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垃圾」衝擊墾丁生態 海灘、魚肚充斥微塑膠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5-09 17:58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即時報導

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學生陳美琪去年在恆春半島8處沙灘採樣調查,發現都有程度不等的微塑膠汙染物,另一名研究生陳冠如解剖近百隻魚的腸胃發現,高達9成有微塑膠;指導教授陳德豪憂心說,證實墾丁美麗海洋、沙灘都被微塑膠侵襲,它會吸附汙染物與環境荷爾蒙,透過食物鏈累積,影響高層生物,甚至人體。

陳美琪說,國際間將直徑或長度小於5毫米的塑膠碎片,統稱微塑膠;微塑膠又分2類,一類是初級微塑膠,如被廣泛應用在美妝與清潔用品中的塑膠柔珠,另類次級微塑膠是體積較大的塑膠和衣服等化學纖維製品,在海中長年浸泡、風化後逐漸裂解成微小碎片,但目前對它所造成的環境和生物汙染了解很少。

為了解塑膠隨著自然洋流、季風、旅遊活動等因素入侵恆春半島沙灘,陳美琪去年在西、南、東海岸8處沙灘採沙調查,更記到近5000件,調查發現,8處沙灘都有程度不等的微塑膠汙染,微塑膠成分以化學纖維占逾9成,顏色以白色居多,夏季以白砂密度最高,冬季是大灣,研判和人為活動有關。

微塑膠在洋海、陸上無所不在,東華研究生陳冠如從墾管處開放的10處釣點和車城鄉滿豐定置網漁場,採集珊瑚礁魚類和洄游性魚種著手調查,了解區域分布的魚類有沒有吃下微塑膠;她解剖近百隻的魚隻腸胃,發現高達9成都有,相較於從海水直接過濾得的微塑膠多是片狀或顆粒狀,魚腸胃中分離出來的,幾乎是線狀的塑膠纖維,推測來自化學纖維織品。

陳德豪說,微塑膠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尚無研究,但證實塑膠會吸附汙染物與環境荷爾蒙,透過食物鏈累積,影響高層生物,人類食用海鮮自然吃下肚;塑膠垃圾對海洋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需要漫長的研究過程,才能發掘出部分真相,但可以確定的是,從源頭減量,在生活中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是每個人都能立即開始的行動。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說,塑膠汙染正在扼殺我們的星球、侵害我們的海洋,世界地球日今年訂「終結塑膠汀染」為行動目標,呼籲正視塑膠垃圾衝擊環境的問題,號召親友、同事和社區採取行動,以實際減塑行動響應世界地球日的目標。
E1404E67-1004-457C-9CA9-3CA96165B5BE

海洋中衣服的化學纖維、塑膠製品會碎裂成微塑膠,被海洋生物吃下肚。記者潘欣中/翻攝


E5FDA8FE-C314-4E31-ADB4-3276A4BCB248
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學生陳美琪去年在恆春半島8處沙灘採樣調查,發現都有程度不等的微塑膠汙染物。記者潘欣中/翻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