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縣中港慈裕宮 「墀頭洋人」見證歷史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8-05 22:56聯合報 記者范榮達/苗栗報導
CABD8EBB-25A4-4B81-96EB-C5440EA42D6A

中港慈裕宮龍邊墀頭洋人裝飾,雕刻金髮辮子女郎與戴高廟兩撇鬍子男性。 記者范榮達/攝影
苗栗縣定古蹟竹南鎮中港慈裕宮墀頭洋人裝飾,意義耐人尋味,也引發地方熱烈討論,至少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是紀錄西方人到台灣歷史,反映台灣人大器;另一派認為是台灣人不滿西方人對清朝的不平等條約予取予求,敢怒不敢言的表徵。

竹南中港在地人連森裕8月1日從竹南高中退休,他退休前在學校開設高3學生藝術生活課程「中港慈裕宮古蹟參訪」,他導覽認為墀頭洋人裝飾,代表台灣人不滿西方人統治,因此處罰在墀頭的位置風吹雨打,也與「憨番扛廟角」寺廟裝飾類似,處罰洋人要承重,具有敢怒不敢言的歷史意義。

連森裕的說法引起地方討論,民俗藝術工作者張益銘從1998年5月開始導覽中港慈裕宮,他表示,墀頭是台灣傳統建築房屋山牆伸出檐柱外的部分,也是入廟必經必看,屬重要的位置。

張益銘認為凡走過必留痕跡,荷蘭、西班牙16世紀都曾占領台灣,中港慈裕宮龍邊墀頭上的金髮女孩及戴高帽子兩撇翹鬍子的外國人看先民的生活,說明他們來過台灣的歷史,溫柔以「禮」立綱是文化上倫理性;再以「雄健」為藝術特徵,反映台灣人大器的風度。

中港慈裕宮虎邊墀頭西洋人的比例是按實際縮小,因此相對必須彎身才容得下,他認為是「力士扛脊」,代表外國人高大,除了留下歷史見證,也鼓勵台灣人要運動健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