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推動智慧科技產業 四方向思考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6-25 02:2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為力推人工智慧(AI)技術、帶動產業典範移轉,促進創新創業的...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為力推人工智慧(AI)技術、帶動產業典範移轉,促進創新創業的機會。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為力推人工智慧(AI)技術、帶動產業典範移轉,促進創新創業的機會,預計在7月中旬召開「智慧系統與晶片產業發展策略會議」,探討智慧科技在資通安全、綠能、商務、無人載具、智慧城鄉及防疫等方面的應用,規劃未來智慧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同時也將盤點相關智慧系統與晶片技術,以帶動新形態產業發展。
值此AI熱潮方殷,各國政府都全力推動之際,政府邀集產學研共同思考台灣智慧科技產業的方向與未來應用,值得肯定。尤其AI應用多元,如何形成共識聚焦發展,更是關鍵。

以目前各國政府的推動方向來看,美國提出《國家人工智慧研發策略計畫》,重點在投入AI的基礎技術研發;日本在研發法人下成立AI研究中心,除了基礎研究外,並和業界共同提出技術路線圖;韓國則提出《人工智慧國家策略計畫》,開發產業共同需求的AI技術及研發下世代技術;法國提出AI研究的五年計畫,建立研發基礎資源,串聯研究與應用。

在人才方面,各國幾乎都聚焦於培育AI研究及應用開發人員、以產學合作培育人才,提供企業AI培訓課程,尤其是AI軟體人才。甚至建立小學到高中的相關課程,強化全民電腦科學及資料科學教育等。

法規面也是重點,以無人機為例,例如美國以兼顧大眾安全及產業創新為原則,制定小型商用無人機法規;日本則運用國家戰略特區制度進行小型無人機技術驗證,以探討法規改革;而韓國法規與大部分國家約略相同,但制定較早、提供業界先行發展空間;法國法規訂定較早且相對多數國家寬鬆,以鼓勵產業發展。

回到台灣,大家都認知AI對各產業發展的重要,但也面臨了不少瓶頸有待突破,例如內需規模有限,在消費活力降低與投資表現低迷態勢下,市場更加弱化;欠缺新的投資機會,無法吸引外資投資;加上AI相關人才不足,找不到國際級技術研發及外籍白領人才的隱憂,以及法規的保守,更限制了智慧科技產業未來的發展。

務實面對產業的弱點找出解方,並有效發揮產業既有優勢,才有機會掌握智慧科技產業這波浪潮。以下是幾點建議:

首先,應思考從應用需求出發,找到使用情境。不管是資通安全、綠能、商務、無人載具,都是現階段需要突破的領域,如何擇定優先順序,蒐集該領域資料予以盤點與開放,建構開放資料平台,並透過法規調適、設置場域進行各項創新試煉,同時了解國際標準規範,拓展國際市場,都需有全盤的規劃。

其次,在選擇應用與場域試煉過程中,除了考量自行建立開放資料平台、運算資源及演算法及模型平台之外,更應關注國際大廠人工智慧平台的建置情況,包括運算資源、演算法、開發架構及資料等發展,積極槓桿國際平台資源,以利各種創新應用的開發。

再者,法規制度的與時俱進也是重點。以無人載具的發展與應用為例,無人載具於研發階段之測試,將從封閉場域、半開放場域、至全開放環境分階段進行,作為配套的場域試驗規範,應隨之分階段同步建立;也應思考建立公司報告制度,促成新形態的強制保險;而行為人使用自動駕駛系統的最終責任歸屬,以及產品及技術瑕疵的歸責性也應有配套。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則是AI人才的延攬與培育。創新應用開發沒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談。除了產學研的緊密合作之外,應更積極檢討相關法令規範,提供更開放、更彈性的攬才、留才環境,長期而言,應從育才的面向完善人才布局,才能有效建構我國的智慧科技創新生態體系,促成新型態產業的發展。

延伸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