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怎麼「袋」?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26 03:38聯合報 鄭朝陽


5月起,家樂福、愛買在新北市有20家分店不再賣購物用塑膠袋,鼓勵民眾自備購物袋。...
5月起,家樂福、愛買在新北市有20家分店不再賣購物用塑膠袋,鼓勵民眾自備購物袋。 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幾個畫面都告訴我們,台灣人有多麼愛用塑膠袋!
台北的麵包店裡,顧客挑了七、八個麵包,每個都被店員用小塑膠袋包起來,再放入店家免費提供的塑膠提袋裡。

必須把垃圾運到外縣市燒的台東縣,為了節省垃圾處理成本,最近忙著活化垃圾掩埋場,希望篩出砂土及資源回收物,增加在地處理垃圾的容量。不過,從掩埋場取出的垃圾九成是塑膠袋。

四二二「世界地球日」前夕,縣市政府結合環保志工忙著淨灘,撿拾的海洋垃圾中,塑膠袋總是名列冠亞軍,成了海洋生態殺手,誤食塑膠袋死亡的鯨豚、海龜等事件層出不窮。

統計顯示,台灣每年大約用掉一百八十億個塑膠袋,是歐洲國家的四倍。努力了這麼多年,塑膠袋減量不如預期;政府、企業、民間團體辦活動,也不時贈送「環保袋」,盼望改變消費提塑膠袋習慣。可惜,這些環保袋常不被帶出門。

英國環境局最近公布一項研究結果指出,一個棉製環保袋必須被使用一百卅一次,才能和塑膠袋一樣「環保」;不織布袋為十一次,紙袋三次。

你沒看錯,英國環境局也沒搞錯。研究是依消費者在超市取得的七種袋子,分析各自對環境的影響,且評估每種袋子「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中,對溫室效應的「貢獻度」,包括材料、製造過程的資源消耗,到最後被回收、焚化或堆肥的完整生命周期。

從這項研究看來,只用一次的傳統塑膠袋似乎比棉質環保袋還要環保,原因出在棉袋的主原料棉花種植過程耗費大量肥料、用水,抽絲過程也耗能,如果棉袋不經常使用,就配不上「環保袋」這個名稱,完全符合環保「三R」中的Reuse觀念。

不論使用哪種袋子,都應該盡可能地重複使用,就能夠替換那些原本可能要購買或免費得到的全新袋子,進而達到減量(Reduce)的效果。

為了減塑,雙北市各自推出「萬用袋」、「二次袋」,結合購物袋、專用垃圾袋「兩袋合一」的相關政策,新北環保局甚至在三年前推出了「reBAG袋袋相傳」專案,鼓勵民眾將家中閒置的環保袋和紙袋交給新北環保局,環保局再將這些購物袋轉交給合作店家,給有需要的人使用,藉此促成塑膠袋減量,也讓環保袋盡量被重複利用。

這些讓塑膠袋減量的行動都該被肯定,只是減塑效果都還不到位,仍是過渡作為。因為民眾自備環保袋的習慣還未養成,reBAG有供給量不足、用後未歸還、有衛生疑慮等問題,而萬用袋、二次袋仍是塑膠袋,塑膠袋減量的終極作法,地方要有精進作為,中央也不該袖手旁觀。

下次買東西,想辦法少用一個塑膠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