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促進創新投資 學學日本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1-19 02:01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年來台灣投資不足情形日益嚴重,投資占GDP的比重常處歷史低位。儘管投資不振,我們還是面臨所謂五缺問題,這顯示台灣的生產活動與經濟成長的模式主要仍是生產要素驅動,尚非理想中的創新驅動。政府為了提振投資,已召開多次「加速投資台灣」會議,從內容來看,由五缺問題的解決、驅動國營事業投資到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不可謂不努力。

一般認為投資之所以重要,是因它是GDP組成的一部分,有興盛的投資自可帶來經濟成長動能。然而,正因台灣必須由要素驅動走向創新驅動的經濟成長,投資也不能只問數字與解決要素缺乏問題,因為要素驅動的投資很難改變生產模式,也因而很難擺脫經濟成長率低於全球平均或低於亞鄰競爭對手的困境,因此,未來的投資促進必須更重視創新導向與目標導向。對此,日本政府近期採取的策略實有值得借鏡之處。

日本安倍政府自2013年起推動的「安倍三箭」已獲得若干成效,但四年多來仍面對經濟動能不足的問題。此一問題與我國類似--除了供給面的產業生產力未能明顯提升外,需求面也未能創造新形態的市場需求。為此,日本政府去年中再發布「未來投資戰略」,不但用以延續「2016日本再興戰略」的第三支箭,也為因應第四次產業創新革命的挑戰,更為進一步實現「超智慧社會」(Society 5.0)的願景。

日本「未來投資戰略」的目標包含延長健康壽命、移動創新革命、供應鏈體系的轉型升級、結合智慧科技的基礎設施、金融科技等大項,目標導向非常明確。為了有效達成目標,日本政府擬定了兩大基盤準備,首先是共通基礎建設,包含強化資料數據運用的基礎與法規、提升教育與人力資源素質、建立創新創業的良性循環系統;其次是行政體系的改革創新,用以推動監理沙盒機制、建立電子化政府並簡化行政手續,以及推動公司治理改革。

日本政府向來也重視區域均衡發展與地方經濟,因此也希望「未來投資戰略」可以有效普及擴散,擬透過協助地方中小企業與服務業進行轉型、強化各地農林水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發展各地觀光體育文創產業等作法,來構築地方經濟的良性循環體系。

除了明確的目標導向之外,日本政府向以規劃具體的執行內容與步驟見長,這也是值得台灣學習之處。例如,為了延長健康壽命,必須有效運用機器人、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科技,發展利用新科技的照護模式與提供遠距醫療,以建構符合實際需求的健康管理及醫療照護體系。為達目標,就必須建立數據運用的基礎,因此規劃建置全國保健醫療資訊系統,整合個人健康、醫療、照護資料來建立大數據,也要建立醫療數據分析平台,這些均將於2020年正式運作。

相對於日本,台灣雖有傲視他國的完整健保醫療數據資料,卻仍陷於與個資保護拔河的觀念爭議中,亟待解決。

要論創新,研發投入必不可少。日本在「未來投資戰略」中擬定其國內的研發資金投入占GDP的比重到2020年時應達4%。日本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經濟規模甚大,GDP的4%不可小覷。台灣經濟規模遠較日本為小,研發資金投入占GDP的比重卻僅略大於3%,遠較日、韓為低,實有很大提升空間。更重要的是,研發支出已在GDP中列為投資的一部分,我們欲提振投資,除了重視實體投資外,無形但影響程度更大的研發活動理應更獲重視。

較之日本,我們一樣有推動生技醫療、智慧機械、新農業等項目的5+2產業創新計畫,一樣重視人工智慧、金融科技的發展,地方出身的行政院長賴清德也向來關注地方經濟。日本將這些目標具體與投資結合,成為投資的引領方向,這是重視「加速投資台灣」的政府最值得借鏡之處,畢竟,促進投資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還是必須藉由創新的投資來帶動人民福祉的提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