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街演「走繩」 利澤老街國際化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2 09:32 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五結報導
宜蘭縣領袖發展協會的年輕人進駐五結鄉利澤老街,注入活力,昨天封街演「走繩」。 記者羅建旺/攝影
分享
宜蘭縣領袖發展協會為五結鄉利澤老街注入活力,以App與衛星定位導覽,昨天封街演走繩,看露天電影配炒花生,協會理事長黃適超說,以在地特色結合科技,把老街國際化。
利澤老街曾因有港口、貿易而繁榮,昔日盛景雖已去,商街上的利澤戲院、利生醫院、美麗立面的店家、媽祖廟仍見證風華,老街雖因青壯年人口流失寂靜,卻因古色古香,吸引遊客尋幽訪勝。
宜蘭縣領袖發展協會一群年輕人於2月進駐老街,發揮所長,在街上的三連棟鐵門繪製「走尪」,凸顯當地無形文化資產;策辦「走尪文化主題館」,深度導覽在地特色,為利澤老街注入新活力。
協會在假日辦音樂會、展演「走繩」,讓老街熱鬧起來,昨天推出「整個利澤老街都是我的展覽館」系列體驗,結合App與GPS,引領遊客走踏利澤社區,導覽老街及「走尪文化主題館」,在無獨有偶劇團DIY製戲偶,到民家館「喝咖啡聽故事」,晚間在利澤舊戲院前架起銀幕,放映露天電影,吃著在地炒花生與鴨賞,愜意極了。
「越在地,越國際,越科技,越無國界。」協會理長、縣議員黃適超說,科技無國界,越有在地特色就是越國際化,很多地方老街的特色與好玩,透過科技結合,邁向國際化。
黃適超指出,青年是改變社會的重要力量,記憶中的利澤老街是熱鬧繁華的地方,但在大環境變動下,記憶逐漸被埋沒,有青年願意投入熱情與創意,會重新展現利澤老街的美好。
基隆親子運動會 家長累癱 孩子按摩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2 09:32 聯合報 記者曾健祐/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與基隆市體育會昨天舉辦「婦女親子樂活運動會」,近千名幼兒學童與家長共襄盛舉,齊跳健康操、玩趣味競賽,還有小朋友幫爺爺奶奶按摩,親子互動熱絡,場面溫馨有趣。
過港幼兒園、安心幼兒園及建德幼兒園近千名學童與家長齊聚市立體育館,小小運動員都精神飽滿,隨著音樂節奏擺動大跳健康操,家長們也一起同樂。
趣味競賽由小朋友和家長合力完成,關卡「寶貝星球」要爸媽與孩子齊力滾大球,跑向終點後折返,另外還有法拉利jumbo車、快樂小地鼠、冰上悍將等遊戲,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家長也滿身大汗。
有爺爺奶奶帶著孫子同樂玩了一上午,長輩累得坐在一旁休息,小孫子貼心上前按摩、搥背,十分溫馨。
市長林右昌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陪伴非常重要,家長若平時忙於工作,藉由這次機會,帶孩子出來一起運動,可凝聚親子間情感,計畫擴大舉辦。
宜蘭國中生台語戲 詮釋同志議題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2 09:32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
世界母語日「閩南、Hakka、原鄉情複合式嘉年華」,昨天在宜蘭市育才國小登場,有多元文化美食園遊會、本土語教學成果績優學校展演,鼓勵學童接近母語。宜蘭國中學生用台語詮釋同志議題戲劇,呼籲同志婚姻合法化。
縣府表示,「閩南、Hakka、原鄉情複合式嘉年華」是第4年擴大舉辦,希望以靜態展示和動態表演,讓更多人認識各族群語言文化之美。
礁溪國中學生穿著客家藍布做的花裙,佩戴黑領巾和桐花配件,非常吸睛;瑪嘎巴嗨文化藝術團演出精彩的阿美族傳統舞蹈。
今年度本土語言教學成果競賽國中組口說藝術類、歌唱表演類和戲劇表演類第1名的學校分別為羅東國中、礁溪國中和宜蘭國中;國小組口說藝術類第1名為成功國小、育才國小拿下歌唱表演類和戲劇表演類冠軍。
獲戲劇表演類冠軍的宜蘭國中「蘭庭小劇團」,用台語演出跟同志議題有關的戲劇《彩虹心》,學生呂家慧說,6月時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通過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全班結合時事創作戲劇,劇情講述女主角被男友劈腿後,被閨蜜追求,相處過程中發現兩人不能沒有彼此,戀情從不被祝福,經過努力後轉而獲得大家認同。
呂家慧說,大家從暑假開始籌備、練習,學生還創作天使和惡魔的角色,呈現女主角內心拉鋸戰,因為大家台語都不好,排練過程中最困難的事情是要把國語翻成台語,也希望大家能關注同志議題,呼籲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化。
「站牌不清、司機不守時」 宜縣府允明年改善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2 09:32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
「宜蘭公車問題多,到底誰會搭?」宜蘭縣議員薛呈懿批評,縣內公車站牌指示不清、資訊錯誤、司機不守時,建議縣府通盤檢討。縣府建設處表示,縣府從明年起會逐步施做、統整站牌,改善資訊不清並檢討現有路線。
宜蘭縣有2千多支公車站牌,縣議員薛呈懿質詢指出,公車問題一籮筐,如站牌方向標示不清,從慈安路到金六結的771線公車,在宜蘭大學站看不出往那個方向?有些站牌緊鄰,時刻表和路線夾在內側,根本看不到。
「不合理的公車時刻要檢討。」她說,有些公車會經過醫院,卻碰上休診;經過旅遊景點的路線只有一大早或很晚的車班;也有民眾反映公車司機不守時、不等乘客。
薛呈懿說,縣府應以「在地為主,觀光為輔」,先注重在地使用者的需求,再談觀光,而不是一味地設計旅遊專車路線,治標不治本。
「明年大家會看到煥然一新的站牌。」建設處長黃志良說,大部分的站牌都是客運業者設立,縣府今年統整站牌資訊和規格,11設計、月底發包,經費約700多萬元,整併同一站區的國道客運、市區公車站牌成一處,預計縮減成1400支,明年會從重要路線逐步施做。
黃志良表示,縣府會針對現有路線、服務對象和經營狀況納入檢討,部分路線已修改,也會視通勤族轉搭其它大眾運輸工具的需求調整公車時刻。
化龍一村荒廢成三不管地帶 宜縣府明勘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2 09:32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
鄰近宜蘭市蘭城新月、宜蘭酒廠的化龍一村,在最後一批住戶遷出後,宜蘭縣府及國防部合作進行都市更新,去年3月拆除圍牆及部分眷舍,現在荒廢無人管理、雜草叢生。縣議員黃定和呼籲縣府出面接管。縣府表示,當時中央已委託縣府代管,明天會派員勘查。
化龍一村面積約2.67公頃,由國防部管理,縣府與國防部協調後,2013年底簽訂協議,由縣府代管,國防部編列324萬元委託縣府代為拆除眷舍,未來將規畫綠地、商業區。
黃定和說,化龍一村拆除圍牆房舍至今1年多,但蘭城新月對面停車場後方空地變成「三不管地帶」,不少民眾向他陳情荒廢許久,既然當初中央委託縣府拆除負責,縣府就應接管,或督促中央、協調市公所管理,承擔責任做好規畫。
縣府表示,當初國防部的確將土地權屬移交縣府,縣府會負責管理維護,如有民眾反映會改進,明天派員勘查。
花蓮兒家協會繪本 籲重視兒少權益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2 09:32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
花蓮縣兒家協會期盼透過繪本宣導品,讓大家重視兒少權益。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
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兒家協會)成立以來,一直都以保障「兒少的最佳利益」為目標,陪伴與關懷花蓮的兒少與高衝突家庭,舉辦各式宣導講座、製作宣導品,積極推廣公眾教育。
近年來,社會快速變遷,家庭結構改變,衝突、暴力事件不斷上演,在家暴陰影下,兒少的心靈與權益更值得關心。花蓮縣門諾醫院醫師王迺燕、諮商心理師林秋芬、社工師劉雄蘭等人於民國97年8月26日發起成立花蓮縣兒家協會,扮演主動關懷角色。
兒家協會希望提供家暴兒童服務、離婚案件的未成年子女及家長諮商服務、高關懷少年輔導等,也盼針對自殺個案進行家庭訪視、自殺者遺族的個別與團體諮商,同時,也接納一般民眾的心理諮商。社會福利與心理衛生,是兒家協會的兩大服務主軸。
花蓮縣離婚率長期居高不下,許多小孩夾在離異父母間,左右為難,兒家協會最近出版故事繪本《好吵!好吵!》呈現出孩子面臨父母離異的心理衝突,請大家關注孩子內心的徬徨無助。
王迺燕、林秋芬說,父母離婚後常為孩子的監護權、生活撫養費、探視權等爭吵,若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孩子往往陷入家庭紛爭泥沼。
《好吵!好吵!》繪本故事主要詮釋孩子夾在離異父母中間的心理衝突,希望更多人關注孩子的權益,聽見孩子的心聲,成為合作式父母,共同保障子女最佳利益。
花蓮「原」聲合唱饗宴 天籟美音醉人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2 09:32 聯合報 記者段鴻裕/花蓮報導
太平國小合唱團以美妙的合音,唱出令人陶醉的天籟。 記者段鴻裕/攝影
分享
「原住民的歌聲,不用伴奏,就令人陶醉。」10支在花蓮縣首屆「原住民族語歌謠合唱比賽」獲得優勝及特別獎的合唱團隊,以渾然天成的美妙嗓音,迷醉數百名觀眾。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代理處長陳建村說,明年起要擴大舉辦,讓世人分享上天賦予原住民族的禮物。
花蓮縣政府全力推動原住民族族語、文化傳承,原住民行政處於11月12日首次舉辦原住民族語歌謠合唱比賽,從15支參賽隊伍中評選前9名優勝隊伍,依序是:瑪思靈合唱團、太平國小、萬榮國小、秀林國小、卓楓家族合唱團、Palimaay歌謠吟唱團、lohok原音合唱團、瑞穗美地合唱團、吉安鄉頭目歌謠隊。
另外,「花蓮縣屋拉力文化健康照顧站」合唱團團員都是長輩,但都能完整唱出四部合音,非常不容易;Palimaay歌謠吟唱團由大人帶著小朋友參賽,充分展現今年首屆原住民族語歌謠競賽「族語扎根,快樂傳承」的活動宗旨,兩隊都獲得評審團特別獎推薦。其中,Palimaay歌謠吟唱團在競賽獲第六名、又獲評審團特別獎,最受矚目。
縣原住民行政處昨天下午在台灣原住民族文化館舉辦「原聲歌謠合唱饗宴」,邀10支得獎團隊演出。每支隊伍充分展現原住民的美妙聲音,演唱時,多次安排無伴奏的清唱或由原住民合音,清亮的歌聲,迴盪在館內,現場數百名觀眾陶醉忘我;而Palimaay歌謠吟唱團演唱時,年幼的團員跟著手舞足蹈,觀眾大讚可愛。
縣原住民行政處代理處長陳建村與卓溪鄉長呂必賢都到場聆聽。陳建村說,11月12日比賽時,縣長傅崐萁全程聽完比賽隊伍的演唱,感受到原住民族的優異天賦,也展現對原住民族族語、文化傳承的重視。
「以合唱比賽的方式推動族語傳承,方向正確。」陳建村說,明年將擴大舉辦原住民族語歌謠合唱競賽,透過分組、分齡,讓原住民展現多方專長。
「這才是原住民的原音。」卓溪鄉長呂必賢說,參與演出的合唱團有頭目組隊、或隊伍中有年幼的族人,長幼傳承,「這才是真正部落的聲音。」
原民勇士頭冠 部落婦女教作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2 09:32 聯合報 記者王思慧/吉安報導
阿美族舉辦加冠典禮,為即將成年的孩子戴頭冠,象徵原住民文化傳承。 圖/吉安鄉公所提供
分享
為讓原住民認識部落文化,吉安鄉公所舉辦「原住民傳統勇士頭冠製作研習」,昨日上午於阿美文物館進行結業典禮,學員們完成上百項作品,還有部落老照片展覽,鄉長黃馨特別感謝部落婦女隊員協助指導頭冠製作。
黃馨表示,原住民古老傳統勇士頭冠的製作方式沒有設計圖,只靠口語傳授,因此學員在學習過程都很認真做筆記。
南昌部落林媽媽說,自己學會做頭冠後,就可以幫孩子製作,不用花錢買,最重要的是親手製作,更有紀念價值。
77歲的邱奶奶表示,想為剛通過勇士晉階禮的18歲孫子製作1頂勇士頭冠而參加研習;仁里部落林小姐說,跟兒子一起做出家中第一頂勇士頭冠,希望能將頭冠在家族中傳承下去。
指導老師陽蘭紋強調,以前的傳統,會從野外取得珍貴的藍腹鷴羽毛裝飾勇士自己的頭冠,但藍腹鷴已被列為保育類動物,只好改以其他羽毛取代;製作最困難的也是羽毛,因要不斷調整角度,才能讓羽毛呈現最完美的樣貌;穿戴尺寸及舒適度等也需依量身訂做。
鄉公所也在阿美文物館一樓展示廳舉辦原住民老照片展覽,鄉長黃馨感謝部落耆老提供珍貴的老照片,讓民眾了解地方歷史發展。
電鍋煮營養餐 花蓮家扶媽媽輕鬆學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2 09:32 聯合報 記者段鴻裕/花蓮報導
花蓮家扶中心邀請門諾醫院營養科主任鍾慧珍示範「健康營養電鍋輕鬆料理」,讓家扶媽媽也能輕鬆為家人準備營養好吃的餐點。 圖/花蓮家扶中心提供
分享
花蓮家扶中心的扶助媽媽們工作辛勞、常常只能在忙碌的空檔為家人準備餐點,家扶中心開設「健康營養電鍋輕鬆料理」課程,昨天邀營養師指導扶助媽媽們做菜,讓媽媽們大讚受益良多。花蓮家扶中心也將免費贈送電鍋食譜給花蓮鄉親。
花蓮家扶中心邀門諾醫院營養科主任鍾慧珍示範以電鍋製作馬鈴薯沙拉、麻油雞飯、什錦蔬菜飯等料理,並由扶助媽媽們大展廚藝。扶助媽媽們雖然個個都是家中大主廚,但「要訣一點通」,透過鍾慧珍的指導與說明,讓她們更能發揮「電鍋」的妙用。
「現代常見的疾病都是吃出來的」鍾慧珍說,想改變飲食,就要先改變廚師對料理的想法,才能做出營養料理。
她說,餐廳一份早午餐料理,價格約200元,但在家中自己做,經濟實惠又營養;像牛奶雪泡,餐廳使用牛奶的比例較低,自己動手做,牛奶可多加,口感更好也更營養。
「電鍋料理最常用的食材就是冰箱內的菜餚」鍾慧珍說,電鍋料理的材料不用多,只要將食材洗乾淨、切塊,放進電鍋烹煮就可完成,非常簡單。
花蓮家扶中心社工督導陳素卿說,「電鍋料理」的課程本來是為家扶中心扶助的孩子開設,因為這些孩子常要負起在家中掌廚的重任,而為避免常使用瓦斯等廚具,才選擇電鍋料理食材較安全;因各界反應熱烈,且受家扶中心扶助的家庭也常因家長在外工作、兼差忙碌沒有時間可以煮飯菜,所以也安排營養師指導扶助的媽媽們製作輕鬆簡單的電鍋料理。
陳素卿說,家扶將印製300份電鍋料理食譜,於11月29日「2015 Give Me Five 無窮世代」全民抗貧起步走活動,讓民眾免費索取;並在家扶臉書粉絲專頁「花蓮家扶~愛心不下班的地方(https://www.facebook.com/hlccffans?ref=hl)」讓大家分享。
座無虛席 鳳林開99桌長壽宴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2 09:32 聯合報 記者王思慧/鳳林報導
平均年齡73歲的長壽桌最吸睛。 記者王思慧/攝影、鳳林鎮公所提供
分享
花蓮縣今天擴大辦理鳳林客家文化節,昨天不畏大雨,熱鬧登場,早上踩街,中午席開99桌長壽宴,座無虛席,其中1桌平均年齡73歲的長壽桌,是鎮民代表吳徐素美邀姊妹帶著親朋好友一起享用,四姊妹情深,讓擁有「長壽鎮」美譽的鳳林更樂活。
鳳林鎮擴大舉辦「鳳林客家文化節」,居民手拿竹編盤子,上面寫著「鳳林好棒」的字樣,開心踩街。 記者王思慧/攝影、鳳林鎮公所提供
分享鳳林客家文化節以變裝踩街讓鎮中心熱鬧沸騰,回到會場後,各表演團體輪流登台演出,包括小朋友跳舞、演短劇、相聲等,熱鬧又有趣,也讓人看見客家文化傳承新生命。中午是99桌、象徵「長長久久」的客家料理盛宴,十道客家菜,四汶四炒,把客家的美味淋漓呈現;國立花蓮高農學生也協助上菜。
其中,1桌平均年齡73歲的長輩們很吸睛,原來是鎮民代表吳徐素美邀請大姊、二姊、四姊同桌享用長壽桌。
吳徐素美說,她是最小的妹妹,又擔任鎮民代表,當然要請姊姊們吃飯,也和親朋好友相聚、聊聊近況。
她的親友有退休的校長、護理師、亞洲水泥副理、林務局職員等,退休後見面,都很高興,也相約明年再聚。
會場周圍有各式攤位,74歲的彭金沐展示用陶土做成的「佳餚」,每道「菜」栩栩如生,令人食指大動;他還在「餐桌」上放了「只能看、不能吃」的牌子,提醒民眾「別偷吃,會傷牙」,相當逗趣。
客家創意市集不但可品嘗擂茶、還能做米篩目等,讓年輕一代有可親手體驗製作客家古早味美食;童玩大闖關有趣味童玩射箭、超大彈珠台、沙包大進擊等,讓孩子從吃喝玩樂中體驗傳統客家文化。
鎮長蕭文龍表示,鳳林鎮是非常重要的客家城鎮,除踩街和品嘗客家美食,還有看誰家的「閹雞」最重、最大的「閹雞比賽」、獻給三官大帝的客家傳統戲曲《收冬戲》,晚上由「新寶島康樂隊」的金曲歌王黃連煜、客家流行創作歌手徐世慧表演,讓民眾感受不一樣的客家文化節。
花蓮童子軍露營 體驗野外求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2 09:32 聯合報 記者王思慧/鳳林報導
花蓮縣童子軍昨天在鳳林環保科學園區舉辦3天2夜的年度童子軍團露營活動,約3百名國中小學生要自己搭帳篷,還要在野外煮飯,發揮獨立及團隊合作的精神。
花蓮縣童軍會理事長蔡錦樟表示,童軍活動原定昨天上午舉行,但正好遇上鳳林鎮客家文化節,於是帶領童子軍團參與,讓孩子們先了解客家傳統習俗,更認同地方文化,大家收獲很多。
他說,政府應更重視童軍團,讓童軍團學習多方面的知識,培養更有宏觀的眼光和觀念。
來自花蓮縣各國中小學的童子軍大呼團歌、口號來提振士氣。除了搭帳篷,童軍團還要自己煮飯,從升火、洗菜、處理肉類,到料理等炊事都得自己動手,讓平日享受都市便利生活的孩子們實際體驗野外求生的技能。
蔡錦樟說,童子軍還要隨機應變,應付各項困難,這些學習活動都會在老師指導下安全進行,家長可放心讓子女獨立成長。
氣墊滑梯來台東!換到孩子的笑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2 09:32 聯合報 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
「台東沒有遊樂場,所以我們來了!」城市生命泉教會宣教士金敬淑說,教友何茂成得知台東偏鄉許多孩子都沒離開過台東,甚至沒去過遊樂場,所以就把氣墊滑梯遊樂場帶到台東。
昨天上午陰雨不斷,一度影響在台東市南京路市民廣場的遊樂場開幕,中午短暫轉晴,許多家長就帶著小朋友到場,馬上形成排隊人龍,瞬間歡笑聲不斷。
何茂成說,他從美國運來20幾件氣墊滑梯遊樂設備,免費提供給偏鄉孩子們使用,已在屏東2年;但如今他發現台東比屏東更偏僻,孩子更需要這些遊樂設備。
主持活動的宣教士金敬淑說,明年計畫續辦,將在森林公園,未來綠島、蘭嶼等地的孩子也有機會玩到。
認識大武山金崙溪部落 五大主題教你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2 09:32 聯合報 記者潘俊偉/台東報導
配合大武山生態教育館開館,即日起至12月20日舉辦大武山自然保留區金崙溪部落產業特展,歡迎民眾前往參加。 圖/台東林區管理處提供
分享
台東林區管理處為讓民眾體驗部落文化,配合大武山生態教育館開館日,自昨天起至12月20日止舉辦「大武山自然保留區金崙溪部落產業特展」活動,讓民眾對金崙溪流域的部落產業及文化能有更深層的認識。
這次特展有五大主題,包含靜態的「文創藝品」及「特色農業」,另在周休假日亦舉辦「部落市集」及「自然風DIY」、「集點貼貼樂」活動。展場中,將展示原住民傳統工藝及部落特色農業,包含編織、製陶、雕刻、洛神花、小米、咖啡等等。
特展期間的周休假日,上午10時至下午16時,一旁戶外廣場的假日市集,可讓民眾逛攤位、買優質農特產,還可參加「集點貼貼樂」拿獎品,獎品數量有限,換完為止。
台東林區管理處處長劉瓊蓮表示,金崙溪流域是大武山自然保留區五大支流之一,蘊育出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環境,也發展出多元原住民族群,為協助社區推廣在地產業、活絡部落產業生機,特別結合社區居民及工坊,籌畫這次特展。活動訊息洽詢(089)771912、771957大武山生態教育館。
廣角鏡/最牛木瓜!人生活教材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2 09:32 聯合報 文/尤聰光
「最牛木瓜」台東太麻里南坑社區舊省道公路旁一處擋土牆面,有一棵木瓜樹從堅韌的水泥牆竄出生長,當地居民都以為會活不久,但這棵木瓜樹歷經2年的成長,如今木瓜樹已結果纍纍,生出30幾顆的木瓜,路經民眾直呼「人生活教材啊!」
公告版位
- Nov 22 Sun 2015 17:33
基宜花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