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關滴水不漏 再開放核食
2018-02-01 00:59聯合報 王亮/關務署前署長(台北市)
衛福部擬對日本核災食品,從「地區式管制」改為「風險管制」,引發熱烈討論。有官員說,加拿大已陸續開放,美國、俄羅斯也放寬進口管制, 我們為何不可以?但此事不宜以此簡單的邏輯來質疑或作決策。畢竟「核食」的邊境管制與一般貨品邊境管制的績效要求是不一樣的;它必須做到「滴水不漏」(Catch All)。

不論是開放或不開放都不是最重要的,重點在出口國及進口國是否都能做到「滴水不漏」。首先,出口國要賣核災地區食品,必須自己要負責做好「源頭管理」, 而不是由進口國去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貨品,自己設法去「大海撈針」;且出口國一旦被發現有「漏網之毒」,要無條件接受全部退運並受罰,該出口商嗣後不得再出口,甚至進口國可關閉該品項的進口。

出口國假如無法確實做到「滴水不漏」,卻一定要出口,就要靠進口國去達成。衛福部必須展示能做到「滴水不漏」的能力,你的儀器、人力、專業是否足夠,以及如何做績效評估。

假如不能做到「滴水不漏」,則「分項管制」也不見得有效,因為高風險貨品項會被「虛報」為低風險,逃避了篩檢程式的攔截,除非有情報或能及時找出虛報模式,據以更改程式攔截,或隨機抽查剛好碰上,才能有績效,否則是很難的。查不到,並不表示沒有漏網之魚,必須由公正的第三方做市面查緝來確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