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更分裂的台灣:藍綠分治,世代相煎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5-19 03:09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執政一年,許多施政無法獲得民眾支持,民調跌至綠營基本盤,中間選民對她的期望幾乎全轉為失望。若撇開蔡總統個別決策的功過不談,將焦點轉向國家的整體變化,這一年,台灣的分裂情況其實愈發嚴重:原本惡劣的藍綠對峙不斷秀出下限,社會上更平添了不同世代的猜忌,以及不同職業別的仇視。這些,對台灣的長期發展都是有害的。
儘管蔡英文依然常發表文青式柔性演說,但她可能未意識到:華麗的詞藻說得愈多,就愈發凸顯政府現實上的笨拙,也將留下更多框框限制自己未來的行動。蔡政府過去一年推動的改革,許多都是採取「正邪二分」的手法進行,其邏輯是:被改革者都是妨礙國家進步的邪惡妖魔,唯有她能以正義之劍斬妖除魔。這種「非黑即白」的二分法並非事實,對只是依循體制規定行事的人而言也絕不公平,許多人卻遭到妖魔化;政府挾正義之名強為的結果,當然也撕裂了社會。

值得注意的是,在陳水扁和馬英九執政時期,兩人都曾宣示要當「全民總統」,且不斷強調「超越藍綠」的重要。無論扁、馬是否真心,至少他們意識到這是台灣一起向前走的必要條件,畢竟,一個分裂的台灣必將陷於內耗。但是,蔡英文執政至今,這兩個語詞從未出現在她的公開演說中,彷彿「全民總統」和「超越藍綠」的想法從來不曾進入她的腦海。

不僅如此,她的不少決策明顯帶著黨派色彩,她改革大刀則多半直指藍營而來;至於她的懷柔政策,則往往僅為了安撫或回饋獨派陣營而發。這類的事例,比比皆是。例如,前瞻建設計畫的八千八百億元,絕大部分經費分配給了綠營執政縣市,藍營執政縣市則苦求而不得。這是典型的肉桶自肥作風,但蔡英文領導下的執政黨似乎毫不在意人民的眼光。

再如,政府所有的「轉型正義」砲口全都對準國民黨,上至孫中山和兩蔣,下至捐血協會與救國團等,不問是非功過,一律視為歷史灰燼加以掃除。試問,如果沒有當年兩蔣的治理,台灣如何在中共的軍事威脅下維持安定?又如何奠下台灣經濟起飛的基礎?如何享有今天的民主果實?民進黨不過掌權一年,就要抹殺前人所有的治理成績,塗銷全民共同的努力和記憶;這種唯我獨尊的霸道心態,合乎它自詡的轉型正義嗎?

再如,蔡總統推動軍公教年金改革,從國家財政的角度看,原可受到不分藍綠民眾的支持。但是,主政者推動改革的手法卻極其粗暴,從頭到尾不提政府無法實現年金承諾的原委,更未致歉,卻一味歸咎退休軍公教階級坐享其成,將他們打成人民公敵。其間,並一再塑造「世代剝奪」及「職業分化」的對立意識,讓年輕世代憎恨年長世代,讓農工階級仇視公教階級,正不啻在社會的傷口上重複撒鹽。這種分化手法,像是經營一個生命共同體的合宜模式嗎?

蔡英文是否意識到她的領導已嚴重撕裂了社會,我們無從得知;但無論如何,她和她的執政團隊在決策過程中一再挑起族群、世代、勞資、職業及階級的心結,已到了令人心不安的地步,但外界卻見不到她修補的跡象。回顧陳水扁執政時,其實也經常會有「暴走」的驚人之舉;但社會及時批判,扁團隊也知道要及時修正。反觀蔡英文,由於她經常用溫柔的語言來包裝其銳利的決策刀鋒,讓人們處於「溫水煮青蛙」的麻痺狀態;俟大家察覺到台灣社會的共識已經被切割得四分五裂,恐怕已經太遲。

過去這一年,台灣的民主制度受到極大的挑戰,台灣的經濟遭到政治的嚴重擠壓,台灣的社會更是傷痕累累,藍綠分治,世代相煎,貧富猜忌。蔡英文的領導模式,能不改弦易轍嗎?

《蔡英文就職周年系列之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