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態休耕補貼 留住農民不用藥
2015-02-04 03:05:12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水田濕地生態復育計畫的合作農民廖明欽堅持不用藥。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由詩人吳晟與其女、作家吳音寧發起的「溪州尚水友善農產」,兩年來與一群農民契作,生產無毒的「尚水米」,卻因迅速擴增,面臨庫存壓力,今年一期稻作不得不忍痛休耕。為不讓友善農法中斷,尚水農產啟動生態休耕補貼,只要農民在休耕期間不用藥,除了可領農委會休耕補貼,還能獲團隊補助。
彰化、雲林是台灣重要糧倉,但長期使用化肥、農藥的慣行農法,衝擊農地生態。
直到三年前,彰化溪州鄉為保住灌溉用水莿仔埤圳,與中科四期引水工程展開「搶水」抗爭,中科最後改從埤頭引水,留住水源。吳晟、吳音寧父女及一群農友組成「溪州尚水友善農產」,推動「水田濕地復育計畫」。
除了不用藥,團隊也營造濕地環境,建置生態池、蝙蝠屋,定期調查田間生態。潔淨的水源讓田區出現許多久違的生物,包括彩鷸、鳳頭蒼鷹,還有金黃鼠耳蝠等十種蝙蝠。
有別於傳統契作「以量計價」模式,團隊成員陳慈慧說,尚水農產以面積計價,補貼農民每分地一期稻作兩萬元、二期稻作一萬八千元,無論產量多少,農民都能獲固定收入。農民不用為了「衝量」使用農藥、化肥,除了以環境友善的管理模式照顧水田,也為農村留住流失的人口。
由於尚水農產契作條件較傳統契作優惠,短短兩年,合作農友倍增,友善水田面積也擴大到十一公頃。但也讓尚水米面臨庫存壓力,團隊不得不拜託農民休耕。吳音寧很自責沒有認真推行銷,又不希望合作的農民斷了友善土地的堅持,於是參考德國,啟動生態休耕補貼。
今年五位農民休耕,除依照農委會的休耕補貼規定種綠肥,領取每分地四千五百元補助,「生態休耕補貼」再補助兩千五百元,前提是農民要負責照顧這塊土地,不使用除草劑、農藥等傷害土地的化學藥劑。
國立台灣博物館周六將在南門園區舉辦「尚水米」分享會,吳音寧將分享歷程,希望號召更多消費者支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