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中美大博弈 貨幣戰交鋒
經濟/中美大博弈 貨幣戰交鋒
2017-09-20 02:53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正計劃發行以人民幣計價、可轉換成黃金的原油期貨合約。《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稱,該原油期貨將是中國首項向外國投資者、交易所和石油公司開放的商品合約,可望成為最重要的石油基準。而繞過以美元計價交易,可允許如俄羅斯及伊朗等石油出口國透過人民幣交易避開美國制裁。同時,為了讓這款期貨合約更有吸引力,中國允許從交易獲得之人民幣,可在上海及香港證交所兌換成黃金。此一設計,明顯地是針對那些想避開美元交易,同時又未準備好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的國家與出口商。

全球一盤棋,中美世紀大博弈。就像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上半葉的英美霸權之爭一樣,中美在新世紀的全球霸權大博弈,在時間上也是一個世紀概念,在空間上是一個全球概念;至於場域,則是全覆蓋無所不包,從經貿、政治、資源、太空到軍事,而金融尤其是貨幣,無疑是其中最關鍵的一環。

一個多世紀以來,美國所以能成為超級霸權,主要是靠兩個法寶:一是軍事,一是貨幣,前者強取豪奪,後者巧取豪奪,兩者相互為用,相輔相成。但其中又有一環節至關重要,即美國的國債。

於是,美元、美債及美軍,就構成了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富強模式」,這個模式形成一個自我循環,祇要這個循環持續,美國綜合國力就不斷壯大。

這個富強模式的循環是這樣的:美國在全球的利益靠強大的美軍來奪取與維護;強大的美軍要靠巨大的財力支撐,美國負債纍纍已達天文數字,但美國卻可以不斷發債來挹注軍備支出;而美債之所以能持續發行,永遠不愁無人來買,是因為買家信得過美元,匯價升貶是一回事,美元有信用才是關鍵;而美元之所以讓人放心,則又要靠強大的美軍作為保證。

了解了這樣的循環邏輯,人們才能明白:美國維持霸權地位對美國而言已不祇是面子與尊嚴的問題,它不能不全力維護,因為祇要一鬆動,就不免全垮;此外,美國在1970年代與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達成交易,允諾支持沙國政權來換取沙國運用其影響力,確保全球石油交易以美元計價,這也間接確保了全球祇要是進口石油的國家都必須持有美元。所以,全球石油交易以美元計價是美元作為全球國際貨幣不可或缺的基礎,一旦基礎動搖了,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地位的基礎也必跟著動搖,然後美國就不再能像以往一樣,想賣多少美債就賣多少美債,最終當然也就會衝擊到美國的財政及美國的軍費。

對中國而言,跟所有其他國家一樣,一貫以來均飽受美元帝國主義的霸凌,中國受害較一般國家尤甚,因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持有最多以美元計價的美債,美元超發導致美元長期貶值,形同中國的利益被美國予取予奪。中國要擺脫這樣的窘境,從根本處扭轉劣勢已非一日,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讓中國下了最大的決心,加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就像任何貨幣(日圓、英鎊、歐元)要發展成國際貨幣一樣,人民幣國際化從來不是一條平坦大道,但與其他貨幣相較,中國的人民幣具有一些獨特的優勢,(1)中國GDP已成為全球第二,再過十年或將超過美國;(2)中國也已是全球最大出口國與貿易國;(3)最大外匯儲備國,以及,(4)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

作為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理應對全球石油的定價有充分的話語權,但現實是歷史改變往往是漸進的。近年來,中國已與主要的石油貿易對象如俄羅斯、伊朗及沙國等達成以人民幣而非美作為計價貨幣的默契或協定,這些國家基於政治理由也有強烈的傾向繞過美元,但多少對人民幣的信心還超不過美元,於是中國這一招「以黃金本位」的原油期貨合約,將大大增強石油出口國的信心與決心。中美全球大博弈的貨幣戰場,即將正式交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