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創身分平埔原住民 開啟民族新局面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8-18 03:16聯合報 林修澈/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原住民族研究中心前主任(台北市)
現行原住民身分法規定,原住民區分為「山地原住民」及「平地原住民」,行政院院會通過...
現行原住民身分法規定,原住民區分為「山地原住民」及「平地原住民」,行政院院會通過《原住民身分法》修正草案,新增訂「平埔原住民」為原住民身分別,回應平埔原住民族20多年來的正名訴求。報系資料照
現有原住民身分有兩種,「山地原住民」與「平地原住民」。蔡總統政府擬修改「原住民身分法」,將平埔族納入原住民族裡面,新創身分「平埔原住民」。這是亙古未有的新變局。
身分「原住民」,其前身是「山胞」,再前身便到日本時代的「高砂族」,又再前身是「生蕃」,然後直推到清國稱「生番」。平埔族是熟蕃不是生蕃,自然無「原住民」身分。現在將「原住民」定義,從「生蕃」擴大到「蕃」(生蕃+熟蕃),所以將平埔族納入。

回顧歷史,生蕃先處「化外」(清國統治之外),然後鎖在「界內」(日本國劃定蕃界之內),接著成為民國政府所民胞物與的「山胞」,包括舊蕃界內的「山地山胞」與舊蕃界外的普通行政區域居民的「平地山胞」。從生蕃到山胞,其身分是強制規定。至於平埔族,則享有選擇權。願為番,可登記為「平地山胞」,否則不分民族,編戶齊民。平埔族在此關鍵時刻,極少部分登記為「平地山胞」,絕大部分轉成一般國民。檢視前述國家治理的軌跡,著重在開化,在尋求全民的一致性。現在平埔族努力爭取原住民身分,是逆勢操作,恢復民族,所以說是「亙古未有之變局」。

平埔族在幾百年來的發展過程,有過幾波改俗開化的運動,十八世紀中葉(乾隆朝)的薙髮冠姓與番童教育,一路往下,民番混同,不分畛域,到十九世紀末葉(明治朝),許多番社已經找不到族親,看不到社跡。難能可貴是有幾個大社仍然結構完整、族聚而居,他們成為百年後平埔運動的中堅份子。平埔族努力爭取原住民身分,可以名正而言順,因明確的身分,有利於結社(協會),來維繫其民族固有祭儀、民俗、文物。

以現在原住民族法制來看,大致是卅年來配合民族客觀需求而發展出來,起到保護生機的功效。相同的關懷,轉移到平埔族案例,這種更脆弱的文化,更需要為其獨特條件制訂法律來保護。保護平埔族文化,可以印證台灣尊重多民族多文化的特色,彰顯台灣價值,這應該是新創身分「平埔原住民」的本意。

平埔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