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靈魂新風貌 台中市役所開張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28 09:09 聯合報 記者喻文玟/台中報導


image
台中市役所經過多年修復,重新開幕,它興建於一九一一年,是台中市最早的市政廳。 記者喻文玟/攝影
分享
有百年歷史,被列為台中市歷史建築的「台中市役所」,經過兩年整修,昨天正式開幕。中市府文化局委託古典玫瑰園營運,餐飲區一位難求但藝文區卻是門可羅雀,呈現截然不同的景象。

位於民權路、市府路口的市役所,建於一九一一年,與總統府同屬「辰野式」仿巴洛克建築,是當時台中首棟鐵筋混凝土建築,堪稱「建築界的老爺爺」。

圓頂閣樓以木結構搭接,是台灣同期少見的經典圓頂,當時為了採光與空氣流通,還開了七扇圓拱型「牛眼窗」。整棟建築還有不少讓人佩服的工法,例如在磚瓦間鑲入「木磚」,釘釘子就不會破壞磚塊;當時「輕隔間」是利用木條隔間,再塗上灰泥,拆、建都不會破壞結構。

台中市役所在日據時期是全台最華麗的辦公廳舍,但歷經九二一地震,屋頂、牆壁嚴重龜裂成為危樓。中市文化局、結構技師公會全力搶救,歷經兩次修復,花費近六千一百萬元。

參與修復的建築師林志成說,搶修時發現屋頂漏水、白蟻蛀蝕嚴重;經補強結構並注入光線、改善通風,現在走上二、三樓還能聞到百年前台灣杉木的濃郁香氣。

重新開幕的市役所一樓是日式茶館、飲食空間,讓遊客感覺像回到昭和時期,二樓打造藝廊空間。上周試營運,每天有上百名遊客慕名「打卡」,不少消費者不耐等候,抱怨連連,甚至希望二樓也開放用餐。

文資處長湯國榮說,市役所是古蹟活化再利用,委外招商營運有設定條件,商業、文化須並存,不能只求營利;將要求業者安排空間、歷史導覽。

「熊熊上河圖」 近百人拼台灣味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28 09:09 聯合報 記者林伯驊/嘉義報導


image
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插畫家莊信棠改為一家家小吃美食,充滿台灣味。 記者林伯驊/攝影
分享
嘉市插畫家「SMART」莊信棠,挑戰重繪名作清明上河圖,人物巧妙替換成熊;著名景色「虹橋」,繁忙的店鋪變為賣雞肉飯、米糕,十足台灣味,命名「熊熊上河圖」,並製成2萬片的大型拼圖,昨天近百人花2小時才拼完。

莊信棠2年前就完成「熊熊上河圖」,昨天首度曝光。他透露,畫中做生意、賣命工作的是台灣黑熊,象徵台灣人;數量最多的貓熊,則是陸客;棕熊代表西方遊客;北極熊為來自其餘國家的人,與國內現況不謀而合。

莊信棠說,喜歡畫可愛動物,勇於挑戰複雜結構,訂購法國水彩紙,花2月才完成構圖、上色,再透過合作拼圖廠商,做出長4公尺和寬1公尺,共2萬1千多片拼圖。昨天光是拼拼圖,81位參加者就花了超過2小時。

image
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插畫家莊信棠改為一家家小吃美食,充滿台灣味。 記者林伯驊/攝影
分享
「熊熊上河圖」細節超豐富,包括上千隻熊,義美、星巴克等商家都被畫入,甚至有屏風表演班,莊信棠透露,他曾擔任李國修舞台劇「北極之光」中的信物設計者,藉此致敬,不過畫作完成李已過世,焚燒給在天之靈的李國修。

莊信棠於3月5日至4月17日在嘉市立博物館辦「SMART暖暖熊插畫特展」,歡迎民眾參觀。







太魯閣「織娘」 找回織紋傳藝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28 09:09 聯合報 記者游婉琪/花蓮報導


image
嫁到秀林鄉的太魯閣媳婦宋美枝(左),為找尋兒時記憶的織布聲,拜訪部落耆老蒐集各種織紋,培育一批織娘,攜手傳承織布文化。 記者游婉琪/攝影
分享織布是太魯閣族婦女必備技藝,但傳統「地織」機必須長期坐在地上織布,相當耗費體力,讓年輕的族人不再學習。
從萬榮鄉紅葉部落嫁到秀林鄉的太魯閣媳婦宋美枝,從小跟著老奶奶生活,每天清晨5時就被地織機「咚咚咚」聲響喚醒,出嫁時才知道老奶奶費心為她準備30匹布當嫁妝。

長年在外縣市工作、不諳族語,她為找回記憶中的織布聲,在出嫁後,決定跟著部落耆老,在語言不通情況下學織布,現在已培育出一批包含田金英在內的「織娘」,在部落推動「陪伴學習」。

宋美枝表示,當時她常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到各個老人家裡看對方織布,發現即使同是太魯閣族,不同家庭傳承的織紋也不相同。直到某天,終於有老人家主動問她:要不要學?

10多年來,她走訪部落裡的老人家,看看她們織布的花紋,蒐集各種織法,並將手藝傳給其他織娘。常有因年邁忘記如何織出美麗圖騰的老人家,或年輕一輩在外地學設計的族人到部落教室向她學織布。

宋美枝說,或許從小受老奶奶織布聲影響,讓她對織布傳承有種使命感。她認為,太魯閣織布不單只在文創領域發光,更代表後代族人尋根歷程,讓每塊美麗的織布都蘊含太魯閣族的故事。


「神射手織娘」田金英 母愛織「筆記本」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28 09:09 聯合報 記者游婉琪/花蓮報導


image
「神射手織女」田金英,從種植苧麻開始學織布,她以作品「筆記本」呈現各種太魯閣族經典織紋,要當成女兒的嫁妝。 記者游婉琪/攝影
分享花蓮縣秀林鄉有位「神射手織娘」田金英,在國內射箭競賽獲獎無數,更從栽種苧麻開始學織布,代表作品「筆記本」深受日本遊客喜愛,希望能訂製作為女兒節送給女兒的禮物。
田金英回憶,從媽媽那一代開始,部落婦女紛紛外出成為職業婦女,越來越少人會織布。10多年前,她在秀林鄉射箭比賽拿下冠軍後,因當時鄉長一句:太魯閣女孩子會射箭也要會織布,牽起她與織布的淵源。

她出身於獵戶世家,某次跟著丈夫去射箭,卻射得比丈夫好,發現射箭天賦。但在太魯閣祖訓中,女孩子要會織布才能通過彩虹橋,到達祖靈所在的彼端,讓田金英從射箭跨足鑽研織布。

為了尋根,田金英向部落長輩要了苧麻種子栽種,抽取苧麻絲,經過水煮、日曬等作為編織的原料。雖然重心在射箭,但只要沒有比賽,就會織出各式各樣的布料,希望能傳給下一代。

田金英笑說,因為只有1個女兒,所以特別疼愛。太魯閣傳統會在女兒出嫁時,以織布當嫁妝。因此她用女兒最愛的色彩織出各種太魯閣織紋,成為代表作「筆記本」,希望女兒想學織布時,可以從這匹布學會基礎織紋。

對田金英而言,射箭與織布都需要高度專注力與細心。她表示,射箭競賽的得分,來自弓箭一支一支的累積,稍有閃神,就會射歪;而一匹布也來自織布機一次一次的敲擊,若有一針一線沒織好,整匹布就不好看。

田金英說,過去帶著母親織的被單出嫁,自己織布後才明白母親的用心,現在她不但親手完成了女兒的嫁妝,更帶著女兒一起學織布。她表示,織紋是老祖母一代代傳承,每個老人家的織紋都有意義及故事,織布不僅是傳統技藝,更代表著家庭的傳承。


5千字金剛經 他寫進50公分捲軸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28 09:09 聯合報 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


image
書法家周惠中將5130字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以每字僅0.3公分的大小,完成50公分長的小捲軸書法藝術作品。 記者李蕙君/攝影
分享5130字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書法家周惠中將其融入50公分長捲軸內,一字僅0.3公分,再轉為一字拳頭大的字體,呈現在宣紙併接的33.3公尺長軸,還打算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任職於台東縣議會的周惠中,昨天在台東縣文化處藝文中心舉辦「雲水壹氣─周惠中的永字八法」書法展,首次對外展覽這2項突破自我的書法藝術作品,展場共80幅作品,展期至3月13日。

70歲周惠中早年從商,5年前為照顧高齡90多歲老母返鄉,議長饒慶鈴對其書法藝術涵養讚譽有佳,邀請他至縣議會繕寫喜幛、中堂、輓聯等。

周惠中說,幼年被老師罰寫書法啟蒙了他,當時覺得寫書法很辛苦,卻很有成就感,「越寫越覺有趣」;就讀開南工商時,因寫得一手好字,只要考試就由他負責刻鋼板,每次刻完都被圍繞問考題。

不僅會寫字,周惠中文學涵養深厚,包辦高職3年每一屆的校內作文、書法比賽冠軍獎座,而今他所寫的書法作品皆顯見豐富文采。

不過周惠中試圖突破自我,有感於讀金剛經有益於心靈澄靜,他嘗試篆寫不同字體、大小的金剛經,並以4個多月時間完成46張藍宣紙合併達 33.3公尺長軸。

周惠中說,不知金氏世界紀錄是否有類似書法作品項目,將嘗試申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