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龍福寧社區 泥塑農耕牆吸睛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6 07:22聯合報 記者張裕珍/後龍報導
「阿公牽牛耕田、阿嬤樹下拜神…」後龍鎮福寧里社區甫完成一處以泥塑創作的立體浮雕牆面,有30年經歷的寺廟建築匠師林文斌展現精湛工藝,巧手讓兒時農耕景貌躍然牆上,令人驚豔。
53歲匠師林文斌一手創作泥塑牆面,融入兒時農村記憶,處處都讓人驚豔。 記者張裕珍/攝影
分享
林文斌是後龍鎮前鎮長鄭家定妹婿,從事寺廟建築設計30年,專攻「泥塑」工藝,擅長「雕龍塑鳳」,是少數能一手包辦構圖、施作的工匠,在外闖蕩數十年,今年終於一償宿願,在社區創作首面水泥立體雕塑。
「這些都是自己兒時的回憶」,林文斌利用福寧里住處圍牆創作,2面牆各長61公尺、寬1.3公尺,靠著靈感、記憶巧手「雕」上農人牛耕、拜神、池畔飼養魚鴨、阿公阿嬤在家拉二胡、縫衣服,還有孩子貪玩挨罵的場景。
泥塑創作牆面從無到有,花了2個多月,終於趕在冬天起風前完成,林文斌的「泥塑」工藝很講究,先從構圖開始,接著打釘、上益膠泥與水泥,「每一個步驟都很重要」,輪廓五官拿捏要準確,才能呈現深淺層次感,遠近欣賞都有不同風情。
福寧里長高國洞誇林文斌「真的不簡單」,一般的圍牆彩繪易褪色,但林文斌的泥塑創作,耐看也耐用,希望相關單位看見這樣的創作能協助推廣,或許爭取經費,讓立體泥塑創作處處開花,打造苗栗全新亮點。
帶行李遊竹山 闖關嘗流水麵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6 07:22聯合報 記者賴香珊/竹山報導
國內竹產業沒落,現代人對竹製品陌生,為勾起民眾對竹的記憶,南投縣竹山鎮公所29日在竹山文化園區辦理「六根竹工藝文化節」,邀遊客帶著行李走進竹山,重溫竹產業興衰歷史,用感官體驗竹的多元面貌。
竹山文化園區29日將舉辦「六根竹工藝文化節」,帶遊客重溫竹產業興衰歷史。 圖/竹山鎮公所提供
分享
竹山鎮過去盛產竹材和竹筍,竹子是當地重要作物,居民多以竹維生,從農產到竹製加工品都有,曾是台灣竹產業最繁榮興盛的地區,範圍涵蓋食、衣、住、行、育、樂等各面向,地方經濟因此蓬勃,甚至獲「前山第一城」稱號。
「竹山第一個大量產的竹編用具是什麼?」竹山鎮公所表示,日人治台開發竹木產業,國民政府接手台灣後,在台日人遭遣返回國,因無容器塞置家當,為支應廣大需求,「竹製行李箱」被量產販售,創造當地經濟收益。
當時竹行李箱外觀和功能陽春,不像現在的行李箱有輪子、提把和拉鍊,僅將2個大小略有差異的竹編容器分別當成上下蓋,再捆上麻繩就能提著到處去,但隨著時代演進,竹製行李箱已被現代人淡忘。
竹山鎮公所以此為發想,開放報名讓民眾攜帶行李箱漫遊竹山,體驗當地產業文化,竹山公所表示,不僅沿途有關卡,還要置身竹林學習求生密技,品嘗竹管流水麵,用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種感官體驗竹。
此外,還有以「五行」概念多元呈現竹子各式面貌的展覽,有「金」國寶竹藝師黃塗山師生展、竹「木」植栽特展、尚「水」的文青俗影展、超「火」竹童玩設計展和本「土」竹工藝班成果展,遊客可到場欣賞,還能玩遊戲拿好禮。
駐足南國創作 文學家有家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6 07:22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台南市專供駐市作家居住的「南寧 文學.家」,從老舊宿舍整修後開放,充滿文學氣氛。 記者修瑞瑩/攝影
分享專供文學創作者進駐之用的「南寧 文學.家」,昨天在台南市南寧街啟用,未來作家駐市最長可以3個月,特殊情況還能延長,並拿到最高9萬元的生活津貼,讓作家安心在台南創作。
台南市之前有專供藝術家駐市創作的據點,但作家駐市據點是第一處,昨天啟用典禮,市長賴清德、目前進駐的奧地利籍作家奧坦(Erhan Altan)及台南市文學界人士都到場。
文化局表示,這處地點原本是圖書館的宿舍,64年興建至今,閒置多年未用,改建為「南寧 文學.家」之後,可充分活化老舊公有房舍。
奧坦之前來台南參加文學季活動,愛上台南這個寧靜的古城,決定留下來1個月。他昨天說,台南是有豐富文化與歷史內涵的城市,留駐期間讓他看到這項特色,未來也希望展現在作品中。
文化局表示,「南寧 文學.家」的揭幕,同時也啟動駐市作家計畫,從明年起作家可以正式申請進駐,分為臨時型與計畫型兩種,受邀文學交流可臨時短期進駐,也可長期進駐創作,並申請每個月3萬元,最多9萬元的生活輔助。
法師打掃公園 點亮地方當修行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6 07:22聯合報 記者謝龍田/富里報導
「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東富禪寺傳開法師以入世修行為志,長期在富里鄉打掃、清理20多座公園,一步一腳印,點亮地方環境,也豐足自己與禪寺團隊的心靈。
傳開法師(右)長期打掃社區公園,駝背的開鎮法師(左)歡喜參與。 記者謝龍田/攝影
分享
在前往金針花景點六十石山的山坡上,兩旁大片整潔、綠油油的草皮令人眼睛一亮;這全拜傳開法師與一群志同道合者打掃、整理之賜。
由廣欽老和尚剃度、依止(跟隨學法修行)傳聞法師的傳開法師,十多年前接任東富禪寺住持,「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觀念一直深植心中。
傳開法師帶領同修,先從綠美化禪寺環境做起,奉獻專長;有人設計規劃,有人專司蒔花養草,成就了莊嚴幽靜的佛門。
「地方更需要綠美化。」傳開法師等人走入社區,不管公園大小,雜草長了就割除,髒亂就清掃。他說,建公園容易,永續的清理才難,他視整理環境為修行,「就一直做下去」。
富里有不少弱勢新移民,傳開法師除利用四方來的善款濟貧助學,也安排肯吃苦的新住民加入清理環境團隊,給予適度的工作金,向「給魚不如給釣竿」的理想邁進。
65歲、在東富禪寺掛單的開鎮法師,早年因務農常扛重物導致駝背,但他樂得參與整理環境。
大馬路旁常可見他彎腰掃地、清垃圾的背影,路人不捨,他卻「滿心歡喜」。
曾獲得基層芳草人物表揚的傳開法師表示,入世做環保、助人也是種修行,東富禪寺團隊走入社區服務,心靈盈滿,要繼續做下去。
全台最乾淨清潔車金熠熠 因為有他當成愛車在保養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1-26 05:02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羅東報導
清潔隊員郭榮新保養出被譽稱台灣最乾淨的垃圾車。 記者羅建旺/攝影
分享垃圾車讓人覺得髒髒臭臭,但羅東鎮垃車卻因清潔隊員勤於保養、清潔,還打蠟,被環保署稱讚是台灣最乾淨的垃圾車,隊長黃政釧昨天說,「我們的不是『垃圾車』,是名實相符的『清潔車』。」
宜蘭縣羅東鎮清潔隊員郭榮新利用下班時間,為垃圾車清潔打蠟,保養出被譽稱台灣最乾淨的垃圾車。 記者羅建旺/攝影
分享「車輛是收運與載送垃圾,但不代表不能乾乾淨淨。」羅東鎮公所清潔隊員郭榮新獲選為宜蘭縣績優清潔隊員,昨天接受表揚;他很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把垃圾車清潔與保養到連環保署、製造垃圾車的廠商都驚訝於垃圾車竟然可以維持這麼好、這麼乾淨。
郭榮新是垃圾車駕駛,因愛車、愛乾淨,兩年多前,接手1輛5年車齡的垃圾車,發現「不夠亮麗」,在收運垃圾的下班時間洗好車,還花了近4小時為垃圾車打蠟,同事看了嚇一跳,紛紛跟進。
打了蠟的垃圾車,恢復「青春」,也因清潔徹底,沒有垃圾車的怪味道,開上路後,有些倒垃圾的民眾慢慢發現到,有鄰近鄉鎮民眾甚至驚奇地誤以為:「你們羅東鎮的垃圾車比較新、比較乾淨,是比較有錢換新車嗎?」
羅東鎮清潔隊長黃政釧說,一般垃圾車車齡達8到10年就可汰換,羅東鎮垃圾車因保養得宜,7年的車看起如新,環保署官員考核時,驚訝地說,這是台灣最乾淨的垃圾車,還有垃圾車的車商專程到羅東鎮來看,拍了很多照片,還很高興自己生產的垃圾車已7年,還能維持這麼好。
「垃圾車就是自己的車,要好好對待。」郭榮新為垃圾車打蠟,平常維護不馬虎,有些掉漆就補上,打蠟除了亮麗,因垃圾車常會收到一些含酸鹼的垃圾,上了蠟,多了保護。
有趣的是,郭榮新下班主動保養垃圾車,但一定會帶點心,同事開玩笑說:「是不是與愛車約會,洗車兼野餐?」郭榮新說,打蠟很耗力與花時間,總是要好好補充體力。
公告版位
- Nov 26 Thu 2015 11:18
台灣百寶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