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迴4線道限速50 民怨:不合理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8 23:49聯合報 記者尤聰光/台東縣報導
01
...
南迴公路台東大竹段雙向4線道,寬敞筆直道路速限50公里,不少用路人抱怨不合理。 記者尤聰光/攝影
南迴公路台東多良至大竹段,從原本2線道拓寬變至4線道,全長近6公里路程寬敞筆直道路,速限卻只有50公里,比經過住宅社區速限60公里還低,不少用路人抱怨「不合理」。公路總局大武工務段表示,路段尚未全面開放,將來會依實際用路狀況,調整開放速限。

大武工務段表示,多良至大竹段,許多標誌號線未完成,為讓用路人安全行駛,才將原本速限60公里,降為50公里,倘若貿然開放速限,恐帶來交通上的危安;未來,會依各標完工驗收狀況及實際用路狀況,逐段調整開放速限。

「道路兩旁沒住家社區,速限50公里沒道理。」林姓貨車司機抱怨說,太麻里三和段、外環道段兩旁都有住家社區,同為雙向4線道路,速限卻有60公里,反倒是道路兩旁沒住家社區的多良、大竹段,速限僅只有50公里,不符合實際用路狀況。

警方表示,多良至大竹段道路速限未開放前,呼籲駕駛務必依速限行駛,且會不定時實施測速取締。

多良

住「山的邊邊」三不管 平埔族尋求正名認同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8 23:44聯合報 記者王昭月╱即時報導


「相較於高山原住民與閩南人,平埔族是弱勢中的弱勢」,高雄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王民亮表示,大武壠族只有先找回自己的名字,才能真正找回屬於自己的族群權利。

王民亮說,國內平埔族的住居地多在「山的邊邊」,介於高山與平地間的三不管地帶,處境相當尷尬,平埔族既不像高山原住民族,有原住民委員會協助,教育資源也比不上閩南等族群,翻身難度更高,因此長期來被遺忘、邊緣化,可說是相對弱勢。

他表示,最近許多高山原住民在討論「傳統領域」議題,但東部到西部11支平埔族,許多至今無法「正名」,「我們連身分都沒有,遑論有傳統領域」。

長期研究平埔文化的高苑科大副教授簡文敏表示,屬於大武壠族的小林人,風災過後在文化溯源過程發現自己和祖靈間斷了生命脈動的連結,因此返鄉重建家園的年輕人興起「正名」的意念,可貴的是,小林人不是採取聲嘶力竭的抗爭手段,而是藉由傳唱古謠、重現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證明與祖仙的連結。

簡文敏說,大武壠族推估有一、兩萬人,人數僅次於馬卡道族,更早的先輩在風災前已開始關注「正名」問題,去年大武壠族也透過部落會議達成正名的共識。目前政府雖有意回復國內各平埔族原住民的身分,只是速度應再加快。

02

大武壠族的小林村民,大手攜小手站上舞台傳唱屬於自己祖先的文化。記者王昭月/攝影
03
小林村民以歌舞呈現大武壠文化,希望早日獲得正名。記者王昭月/攝影
原住民﹒平埔族﹒傳統文化

小朋友看魚 「原來長這樣」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8 23:40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04
還沒煮的鯖魚端上桌,在專家解釋魚的構造,小朋友們聽得入迷。 記者游明煌/攝影
「原來魚是長這樣子,我以前吃常被魚刺刺到!」小朋友第一次看到還沒煮熟的鯖魚端上桌,都瞪大眼睛看魚體的結構,仔細地用尺量牠們的體高、吻長、體長是多少。

基隆區漁會為關懷小朋友,昨與家扶中心、雞籠山青商會在家扶中心辦理「食魚講堂」,教導小朋友食魚教育,最後再把新鮮的魚煮成魚湯及鮮炸品嘗。

上百名小朋友分組進行,每張桌上各放1尾白腹鯖及花腹鯖,雖然外型及顏色都很像,但行政院農委會水試所海洋漁業組研究員葉信明教大家從肚子有沒有花紋、體高、眼框顏色、第一背鰭幾根、有沒有牙齒等特徵區別。

葉信明表示,一般人以為魚鰭就是魚鰭,其實鰭依照在魚體不同部位分成多種稱呼,以鯖魚為例,就有背鰭、第二背鰭、離鰭、腹鰭、胸鰭、臀鰭。

基隆區漁會總幹事陳文欽說,鯖魚在基隆產量非常多,但挑刺要慢慢來,不能急。一般有魚刺的地方在魚頭、腹部、中間,有肉的地方先吃,再挑刺出來。

雞籠山國際青商會長柯俊吉表示,很多小朋友常吃魚,卻不知道魚長得什麼樣。

花蓮慈醫鄭雅君 獲兒童醫療貢獻獎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8 23:30聯合報 記者王思慧/花蓮報導
05


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督導鄭雅君獲兒童護理獎殊榮。 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主辦的「第七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昨頒獎。今年主題為「英雄Heroes」,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督導鄭雅君推動「病房故事坊」,導入生命教育與醫療衛教,降低孩童的恐懼感,榮獲兒童護理獎。
鄭雅君自輔英護專畢業,即投入兒科照護工作,在花蓮慈濟醫院兒科病房服務已18載。家鄉在台東原鄉部落的她,注意到病童家屬同樣需要支援,協助建立外地就醫的病童與家屬聯絡網,病童或家屬可透過臉書等,分享治療完成或治療中的生活與問題,醫護也能提醒患者吃藥與回診等,成為互助聯絡平台。

鄭雅君也運用卡通繪本教學,透過說故事方式,向病童說明生病打針的目的,還為病童舉辦畢業典禮,給予「生命鬥士學院」的鬥士畢業證書,種種作為都是為了減緩患者緊張擔憂心情。

今年僅有2名護理師獲獎,另一名得獎者劉佳怡來自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為兒癌病房專科護理長。

劉曾幫病童圓夢,為讓病童當上小醫師,「找了最小的醫師袍」,雖然最後孩子走了,但家人都十分感激,也促使她日後為病童家庭辦活動、拍影片,表達彼此的愛,留下紀念。她也曾DIY幫孩子留下手模,家長隨時能摸一摸、握一握,別具紀念意義。

06
劉佳怡常幫病童家庭辦活動,表達彼此的愛。 圖/瑞信基金會提供

消保官:守荷包 別只注意有沒有「嗶」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8 23:14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07
基北第一條快捷公車2088搭乘人數穩定成長,常班班客滿,但卻有乘客反映刷悠遊卡搭車被多扣款。 記者游明煌/攝影
「嗶…」聲響起,當您刷了悠遊卡,大概都只在意有沒有刷成功,至於是否被多扣款?要不是有關單位提及可能與定位、操作不當和設備出狀況等有關,恐怕「財」庫大漏都不自知。

其實被溢扣款現象前年就有過,當時乘客從台北搭國光客運回基隆,悠遊卡被重複扣款,司機否認溢扣,當事人自己到超商查詢證實重複扣款,再經國光客運確認機器「設定」錯誤,竟然多達10多人被重複扣款,最後公告退款。

基隆市消保官黃美瓏表示,搭公車刷卡如有多扣款,客運公司理當主動清查並公告通知退款,最常見的原因是衛星定位錯誤所致,不易發現,很多消費者也因此被多扣了,只是沒注意罷了。

黃美瓏說,去年就有民眾搭乘基隆客運金山-基隆路線,從大武崙上車坐到市區海洋廣場,刷悠遊卡發現被多扣錢,經查確認衛星「定位錯誤」造成,原應定位大武崙卻跳到鄰近金山,才多收了金山到大武崙的車資,幸好向悠遊卡公司調出交易明細,查證確實才得以退還溢收金額。

黃美瓏表示,一般民眾上下車都很匆忙,只注意有沒有「嗶」成功,建議刷卡後能再留意扣款金額,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

基隆監理站也指出,如因設備或不小心溢收,都應公告退款。

基北快捷公車2088 乘客反映多扣款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8 23:12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08

基北快捷公車2088乘客反映,刷卡後被多扣款。 記者游明煌/攝影
上路一年的基隆第一條基北快捷公車2088,每月多達11萬旅運人次,不僅平日很多通勤、通學搭乘者,假日更是外地搭車到基隆廟口夜市消費,但卻有乘客反映,使用悠遊卡搭乘時,連續遇上被多扣款現象。

大都會客運總經理秘書楊瑟紋表示,可向客服專線反映,只要提供卡號即可查詢扣款紀錄,「如有多扣一定退款」。

快捷公車「2088八斗子─市府轉運站」,原本起點從基隆碧砂漁港停車場,行經新豐街從孝東路、培德路、東信路接信一路上國道中山高到台北市府轉運站。

2月6日起延駛到海科館,並新增和豐街新豐街口、山海觀社區、調和市場、海科館站。收費依站別距離不同,全票票價從44元到61元不等。由於車輛新穎,班次多,如不塞車,車行30分鐘可到,常班班客滿。

但廖姓乘客在「基隆人踹共」臉書社群貼文反映,她搭乘2088連續遇上兩次被多扣款,第一次被多扣3元,曾向司機反映但未獲回應。

當第二次被多扣11元,當下跟司機反映,司機自掏腰包補給她,但她覺得這不是司機的問題,因此希望能改善這問題。她說,從此每次搭車都會特別留意扣多少錢,尤其是使用悠遊卡搭車時,務必要留意站名與扣款金額。

大都會調度管理科襄理魏光男指出,刷悠遊卡靠GPS定位系統與車子行駛的站牌位置計算金額,全路線分成5個區段收費,有可能相鄰區段「定位」時有出入,也可能與天氣影響或衛星訊號不良有關,相關原因及有多少人受影響?都會持續了解與處理。

09
海科館

重視文化教育 花蓮擴大公費留學計畫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8 21:23中央社 花蓮縣8日電


花蓮縣長傅崐萁今天在布農族部落傳統文化祭儀「射耳祭」、「嬰兒祭」說,縣府辦理公費留學計畫明年擴大辦理,除延續選拔高中生10名,將增國中生10名,讓學子與世界接軌。

花蓮卓溪鄉各部落傳統文化祭儀射耳祭、嬰兒祭登場,傅崐萁在縣議員蘇忠亮、鄉長呂必賢陪同下,與中平部落及清水部落布農族人歡慶傳統祭儀,部落學童也展現八部合音美聲。

傅崐萁表示,縣府重視部落文化的保存及推廣,同時關注學童教育;首創由地方政府辦理公費留學計畫,讓優秀學子赴美國華盛頓州就學,明年公費留學適用對象將從高中延伸至國中,後年延伸至國小,讓花蓮子弟有機會開闊視野,將新的思維帶回花蓮。

花蓮縣原住民行政處長陳建村指出,射耳祭為布農族傳統打獵前的祭典,獵物豬隻對布農族具有特別意義,舉凡婚禮、房屋落成都會以豬肉做為連結及確認彼此親屬、社會關係的媒介。

嬰兒祭是以家庭為單位舉行的祭儀,在過去一年內有新生嬰兒的家庭,全家人都會盛裝打扮,向天祈禱小孩能夠長得又高又茁壯,部落頭目則會為嬰兒掛上項鍊,期望嬰兒能夠如項鍊一樣耀眼、美麗。

嬰兒﹒布農族人﹒射耳祭
延伸閱讀


「我叫大武壠族」 小林人求正名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8 20:46聯合報 記者王昭月╱即時報導



「叫阮ㄟ名,我叫大武壠族」,經歷莫拉克風災的高雄小林村民,災後積極復振文化,爭取正名,透過歌舞天賦,把消失的古謠一首首唱回來,盼大家看見「大武壠族」的存在 。

「大武壠歌舞文化節」今天在日光小林社區登場,發表「太祖的孩子」古謠專輯,要喚醒大家對大武壠族的文化記憶。

新發表的四首古謠「喔依嘿」、「依阿搭賽」、「幫工戲」與「跳舞歌」,重現小林夜祭場景,也反映早年生活相互幫工的傳統。小林人放聲傳唱,傳遞追求「正名」的柔性主張。

現居於日光小林社區的小林村民由台南玉井盆地遷徙而來,與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同屬南部平原地區的原住民,天性樂觀知足,和善互助,但莫拉克風災一夕奪走四百多條人命,文化也付諸東流。

幾年來,倖存的「小林人」積極重建家園、復振文化,追根溯源發現,其實自己應該叫大武壠族,而非一般泛稱的平埔族;基於尋回對族群的認同感,他們不只想正名,還希望成為台灣第17個原住民族。

「叫阮ㄟ名,我叫大武壠族」,族人周金源說,大武壠族3、4百年前就存在,是台灣原原本本的平地原住民,不解為何還要依法令條款才承認?十分不合理。劉銀好說,正名,才能讓族人找回真正的認同感。

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王民亮說,去年總統府雖頒行政命令將他們歸為「平埔原住民」,但沒有任何「身分法」的保障,有無公布似無差別,透過歌舞節慶,他們想讓政府知道,有群被邊緣化的平埔原住民其實很需要大家的關注。

..81

日光小林社區舉辦大武壠歌舞文化節,重現早年烤乳豬,跳車鼓等生活文化。記者王昭月/攝影
82

日光小林社區的孩子從小就跟著大人學唱古謠,尋回大武壠文化的精神。記者王昭月/攝影
83

小林村民以歌舞呈現大武壠文化,希望早日獲得正名。記者王昭月/攝影
84

大武壠歌舞文化節現場,展示公廨等祭祀文化的場景。記者王昭月/攝影
85
大武壠族的小林村民,站上舞台傳唱祖先的文化。記者王昭月/攝影
86

在日光小林社區登場的大武壠歌舞文化節。記者王昭月/攝影
87
大武壠歌舞文化節已成散居各地族人返鄉相聚的節慶。記者王昭月/攝影
原住民﹒平埔族﹒西拉雅族

玉管處協助部落轉型有機農業 創造自有品牌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8 11:58聯合報 記者江良誠╱即時報導


玉山國家公園昨天舉辦32周年慶,處長曾偉宏說,玉山國家公園是國內最大的國家公園,除了調查環境和生態保育外,也協助原住民部落轉型,包括南安遊客中心的稻田已成功轉型為有機種植,並建立「玉山瓦拉米」品牌,希望能繼續推動人文和生態保育,讓玉山成為台灣的生態寶庫。

玉管處表揚志工和認養的企業團體,感謝大家32年來,努力落實生態保育和環境教育,讓玉山的生態和文化能永續保存。

曾偉宏表示,玉山國家公園幅員廣袤,擁有豐富地形地質景觀、珍貴稀有保育類動、植物,是台灣原生種的種源基因庫,在人文史蹟方面,不論遠古、清朝先民遺址、日據時代或原住民文化,都有豐富的歷史和遺跡。

玉管處去年完成「玉山行」、「來自南安的明信片」等紀錄片,並出版「做我的朋友」兒童環境教育繪本。輔導原住民部落轉型有機生態農業,以「玉山瓦拉米」品牌上市行銷。

另外,完成園區步道系統災害分析及防災地圖建置規劃,強化園區通訊及登山安全服務,辦理重要物種保育及棲地監測工作等。

其中,花蓮縣南安的布農族部落將農耕轉為有機種植,全區34公頃已有18公頃以上轉型有機,還發現特有種淡水魚類「菊池氏細鯽」,玉管處也以當地的瓦拉米步道,將有機米命名為「玉山瓦拉米」,代表生態保育與農耕更能和諧共處。

76
玉管處輔導原住民轉型有機種植,推出「玉山瓦拉米」。圖/玉管處提供
77
玉管處輔導原住民轉型有機種植,推出「玉山瓦拉米」。圖/玉管處提供
玉山國家公園﹒生態保育﹒原住民

吃飛魚餐體驗1日獵人 宜蘭綠博原民風迎客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8 07:53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即時報導


2017年宜蘭綠色博覽會在生態綠舟園區打造噶瑪蘭、阿美族、泰雅原住民文化聚落,展演迎賓歌舞,還有飛魚餐、小米醃肉等原民風味餐點,及木織橋、木造家屋、茅草蓋獵屋等,讓遊客體驗。

宜蘭縣政府指出,綠色博覽會規劃的「水原綠境」、「生命川流」、「噶夏學堂」等區都是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題,遊客可以搭乘鴨母船,感受噶瑪蘭族人的水路文化,體驗噶瑪蘭家屋獨樹一格的濕地文化,橫渡泰雅傳統圖騰祖靈之眼的木織橋,及欣賞阿美族人熱情的迎賓舞。

主題區有多項DIY體驗。其中,「飛魚夯一下」,可以感受每年4至7月間,黑潮帶進大量飛魚來到美麗的東澳灣,族人以物易物,換購飛魚文化,品嘗東岳部落著名的烤飛魚特產。

「泰雅小獵人」可以體驗一日獵人,並讓遊客了解到在泰雅族的社會中,獵人非常重要,他們為部落提供食物來源,弓箭與陷阱是打獵必備工具,獵人文化也蘊含著紀律、分享、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智慧和道理。

原住民工藝強,材料就地取材,遊客在「木片創意DIY」區可以取天然的石與木料,融入個人設計巧思,創作創意門牌或相框;也可選做「小米豐收耳飾」,以串珠呈現小米豐收的意象;或學製繽紛毛球吊飾,與各式珠類和牛骨片等等的搭配,做成頭飾、耳飾。

綠色博覽會從4月1日起至5月14日止,宜蘭縣政府歡迎大家春遊綠博,來感受濃濃的原民文化。

86

宜蘭綠色博覽會有豐富原民文化可體驗,有飛魚餐可品嘗。記者羅建旺/攝影
87
宜蘭綠色博覽會有豐富原民文化可體驗。記者羅建旺/攝影
原住民﹒噶瑪蘭﹒綠色博覽會

大碗公2.0! 溜滑梯學校要玩瘋了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8 00:09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81

宜蘭市中山國小被稱是溜滑梯學校,將新誕生大碗公2.0版溜滑梯。 記者羅建旺/攝影
讓小孩玩到不想回家的大碗公溜滑梯,出現「2.0版」,4月29日在宜蘭市中山國小「小巨蛋」旁誕生與啟用,也是學校第5座滑梯。

宜蘭縣龍潭湖畔有座龍掌坡溜滑梯,一般溜滑梯是直形通道,但這座溜滑梯的外形卻像是「大碗公」盛具,被暱稱「大碗公」溜滑梯。小孩溜玩,有如骰子下碗,總讓小孩玩瘋了,人氣很高。
82

宜蘭縣龍潭湖畔的大碗公溜滑梯人氣高。 本報資料照片
宜蘭市中山國小也有座長20公尺的溜滑梯,位在日月星樓前,從2樓高度滑到地面,原本是戶外逃生梯,卻變成高人氣遊具。

除長長溜滑梯,中山國小去年5月28日啟用新建體育館「中山小巨蛋」,同時規畫公共藝術,以溜滑梯為主題,長寬約20公尺,師生發現,外形很像龍潭湖的大碗公溜滑梯,有如2.0版。

83
宜蘭市中山國小被稱是溜滑梯學校,有座長20公尺溜滑梯,可從2樓溜到1樓。 記者羅建旺/攝影
「設計與施工者都是同一團隊!」中山國小校長陳銘珍說,大碗公溜滑梯結合景觀藝術,不同色塊各有象徵意義,藍色是海洋,橘色是陽光,土黃與灰色區像是沙灘,還設有座椅,想像是家長坐在沙灘上,小孩在陽光下的海洋嬉戲一般。
84

宜蘭市中山國小還有原木海盜船滑梯。 記者羅建旺/攝影
85
宜蘭市中山國小的原木火車頭滑梯。 記者羅建旺/攝影
陳銘珍指出,校園目前有4座溜滑梯,各具特色,除長滑梯與一座塑鋼滑梯外,還包括原木的海盜船滑梯、火車頭滑梯等,都是小朋友共同的記憶。

陳銘珍表示,因特色滑梯,吸引國內外與各縣市訪客,甚至有澳門等地遊客慕名而來,中山國小還被遊客取了別名叫「溜滑梯學校」,大碗公溜滑梯是學校第5座滑梯,也是公共藝術地景,相信會為校園帶來不同驚豔。

小巨蛋﹒公共藝術﹒沙灘

偏鄉推DRTS 白牌司機沒在怕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8 00:00聯合報 記者尤聰光/台東縣報導


.88

交通部常務次長范植谷(右)昨到台東主持「交安與公運」巡迴座談,表示今年將推動「需求反應式運輸服務(DRTS)」系統,改善偏鄉公共運輸。 記者尤聰光/攝影
台東不少偏鄉部落至今公共運輸不普及,居民外出非常不便,為解決這問題,交通部今年將推動「需求反應式運輸服務(DRTS亦稱:彈性運輸)」系統,讓公共運輸無法達到的地方,由計程車或其他交通工具取代服務,選定達仁、延平2鄉試辦。面對這項政策恐衝擊地方「白牌」生意,運將說:「沒在怕!」

行政院交通部舉辦「交安與公運」巡迴座談會,第一場昨在台東舉行,常務次長范植谷主持,宣布今年推動「需求反應式運輸服務(DRTS)」系統,解決偏鄉公共運輸服務不足。南迴線達仁鄉及縱谷線延平鄉,區域廣闊,村莊聚落分散,多位處山區,最適推動。

89
交通部「需求反應式運輸服務(DRTS)」系統,主要是讓大型公車無法達到的地方,改由其他交通工具如計程車或小巴士取代服務。 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東縣副縣長陳金虎表示,就算有優惠或補貼方案,大眾運輸業者或計程車業者不見得會接受,如何讓業者省成本,也有賺頭,民眾搭乘方便,才是要克服的重點。

面對交通部DRTS計畫恐衝擊在地白牌計程車生意,大部分司機都不擔心。「沒在怕啦!」專跑南迴的林姓司機說,計程車以里程跳表為主,車資都比他們用喊價的高,就算是有小巴士,也不會晚上跑,最後還是要叫他們的車。

計程車﹒偏鄉﹒台東

被辱罵追打 社工平均在職約7年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8 00:00聯合報 記者羅紹平/台東縣報導


90

社工心酸多,台東有社工處理案件遭加害人辱罵、追打甚至被狗追,壓力大到必須接受團體諮商、吃安眠藥才能入睡,台東有位社工在社工粉絲團留言:「社工是一群無奈的人去幫助無助的人」令人感傷。

台東縣政府社會處社工督導黃惠絹說,國內社工平均在職年齡約是7年,更多處理家暴、兒保及性侵案的社工,任職兩年的離職率更逾4成。她說,102年與她一起進入縣府社會處任保護性社工,同期的8人,如今僅剩她與其他兩人,原因是社工承受極大的工作與精神壓力。

黃惠絹指出,台東是全國第一個將社工納編的地方政府,為外縣市社工提供職務宿舍,但第一線社工幫助受害者時,也面臨加害人隨時可能「暴走」的高壓與危險。
91
社工堪稱是台灣社會安定的基石,卻經常被罵、被打、被狗追…心酸無人知,圖為社工輔導個案模擬畫面。 記者羅紹平/攝影
她說,兩年前台東市一位劉姓加害人有吸毒前科,對父母家暴,打斷姊姊的手,用粗話辱罵同居人,評估為高危險家暴族群,受害人恐有生命危險,社會處蘇姓女社工協助安置受害人,雖有兩名員警陪同,劉姓加害人暴怒,用三字經飆罵,就在社工帶受害人上車時,劉姓加害人飛奔而出,意圖追打蘇姓女社工,在場員警攔阻,高壯的劉姓加害人將兩名員警撞倒在地,蘇姓女社工及時躲進車裡,車門上鎖,劉姓加害人仍不斷用力捶打蘇女所坐副駕車窗,甚至飛撲在引擎蓋上,儘管虛驚一場,蘇女未受傷,但事後不久就離職。

台東縣社會處指出,近5年縣內軍公教警家暴案件每年約維持在30件左右,軍公教警大家都認為知書達禮,但家暴更恐怖,一般勞工家暴是動手動腳,軍公教警少有人是使用肢體暴力,多數用語言對配偶冷嘲熱諷,有加害人看到妻子外出,就說「妳是出去討客兄?」或見帳戶短少就對妻子說「你是不是拿我錢在外面養小白臉」,反而更磨人心志。

社工﹒家暴﹒台東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