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筆記/後真相時代,想想胡適的不苟且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20 02:53聯合報 沈珮君


十二月十七日,胡適一百二十五歲生日。這位影響我們政治、哲學、文學、教育的大師,一生倡議民主自由及「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學精神,未料一百年後,不僅台灣最高學府出現論文造假,連民主大國的總統選舉也爆出新聞造假,而且「大膽造假」居然還可成為商業模式。

「不苟且」,胡適常以這三字自勉勉人。他的學生羅爾綱住在胡家五年,幫胡適整理藏書、抄校胡父鐵花先生遺作,耳濡目染,讀書治學「謹慎勤敏」,後來成為考證專家,是太平天國史的權威。胡適認為自己只是讓他知道「科學方法不過就是不苟且的工作習慣」,不苟且就是「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孟子),「不苟且是需要自覺的監督的。偶然一點不留意,偶然鬆懈一點,就會出漏洞,就會鬧笑話」。重讀胡適六十多年前的話,看台大論文弊案連環爆,是不是心有戚戚?

胡適是新紅學開山祖師,曾因欣賞一篇研究紅樓夢文章,主動去信討論。當時他是北大校長,那位作者是燕大學生,他們才見一次面,年輕人就跟胡適借閱他的孤本《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抄讀兩月後送還。那學生後來仍不斷請託胡適替他蒐借珍稀書,胡適盡可能「給他一切最大便利」,並指導、審閱、推介他的論文,但毫不居功,遑論掛名。這人日後成為紅學大家,他就是周汝昌。

胡適後來自大陸匆匆來台,捨下全部藏書,隨身只帶了三本,其中之一就是《石頭記》,可見此書在他心中的分量,更可見他作育英才之熱情、慷慨和懇切。

胡適不吝獎掖後進,去世前三天還在打聽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作者「韻笙」是何許人。胡適在《民主潮》雜誌看到他寫的〈論思想或觀念的僵窒和簡化〉,覺得「很用氣力」,但唯恐能欣賞的人不多,所以他去信主編,想要見見作者,表達「誠心佩服」。「韻笙」本名徐傳禮,政大研究所畢業,他知道胡適日記的最後一篇就是在追尋他這個「全文無一句草率」的年輕人嗎?

在那個沒有言論自由的年代,胡適致力推動自由民主,同時要求「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對自己掛名發行人的雜誌《自由中國》也用一樣的標準。現在我們享受到了言論自由,卻濫用社群媒體發送假訊息,以造謠的方式扭曲、抹黑對手,讓是非越辯越不明,國家更分裂,回首前人爭取自由民主的斑斑血淚史,能不痛心?

當「後真相」成為世界「真相」的一部分,胡適那句「小心求證」不僅是治學方法,也是生活裡必備的能力和習慣,而「不苟且」是治學方法,更是做人道德。分辨真假,是責任,也是權利,更是品味。

按「分享」鍵時,多做點功夫,別全部拱手交給臉書。想想「不苟且」,想想胡適。

選舉﹒台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