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長照為何走不出廉價粗工模式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05 01:54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長照人力及財源都待解決。 聯合報系資料照
長照人力及財源都待解決。 聯合報系資料照
政府上月起擴大長照網的照顧對象,但台灣長照仍未能擺脫「缺錢、缺人」的苦情,隨著長照2.0上路,照顧服務員的人力缺口更上升至一.三萬人。沒有足夠的人力,當然不會有足夠的服務;在這種長照「不夠用」又「不夠好」的情況下,民眾繼續擁抱外籍看護工將仍是必然的宿命。
多年來,政府以公帑訓練了十萬名照服員,但留在居家服務行業中的,卻只有一成。在教育鏈,全台大專院校的相關科系每年產生四千名畢業生,也僅有四成三會進入這行,形成嚴重的資源浪費。且看台灣照服員的勞動圖像:九成是女性,以四十五到五十歲居多,近半數是高中職學歷,時薪約一百五十到一百七十元,平均收入在一、兩萬元之譜。由此,即不難明白長照產業何以吸引不了新人加入。

此外,不少聘用單位為了降低成本,未依法提供照服員勞健保、休假、提撥勞退準備金等。也因此,低薪、過勞、無年休、勞動條件低落的職業,要留人也難。長照2.0上路後,政府說要為照服員加薪,一說是保證月薪達三萬元。但要以三萬月薪談就業吸引力,恐怕是見樹不見林。

一般受過訓練的照服員,他們目前工作的首選是醫院照護;因為一對一的照顧,一天可以實拿二千多元,一個月就有五、六萬元。其次的選擇,是進入照護機構,至少不像居家服務得在不同家庭之間奔波。再說,除了低薪與苦勞之外,長照服務員的職業聲望不高、多年來始終未能跳脫「家政婦」格局,專業證照與薪資脫鉤、職涯缺乏升遷階梯,這都是使長照工作淪為末流的原因。

民眾對照顧工作的刻板印象,不外餵食、把屎、把尿,是不需要專業知識、也無需技能的低階工作。有些案家家屬動輒把照服員當「傭人」使喚,不能理解照服員的工作範疇應與老人福祉有關,而不包括為全家洗衣服或年終大掃除。更有甚者,日前還有電視談話性節目輕佻地譏嘲,「擔任照服員幫老人洗澡、處理屎尿,等於是半個出賣肉體」。如此不負責任的言論,既可恥卻又可悲,但也映照出台灣社會對照顧工作的偏見與不屑。

事實上,看似普通的長照工作,其實涉及服務者和受照顧者之間密集的身體與情感的互動,這不僅需要專業的訓練,更需要倫理的規範。提升照服員的專業知能、翻轉照服員的職業形象,都是當務之急。以日本為例,除舉辦「介護福祉士」證照考試,提升照服員的專業要求,政府和居服單位並明訂契約,如果持證照人員達一定比率,將調高其時薪計價。台灣已有照顧丙級技術士證照制度,卻與薪水無必然關係,如此,即失去提升專業的誘因。

政府正在研議的方案之一,是在長照科系開辦「公費生」,公費生畢業後有義務投入長照服務達一定年限。此舉方向正確,但如果無法配合勞動條件改善及專業形象提升,恐怕最後仍留不住人。更必要的手段,其實是為照服員建立穩定而可預期的職涯升遷管道。目前,照服員不論年資多長,照顧對象的病情輕重如何,每小時一樣都領一百七十元時薪,形成「同酬卻不同工,不同年資卻同酬」的不合理現象;如果做得再盡心也無法晉升、加薪,當然走人。

目前,照服員只要接受九十小時課程及實習,就能走馬上任,卻未細分職能類別。事實上,照顧失智或照顧精神障礙者,就與照顧中風老人需要不同的技能。政府應強化職前培訓,並仿照英、日建立制度化的在職訓練,確保照顧品質,也提升工作成就感。

長照2.0上路,政府應視為照服員走出廉價粗工困境的契機,全盤體檢照服員的培訓、勞動條件、職涯前景,讓長照工作成為高齡社會可以累積的資產。急速老化的台灣,已沒有時間再蹉跎。

照服員﹒長照﹒職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