點,南寧地區的單店,業績最好時,一天可以賣出一百一十雙鞋,多是當季流行鞋款,若有促銷活動時,不到十坪的賣場,周末假日平均一天可創造廿五萬人民幣的營業額。

中國消費市場有多大?

二○一四年,台灣的人均可支配所得約是卅萬台幣,乘上二千三百萬人,一年的台灣消費力大約是六千九百億台幣。

同年,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人均可支配所得約二萬人民幣(約合十萬台幣),如果乘上十三億人,那一年的消費力就是一百卅兆台幣,規模是台灣市場的一八五倍。

大陸消費市場 還在成長

更可怕的是,台灣勞工的工資已經是倒退回十六、七年前的水準,但是中國的工資每年平均成長十%,已經持續六、七年了,在中國大陸持續推動脫貧政策下,工資水準還會上漲,代表著中國大陸的消費市場還在成長。

一位阿里巴巴的經理人說,國際人士在看中國大陸的經濟,往往沒有抓到重點,對於中國經濟成長率跌破百分之七感到憂心。他說,這其實是因為過去中國經濟成長太好,現在低於百分之七是理所當然,但即使成長百分之五,也是美國的兩倍。

重點是,中國每一個百分點的GDP(經濟)成長,可以創造多少的就業機會?根據阿里巴巴的估計,可以有一千萬個。

中國經濟結構,正從製造業轉型到服務業,從出口、投資到消費驅動的成長。尤其,中國的消費目前只占GDP的百分之卅八,但先進國家都占到六、七成。他認為,以後中國的消費經濟、零售經濟會高於GDP的成長。

內需市場 一百卅兆台幣

一百卅兆台幣的內需市場,每年即便成長百分之五,那也是六點五兆台幣,光新增的消費力就是台灣一年的八倍多。

這個市場,即便台灣不去,韓國、日本、美國等企業也會去。這是台灣經濟轉型的潛在動能,也已經有許多台商看到、努力抓住契機,值得台灣投入更多資源研究,藉著中國市場來轉動台灣經濟。

南寧執行力 台商驚呆了…

image

南寧市中心有六座已完工或興建的七十層以上高樓,台商第二代—勝華集團執行長林大為,在其中之一的三祺廣場頂樓直升機停機坪受訪。 記者黃昭勇/攝影
分享
「既然有這個機會,我當然要來南寧闖闖看,」廣西勝華地產集團執行長林大為,站在集團辦公大樓底上的直升機停機坪,逐一細數六棟興建中的七十層以上高樓群。他說,南寧國際機場用一年半的時間就建成,見證這城市的發展速度,讓他覺得希望就在這裡。

林大為家族從早期的包裝產業開始,跨足到地產業。「在這裡,你必須提供最完整的服務,」在台灣房仲可以單純的賣房子,但在大陸,從售屋、協助裝潢到代租代售,他說,「一條龍的服務,讓地產開發在南寧也充滿了可能」。

南寧市,一個緊鄰知名風景區桂林的廣西城市,往南就是越南,也是中國往東盟發展的起點。南寧最大的國際會展中心,更被選為東盟的永久會址。每年九月,東盟成員國都會在這裡舉辦高峰論壇,也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東盟各國領袖年度會面的地點。

「當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發展策略後,整個南寧市就動起來了,」林大為說,不只機場在一年半內建好,六條高速鐵路匯集的南寧東站,已完成卅個月台的準備,還沒通車的地鐵,已經有類似台北U-KIKE的出租單車站…,「在南寧,地方政府特准超高建築可以廿四小時動工,一棟棟的高樓,一年多建成是常有的事」。

「因為發展的速度太快了,當地人說這叫做南寧速度,」林大為說,「我沒看過其他城市有這樣的執行力」。

事實上,可怕的執行力不只在南寧這邊境城市,中國一線城市上海,也有著三年一大變的說法。

不過是五、六年前,浦東就像二、三十年前的台北市忠孝東路。當地有句順口溜說,「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棟房」。但沒多久,地鐵開到浦東,穿越黃浦江的隧道、高架一條條通車,浦東的發展,已成上海市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中國大陸的發展或許瘋狂,決策或許專權,但當地政府的執行力,是台灣很可以借鏡的。台灣的事前決策應該要民主、要與廣大民眾溝通,但決定之後執行力,是否也可以有南寧速度?

30%生死線 紅潮恐怖秘密

九月底的台北木柵貓空,一位從江西回台參加同學會的連接器廠台商幹部,訴說著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壓力。

紅色供應鏈當然存在,但這種進口替代,在每個國家的製造業發展中都發生過。「真正可怕的是,年度合約的談判,必須從價格先砍百分之卅開始!」他說,這是中國最大手機製造商華為開出的條件。不接受嗎?一年幾十億的生意就不用談了!

在同等功能的前提下,中國製造商必須比日、美品牌便宜百分之卅,在中國大陸稱為「30 %生死線」,特別是在科技產業。這是大陸四川長虹集團前董事長倪潤峰揭露的「秘密」,由大陸財經作家吳曉波撰文分析。

這位江西台幹說,雖然不是每一項零組件都被要求每年要降價百分之卅,但如果在替代性很高的產品上無法滿足大陸買主的需求,其他產品也不用想談合作了,台商只能要求自己做高技術門檻的項目。

不間斷地降低成本,並不是資訊通訊產業獨有的壓力。

位在昆山的汽車、資訊等精密機械組件供應商—聯德總經理葉航就指出,汽車產業內也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打入供應鏈以後,生產合約每年載明要降價百分之三到四,並且要連續降三年。他說,這是合約內的,但客戶在合約之外還是會持續要求降低成本。

這,就是「中國價格(CHINA PRICE)」向全世界輸出超低價商品的過程。

廿多年前開始,在美國沃爾瑪的架上,滿是中國製造的商品,十元台幣的打火機、一美元不到的生活商品…,超低價的生活用品,打造了沃爾瑪的通路帝國。透過這些通路,中國製造以超低價格向全世界輸出「通貨緊縮」;現在,中國工資上漲了,但商品降價壓力並沒有消退,供應鏈的成本下降壓力當然更嚴峻。

汽車零組件每年降價百分之三到四,電子供應鏈每年降價百分之卅,最後有誰能存活?

但,「這個市場就是在做沒有邏輯的事情,供應商每年被這樣榨就榨乾了,」葉航說,「但市場有需求,就是會有人做」,企業只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尋找不可替代的技術與生產管理,才能緩和被要求降價的壓力。
image
兩岸經貿情勢比一比 圖/聯合報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