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馬習會後 兩岸更多功課待努力
2015-11-10 01:53:18 聯合報 甘逸驊/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台北市)
馬習會需從大戰略的格局與國際道德的高度加以檢視,才能看出其得以做為深化台海和平、為全世界樹立衝突解決的典範意涵。

綜觀此次兩岸高峰會,其具有的象徵性意義有四:

第一,馬習會凸顯台灣的正面國際能見度與話語權。在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下,台灣做為一個區域和平締造者的形象,不斷地被大幅報導與讚揚,而台灣各主要政黨對於兩岸關係的話語權也得以廣為宣傳。

第二,馬習會象徵兩岸在雙邊協商的平等地位。兩岸領導人在第三地會議,突出了兩岸關係的複雜與敏感性,也讓國際社會瞭解到,兩岸爭議的解決需平等對話。

第三,馬習會是兩岸協商高度制度化成果。國際其他和平進程案例通常是「由上而下」,先有高峰會以圖管理危機,繼而至低層級的事務性對話,再推動民間往來。兩岸則是「由下而上」。

第四,馬習會彰顯台灣高度民主化。無論是行前國內各政黨對馬習會的不同態度、馬總統在高峰會時對台灣各種意見的陳述、親自舉行記者會表現的透明與公開,均不斷被國際媒體大幅報導,台灣社會多元與寬容的特質已一再在世人面前呈現。

至於在實質成效方面,馬習會為未來兩岸關係帶來三個重大影響:

第一,馬習會產生對中國大陸的強大制約效果。馬習會凸顯以和平對話方式解決兩岸爭端的價值,限縮中共未來面對兩岸問題時的非理性選項空間。

第二,馬習會強化兩岸全方位協商的制度化。二○一六年的總統與國會大選充滿高度不確定性,中共與新任政府能否在既定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仍是未定之天。馬習會的前例應有助於未來包含高峰會等各種對話管道的暢通。

第三,馬習會建立未來兩岸深化關係的基礎,將有利於較低階層的對話模式,也有助於兩方各自提出其他具建設性的議題。

為了維持馬習會所蓄積的動力,在高峰會後仍有更多「功課」有待兩岸努力。在中國大陸方面,北京領導人必須正視台灣人民對擴大參與國際空間的願望,尤其是包括RCEP與TPP等區域合作機制;中共必須採取一切得以降低甚或根絕對台威脅的措施;大陸也需鋪陳未來兩岸高峰會的契機。

台灣朝野則應瞭解不斷興起的中國對台灣的意涵,亟思務實因應之道;另外,對於已建構兩岸良好對話基礎的九二共識,我們也應盡力維護與充實,以應對兩岸關係的「動態」演變。如果馬習會的象徵性與實質性價值得以持續發揚,將有助於兩岸建設性關係的穩定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