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梅克爾的堅持與蔡英文的憲改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1-22 00:50聯合報 胡祖慶/東海大學政治系主任(台中市)
德國總理梅克爾19日抵達談判地點,繼續與自民黨和綠黨展開執政聯盟談判。 (美聯社...
德國總理梅克爾19日抵達談判地點,繼續與自民黨和綠黨展開執政聯盟談判。 (美聯社)
隨著自民黨退出組閣談判,德國面臨一九四九年以來空前危機。CNN預期梅克爾或將組成二戰後第一個少數政府,法國世界報則認為解散改選可能終結梅克爾的政治生涯。梅克爾則指出她寧可選擇解散改選,也不願組成少數政府。揆諸多數統治原則,梅克爾的堅持有其道理,值得借鏡。在這方面,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德國經驗顯示,「兩黨政治是民主政治常軌」的說法並非事實。尊重多元聲音,「不強求選民從兩大黨當中選擇比較不爛的一個」是深化民主的較佳選擇。此次德國國會改選,包括基民黨姊妹黨基民同盟在內,共有七個有效政黨分得有史以來最多的七百零九席,要想根據憲法第六十三條規定選出得到過半議員同意的總理難度很高。

梅克爾陷入困境,主因之一在於基民黨較前損失五十五席,除非第二大黨社民黨願意繼續合組聯合政府,否則就得籌組前所未見的「牙買加聯盟」(指基民黨和自民黨、綠黨三黨代表色加在一起酷似牙買加國旗)。同樣損失四十席的社民黨無意於此,加上自民黨和綠黨拒絕讓步,組閣破局因而無可避免。無論如何,籍隸社民黨的總統史坦麥爾,以及梅克爾始終不放棄「整合最大多數」努力。反觀我國二十年來不曾出現聯合政府,執政者「整碗捧去」的心態是否有助於彰顯多數民意令人存疑。

第二,梅克爾抗拒組成少數政府,凸顯她不會只看到有利於己的遊戲規則。德國採行合理化內閣制,以目前國會席次分配情形來看,梅克爾可以憑藉憲法第六十三條總理產生方式,第六十八條建設性不信任規範,以及第八十一條緊急立法程序維持少數政府運作。梅克爾不這麼做,恐怕還是顧及自己「歷史定位」,不願成為二戰以後首位相對多數選出的總理。

相對地,蔡英文宣示推動「票票等值的憲政改革」,說的就是改採德國聯立式兩票的國會選制。問題是如果不回復立院的閣揆同意權,總統可以任命無法掌控國會多數的閣揆,相關改革還是無法落實多數統治原則。

部分因為我國憲政運作常態性地偏離多數統治精神,所以不時出現少數杯葛情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朝野領袖允宜借鏡先進國家的規範與實踐,替我國民主政治奠定可長可久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