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本土作物 串連號召種雜糧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8 23:54聯合報 記者黃瑞典、胡蓬生、何炯榮、林佩均、洪上元/連線報



吃慣、用慣了進口雜糧,國人逐漸淡忘許多在地好物;一群人在各地推廣種植、食用本土特色作物,不僅復興本土作物,也拉近人與土地的情感。

苗栗縣公館鄉的穿龍老屋豆腐坊主人陳淑慧是在地有機農民,她說,豆腐等大豆食品是庶民飲食中最好的植物性蛋白質,豆科植物也讓土壤肥沃,但台灣多用進口大豆;豆腐坊5年前主動使用無農藥的本土大豆製作豆腐,希望帶動農民種植本土大豆。
...31

穿龍老屋豆腐坊是利用穿龍圳上的老屋活化,成為推廣本土大豆及小型加工的基地。 記者黃瑞典/攝影
32

「台灣豆陣線」粉絲頁號召種植、生產、販售本土大豆的夥伴,透過社群平台串連生產者與消費者,建立豆圖譜及設計「每天喝豆漿」互動式活動,加深消費者印象,進而支持本土豆。 記者黃瑞典/翻攝
不過,豆腐坊剛開始找不到足夠的量,便與台南等地農友契作,發現像黃豆達人、台南農民劉榮文所產的珠仔豆,打出的豆漿濃稠厚香,是單純的黃豆香甜,這款古早味製品深得消費者喜愛。由於進口豆較便宜,農民紛紛棄種,民眾就越來越沒口福了。

33
穿龍老屋豆腐坊與農友契作,支持友善農耕的本土大豆。 圖/陳淑慧提供
為傳承本土好豆,陳淑慧成立「台灣豆陣線」臉書粉絲頁號召種植、生產、販售本土大豆的夥伴,串連生產者與消費者,並把這些志同道合的店家串成「豆圖譜」,還設計「每天喝豆漿」互動式活動,鼓勵消費者支持本土豆,有20餘家店加入豆圖譜。

中山大學資管系退休教授黃慶祥5年前回彰化縣二林鎮老家,接手世代相傳的農地推廣「田龜計畫」,協助農民栽培、行銷有機莧米、奇亞、紅藜等雜糧,並在臉書開闢「二林舊社田龜計畫」粉絲頁推廣,介紹這些養生作物的好處和食用方法,也捐贈紫米給貧困家庭。

目前參與田龜計畫的老農有4人,面積雖然只有2甲多,但黃慶祥認為,要有開始,本土好物才有復興的機會,幫助農民,也豐富台灣食材的多樣性。

台中市大雅區的小麥品質全國知名,周邊商品如五穀奶、小麥米等很火紅,大雅區農會每年推廣「大雅小麥文化節」,讓原本即將沒落的小麥再起,甚至提升為文創商品,也提高農民收益。
34

大雅區農會生產小麥,小麥的蛋白質營養是一般白米兩倍,讓周邊商品「小麥米」、「雅珍五穀奶」、「純麥酒」相當火紅。 記者林佩均/攝影
陳思涵利用台中大肚山上特有的紅土,種植6.5公頃的中藥材何首烏,也是全台最具規模的何首烏產地,她與生技公司合作,不斷研發新品種,讓本土何首烏身價比對岸的還好,新研發的何首烏咖啡,讓消費者驚豔。

35

..
陳思涵研發的何首烏咖啡有著低咖啡因的特點。 記者洪上元/攝影
36
陳思涵研發的何首烏咖啡有著低咖啡因的特點。 記者洪上元/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