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 不該只有要糖吃
2015-10-29 02:10:54 聯合報 蘇美玲/文字工作者(美國加州)
即使旅居海外,經由社交媒體,不難發現台灣各地也正熱鬧地搭上萬聖節諸多活動,幼兒園孩子們裝扮著要糖、餐飲業推出南瓜口味飲料或點心、便利商店也銷售著相關產品,真不輸文化發源本地的節慶熱度。

在美國加州矽谷,也見識到科技城柔軟歡慶的一面,家家戶戶周末多到南瓜田拎了顆大南瓜,然後帶回家挖成各式鬼臉,裝扮成燈擺在門口裝飾;更值得一提的,則是已經舉辦廿年的玻璃南瓜活動。

一年一度的玻璃南瓜節,已成為北加州萬聖節最特殊、傳統的文化創意盛會,在總共四日的活動中,涵蓋了競賽、展示、銷售、教育、交流等多樣活動。

而延續南瓜田的意象,玻璃南瓜在最後兩日往往會被鋪設擺滿在公園綠地上,供一般民眾盡情地合影與挑選購買;其小如拳頭、至大似籃球般的玻璃南瓜,都是不同藝術家與工作室吹製拉黏而成,混入不同顏色,在煦煦陽光下連綿不絕於草地,特別熠熠奪目,加上中小顆價格還算平易,前來的民眾都忍不住帶上一兩顆回家珍藏。

該節慶早期係由幾名玻璃藝術家與非營利組織發起,加上地方文化藝術中心支持,目的除了推廣玻璃文化外,更是為了培植玻璃藝術創作家。尤其,其思考玻璃藝術平民化的模式,除了有助於吸引更多人參與玻璃創作;同時,也能透過銷售來支持藝術活動的基本經營。

廿年來,該活動造就一百多名玻璃藝術家,許多藝術家至社區大學開課,或是自營工作室創作並授課,而南瓜的形樣近年來越趨多變,除了具體到抽象的顏色、形樣外,還有水果、植物等貼近生活的相關作品,十足活化玻璃藝術的生命,但仍不離呼應萬聖節慶的幾個重要元素。望見男女老少個個低頭彎腰,選著玻璃南瓜並大排長龍等待結帳,真不免有感。

回顧台灣家鄉,許多城鎮在早期就具備了傳統產業技藝的根基,像同樣具備玻璃工藝的新竹、苗栗的木雕窯燒、花蓮的石雕、中部的竹編等,然而卻仍難以走進平民生活。雖然目前在地化意識抬頭,一些專家甚至政策均積極推動文創經濟,但是,從生活實用工藝到裝飾美學,仍難體認到一般國內大眾於台灣技藝產品的支持,這些傳統技藝的薪傳之火,更是岌岌可危。

人類食、住、行、育、樂的需求到物品,都與文化息息相關,在追求經濟成長的此刻,我們更應把握自我文化與傳承,在盡力尋求創新突破之際,共同搭設一處長期聚焦的平台,讓台灣之美與趣味,走進你我的生活美學。

想想,當我們也玩起「不給糖、就搗蛋」時,是否也可以提著竹編籃來盛糖;於是,竹編籃又被賦予新使命與再創的空間,但前提是,還需要創意編織的人才、曝光的平台、埋單支持的民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