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水圳歷史 竹縣修復保存動起來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5 23:31聯合報 記者陳妍霖/新竹報導

06
水圳沿線的老舊建築可望保留作為水圳故事館。 圖/竹縣府提供
東興圳流經8處古蹟、歷史建築及5所學校,不僅保有歷史文化的價值,更見證六家發展史。竹縣府表示,居民的心聲,縣府聽到了,會向行政院客委會爭取經費,繼續修復保存。

東興圳流經汾陽堂、竹北問禮堂、六張犁民俗公園、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東平里問禮堂等舊建築,以及興隆、六家、東興、康乃爾小學,以及交通大學客家學院共5所學校。縣府文化局長張宜真形容,水圳如同一條翡翠項鏈,串起在地人文記憶,是條寶貴的都市藍帶。

竹縣府6年前起爭取預算整修水圳及沿線的舊建築,已成為社區居民散步、休閒去處,更推動「六家水圳見學園區」,成為附近學校巡禮、認識在地文化去處,現在更配合文化部的「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爭取經費進一步修復水圳及老建築。

張宜真說,將爭取將舊建築整修為水圳故事館等,再以「六家塾」概念,希望打造成人文藝術兼具生態的環境。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文化地景研究博士林曉薇說,在高鐵特定區計畫後,仍留下重要的水圳歷史,很幸運也很特別,最大的目的,如何讓歷史串聯場域再造計畫,像是8個歷史建物將做為水圳故事館、規畫文創區,讓居民和學生參與營造。

生態園區﹒古蹟﹒歷史建築﹒文化部 '

竹北3億身價東興圳…在地人記憶河流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5 23:29聯合報 記者陳妍霖/新竹報導

07
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圳有260多年歷史,縣府續爭取經費修復。 記者陳妍霖/攝影
新竹縣竹北市高鐵特區高樓林立,一條小水圳貫穿蜿蜒,全長約5公里,雖早已失去灌溉功能,有260多年歷史的她卻是在地居民的記憶河流,居民期待這條「藍帶」沿線結合綠帶妥善保存,成為「水岸復興」的最美地景。

竹北市的土牛溝是早年平埔族與漢人的分界溝渠,其中水汴頭是六張犁圳(又稱東興圳)的重要分水汴,縣府文化局追古溯源,發現開鑿六張犁圳的林先坤大約1752年來台,從清朝至今超過260年,全盛時期的農田灌溉面積達300多公頃,這裡也被譽為「新竹米倉」。

看似平凡無奇的小水溝,歷經兩百多年,至今仍水流潺潺,5公里長的水路分流為十五朗圳、低圳、高圳,它曾見證過六家的阡陌縱橫轉為高樓林立,是舊時代居民的生命泉源,更是現代城市中的親水綠廊帶。其中一小段經縣府整理,成為附近居民散步休閒的最佳去處。

東平里長林顥峰說,六家一帶曾是「穀倉」,到處都是農田,水圳密布,農民靠這條水灌溉,但誰也沒料到時代變遷,現在已變成高地價區,農田沒了,大樓林立,目前僅剩一條彎彎細流;按現今公告地價,這條水圳身價起碼3億元起跳。
.08
圖左為1964年葛樂禮颱風過後,六家庄居民搶修東興圳情形;右為2012年高鐵特區居民合力恢復水圳舊觀。 圖/竹縣府提供、圖/李中裕攝影
「這裡的一切要全力保留!」番仔寮68歲老住戶劉興煥說,小時候在圳溝裡玩水,是充滿兒時快樂回憶的地方,更是沿岸居民挑水飲用、洗衣之處,但如今全變了樣,水圳有些部分還加鋪水泥不透水,周遭都是高聳大樓,雖然水圳身價不凡,但在土身土長的當地人眼中,卻是無價之寶。

東興圳曾在1964年遭受葛樂禮颱風摧殘,六家庄居民搶修灌溉水圳的畫面有黑白老舊照片留下紀錄,半個世紀後,在地人發起護水圳行動,在5年前齊心恢復水圳舊風貌。有居民說,維護水圳的行動會持續下去,雖然回不去當年的模樣,卻可用生態手法再造景觀,帶動新竹的水岸復興。

颱風﹒平埔族﹒生態園區﹒農民

關閉26年 基隆球子山燈塔明年底可望開放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5 22:56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曾健祐/連線報導


09
..
基隆市球子山燈塔藏身在軍方營區內,地方爭取開放登山步道、並開放燈塔供民眾參觀。 記者游明煌/攝影
基隆市球子山燈塔位在球子山頂,可俯視基隆港全景,立委蔡適應爭取相關單位開放,讓民眾一窺全貌。而北觀處日前完成「萬里國聖埔廳舍」土地撥用,未來將有餐飲、文創、水上活動進駐。

基隆市球子山燈塔是首座國人設計、施工的燈塔,建於1956年,早年在軍事管制區內無法靠近,1991年因基隆港附近新瀨險礁爆破清除後,已無照亮險礁功能,熄燈關閉至今。
10

基隆市球子山燈塔位在中山區西岸碼頭球子山頂,往下看視野極佳,可看到基隆港。 記者游明煌/攝影
近年燈塔所在營區已無軍方駐守,出入口仍設有蛇籠。民眾陳情盼開放營區,闢建登山步道,立委蔡適應昨邀相關單位會勘,當地議員張錦煌、施世明都說,此處美景是基隆留住遊客的亮點,封起來太可惜。

蔡適應表示,全國僅2座迷彩燈塔,球子山是其一,塔身完整,因燈塔周邊土地分屬國防部、國產署、航港局管轄,經協調後各單位都願配合,後續將爭取球子山燈塔納入市定古蹟,由基隆市政整體規畫。
.11

國聖埔班哨廳舍是海巡署舊營區,2年前人力縮編陸續撤出,現況模樣荒廢,北觀處日前完成土地撥用,將打造成餐飲、水域活動景點。 圖/北觀處提供
而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近年也利用廢棄軍營打造石門風藝術園區、極北藍點,日前又完成海巡署舊營區「萬里國聖埔廳舍」土地撥用,營區2層樓建築約100多坪,周圍擁有絕美海景。

北觀處表示,近年因人力縮編營區廢棄,土地撥用後委外經營,昨邀在地人士座談,北海岸在地人文體驗平台創辦人郭慶霖說,國聖埔舊營區背山面海還能眺望野柳岬,有助發展觀光特色。潛水教練王國昌認為,當地海水清澈,潮間帶生態豐富,適合水域活動。
12
.
國聖埔班哨廳舍是海巡署舊營區,北觀處已完成土地撥用,當地擁有絕美海景,可遠眺野柳岬,更適合潛水、獨木舟等水域活動。 圖/北觀處提供
北觀處秘書郭振陵說,國聖埔廳舍將保留大部分建物,因靠近海灘,未來除餐飲外,還會規畫浮潛、獨木舟,游泳等水域活動,或開發潮間帶生態旅遊,將陸續申請建築、使用執照,預估最快明年底就能開放。

基隆港﹒潮間帶﹒蔡適應﹒萬里﹒海巡署


春雨不來 螢火蟲大軍不飛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5 08:45聯合報 記者林佩均、李京昇、徐白櫻、謝恩得、鄭朝陽/連線報

77

嘉義縣許多山區風景點都可賞螢。 圖/阿里山風管處提供
東勢/冬熱春冷 上萬隻景象不再

那瑪夏/黑翅螢沒大爆發 似2年前旱象

學者:天冷不愛動 發育慢

今年冬、春氣候異常,加上春雨不來,原本各地應該陸續出現的螢火蟲大軍,數量明顯大減。

台中東勢林場海拔300至700公尺,是熱門的賞螢點,3月初就看到數十隻螢火蟲現身,但今年冬天熱、春天冷,原應逐漸倍增的螢火蟲,3月底才上百隻,往年此時上千、上萬隻的壯觀景象暫不復見。

東勢林場副場長張銘鐘說,因天氣轉冷,本來化蛹完成的螢火蟲又「縮回去」,以為春天未到,只好靜候天氣轉暖。

雲林古坑華山、山峰地區也是賞螢熱點,但今年春天雨下得少,螢火蟲較以往延後一、二周現身。古坑鄉華山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契螢表示,最近偶有短暫雨,預估4月中旬螢火蟲才會逐漸出來交配,5月初數量可上看5萬隻。嘉義各風景區的螢火蟲已陸續出現,部分地區也比往年慢,數量也少一些。

高雄與嘉義阿里山交界的那瑪夏山區黑翅螢,4月初就會「大爆發」,數以萬計的螢火蟲點亮夜空的景致迷人,每年都吸引不少遊客;如今螢火蟲現身速度緩慢,當地部落族人表示,這跟久旱不雨有關,兩年前遇乾旱時也有類似現象。

台大昆蟲系螢火蟲博士吳加雄指出,東勢林場和那瑪夏的螢火蟲都屬於陸生的黑翅螢,幼蟲「化蛹」轉為成蟲時,會用鐮刀狀的大顎咬地面的泥土築成蛹室,保護自己,化蛹期約1個月,之後就蛻變為成蟲,發光量更強。

他表示,化蛹前若久旱不雨,土地變得乾硬,就不利取土築蛹室,成蟲出現的時間就會延遲;牠們在天冷時不愛活動、(化蛹)發育也慢,今年冬春氣候和降雨條件都吻合,螢火蟲才遲未現蹤。

螢火蟲﹒東勢林場

露營兼賞花 串起在地「螢光商機」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5 08:45聯合報 都會社會中心記者/連線報導
75

露營桃園復興鄉賞螢地點流行親子「露營兼賞螢」行程,熱門帳位要提前4個月以上預約才有機會。 記者張雅婷/攝影
4、5月是第一波賞螢季,國內幾個熱門賞螢點發展出露營兼賞螢、賞花的特色遊程,「與螢共眠」活動相當搶手,尤其假日的賞螢帳位要4個月前預約才有機會,不僅親近自然,也串起在地的「螢光商機」。

內灣 帳位一位難求
桃園復興區桃源仙谷、霞雲神木農場等露營區每年都推出賞螢加露營活動,場場爆滿,桃源仙谷今年還包三餐、生態解說、營火晚會、觀星等兩天一夜套裝行程,親近自然也拉近親子關係。

新竹縣內灣南坪露營區也打著「露營兼賞螢」訴求,遊客在營地就能欣賞綠光點點的螢火蟲,帳位一位難求,回客率高。劉姓業者說,4月中旬帳位早已額滿,很多都是去年來賞螢的回流客,去年就預約隔年的帳位。

東勢 房間預約一空
76
品茗嘉義縣許多賞螢風景區推出套行程,圖中是瑞里的竹林茶席。 圖/阿里山風管處提供
台中東勢林場副場長張銘鐘說,預估螢火蟲4月中旬後「大爆發」,高峰期可見2、30萬隻。林場露營區有120帳,約可容納1500人,107間客房約可容納400名遊客,賞螢季的假日帳位、房間4個月前就預約一空。

東勢區農會順勢推出導覽解說課程,結合行銷高接梨和DIY蘭花盆栽設計、DIY客家美食等,讓果農和花農多了不少收入,遊客也滿載而歸。

嘉義縣梅山鄉瑞里山區是知名的賞螢點,氣候因素造成紫藤花期延後到本月中旬,賞螢季正好和紫藤花季重疊,目前花開約8成,不僅增添賞螢特色,吸客量大增,也讓當地民宿和店家樂不可支。

那瑪夏 露營熱了災區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螢火蟲有42種,約占全台2/3,光華、瑞里、圓潭、里佳及豐山5個社區螢火蟲季1日起陸續開跑,陸續推出竹林茶席、原住民風情、手沖咖啡及DIY體驗等的套裝賞螢行程,為社區賞螢加值。例如7日光華社區的「五星級夜觀行程」包含觀星、觀飛鼠、賞螢、賞6月螢光菇、賞鲴魚,加上茶席,限額40名,每人800元。

高雄那瑪夏4、5月的賞螢季正好結合水蜜桃盛產期,帶動山區的露營、賞螢熱潮。區公所表示,露營熱潮成為八八風災後帶動山區產業復甦的最大動力。

花蓮賞螢季最早啟動,今年賞螢季已過一半,花蓮林管處首度和部落社區合作推出賞螢導覽解說,結合行銷部落特產,平日每天到訪遊客200人,假日約7、800人,6成是外來遊客;以平均每天500人估算,一個月的賞螢季直接收益近300萬元,加上旅宿以每天1350元計算,可達2千萬元,螢光商機不容小看。

不過,也有社區轉向保護螢火蟲棲地。雲林古坑鄉山峰社區7年來因賞螢人數變多,棲地受破壞或干擾,螢火蟲數量逐年減少近半,社區居民與山峰國小前年起停辦賞螢季,去年組成志工團守護螢火蟲並柔性封山,希望找回昔日螢光點點的盛況。

露營區﹒螢火蟲

賞螢火蟲免跑郊區 大安公園就有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5 08:45聯合報 記者張世杰/台北報導


欣賞「火金姑」不用再跑到郊區了!台灣首度爭取到「2017螢火蟲國際年會」主辦權,本月24日在台北登場,屆時來自全球的螢火蟲專家將來台「取經」,向台灣學習如何把城市消失25年的螢火蟲找回來。

北市是全國第一個在都市復育螢火蟲的成功範例,包括木柵公園萃湖、榮星公園生態池、大安森林公園小生態池等,現都成為都會區中難得的黃緣螢棲地;其中,木柵公園萃湖去年就發現500多隻螢火蟲,相當壯觀。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鴻楷說,當全世界還僅止於調查、保育螢火蟲時,北市已經做到復育,不但有建商願意「先保育(螢火蟲)、後開發」,甚至有人生產觀賞螢火蟲、卻不干擾牠們活動的夜燈,因此打敗對岸脫穎而出。

北市府與基金會合作,在大安森林公園打造螢火蟲專屬生態池,LED廠商億光公司免費設計人類可見、螢火蟲看不見的特殊波長路燈,為牠們打造不受干擾的家。上月底,萃湖、榮星及大安森林公園陸續出現黃緣螢的閃光。

基金會為歡迎螢火蟲回來,還對外甄選出「螢火蟲之歌」,歌詞融合台語、英語、中文,將在年會中傳唱,結合螢火蟲復育範例,讓世界看見台灣。

螢火蟲﹒大安森林公園

螢火蟲博士告訴你 中部賞螢祕境看這裡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5 07:27聯合報 記者黑中亮╱即時報導


研究螢火蟲長達十多年,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組長何健鎔最常被問到何處有賞螢祕境,身兼螢火蟲保育協會秘書長的他說:「我並沒有什麼賞螢祕境,只要是有口碑、安全無虞及透過導覽員的講說下認識螢火蟲,就是好的賞螢環境。」他建議民眾外出賞螢最好遵守「三不一沒有」,才不會影響到螢火蟲的活動。
74
「螢火蟲博士」何健鎔投入螢火蟲研究領域長達十多年。記者黑中亮/攝影
何健鎔以中部地區為例,建議民眾前往和平鄉大雪山林道及大雪山社區、東勢賞螢軟埤坑休閒農業區、新社鄉中和村和福興村、東勢林場或和平鄉八仙山森林遊樂區,都是台中熱門的賞螢景點,彰化大多發光飛舞在八卦山區花壇一帶。

南投著名的賞螢地點在魚池日月潭的五城蓮華池、桃米、頭社及潭南社區等生態保育區,而每年鹿谷溪頭螢火蟲季則集中在鹿谷鄉內湖村的三生緣區、麒麟潭、鳳凰谷鳥園、小半天、溪頭,以及奧萬大、惠蓀林場及新中橫沿線等地區。

台灣螢火蟲究竟有多少?以國土面積、種類、密度而言,台灣的豐富程度,不僅從低海拔到高海拔都有,更是一年四季都有,是繼牙買加、哥斯達黎加後,列名世界第三的國家,不同的季節、種類,再分為水生、半水生及陸生的螢火蟲,多達63種。

何健鎔強調,遊客夜間賞螢時,應遵守「三不一沒有」,不用網子、不拿手電筒直接照射、不抓螢火蟲及沒有光害,才能讓螢火蟲開心生存,因為螢火蟲多躲藏在山上,欲前往觀賞建議多帶一件外套,穿著方便行走的鞋子,也不要雨天出門,手電筒要覆以紅色的玻璃紙,並小心蛇類出沒。

螢火蟲﹒賞螢﹒雪山

賞螢季悄悄開始!氣候不穩稍延後 準備螢光大發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5 07:26聯合報 記者黑中亮╱即時報導


每年春夏之交,成千上萬的螢火蟲在山頭溪旁,一明一暗不停眨眼,昭告全台百萬的「追螢族」,今年的賞螢季節已悄悄開始了。素有台灣「螢火蟲博士」的何健鎔指出,其實受到氣候不穩定的影響,原本爬出求偶的成蟲,卻因鋒面帶來的早晚溫差,讓夜出的螢火蟲不飛了,代表今年各地的賞螢季可能要稍微延後,預估清明後,螢光才會大發。
78
台灣最常見的黑翅螢最近夜間正在南投山區發光。圖/何健鎔提供
何健鎔說,全世界螢火蟲有2000多種,台灣至少發現了63種,與國外不同的地方,是種類不同的發光多樣性,在夜間閃爍出螢光之美,而成蟲所以會發光,它最大的目的是「求偶」,但短暫的發光生命,一般只有7到14天而已,每次發光隨種類不同,從30分鐘到3、4小時都有,同時也是一種警戒的反應,也有些調節族群的照明目的。

目前擔任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組長的何健鎔指出,賞螢過去在台灣並不盛行,早年從救國團時期的「溪阿縱走」,當不少人走進阿里山區看到漫天飛舞的螢火蟲後,便開始傳頌著台灣的螢火蟲之美,而後當每年3到6月,若蘭生態村園區內都會有大量的螢火蟲出現,成為全省密度最高的賞螢地點,而從東勢林場每年至少10萬人入園賞螢推估,全台的「追螢族」至少破百萬。

何健鎔說,現在觀察螢火蟲的生態旅遊逐漸增加,若是能結合生態旅遊和地方產業,不僅可以幫助農產品的銷售,也可提升遊客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尤其螢火蟲看起來不僅很美,更是環境指標的生物,必須生存在非常好的濕地及山谷環境。

79

黑翅螢的雄蟲與雌蟲。記者黑中亮/攝影
80
台灣最常見的黑翅螢最近夜間正在南投山區發光。圖/何健鎔提供
螢火蟲﹒賞螢﹒生態旅遊
延伸閱讀

中部拼出蝴蝶地圖 這群人很重要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5 02:06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即時報導


地方公民力,拼出台灣生態拼圖。地方生態資料庫嚴重缺乏,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與社區公民合作,歷經4年完成中部五縣市「蝶道」調查並公布成果,68條蝶道中,所看到的蝴蝶就有258種,超過全台種類一半。

台灣曾是蝴蝶王國,不過過去未注重保育的結果,使得蝴蝶生存瀕臨威脅,特生中心指出,建置蝴蝶時空分布資料及環境教育資料庫,使全民認識,是保育及永續的重要工作。

不過,我國現有的生物資源資訊都是全國性或大區域性的資料庫,各地方、鄉鎮地區的資料庫與物種特性嚴重缺乏,成為學校、地方機關進行環境教育、鄉土教學的阻礙。

「這項大工程,若沒有公民參與絕對無法完成」,特生中心副研究員邱美蘭表示,這項跨縣市的調查工作從2013年開始至2016年,共歷時4年,是由社區居民參與,特生中心給予專業的蝴蝶知識、田調培訓,才能完成的工作。

特生中心副主任李訓煌表示,這項調查總共有24位公民成員,透過編組每組3人,每一個月在雲林縣、彰化縣、南投縣、台中市及苗栗縣等五個縣市進行至少一次的實地調查,隨後將詳細的蝴蝶調查記錄、拍照並建立完整名錄。

特生中心指出,過去4年來,公民科學家參與的成果,已完成68條路線的蝶況調查,累計調查成果有35893筆,累積觀察共近18萬隻次、258種蝶類。

邱美蘭表示,除了蝴蝶之外,蛾類、植物、蜘蛛、蝸牛等計畫,也藉由公民的參與,持續進行中,補足政府因人力不足,無法使之更詳細的台灣生態拼圖。

特生中心指出,公民科學家所調查的相關成果皆放在環保署資源資料開放平台,供查詢及下載運用。

81

河床上吸水的蝶群是非常吸睛的環境教育素材。圖/農委會特生中心提供
82

參與蝴蝶分布資料調查的24位公民科學家。圖/農委會特生中心提供
83
過往族群量減少的升天鳳蝶,現在又回來了。圖/農委會特生中心提供
灣生﹒農委會

彰化東螺溪木棉道 紅花開滿1.8公里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5 00:03聯合報 記者何炯榮/彰化報導

84

彰化縣東螺溪南岸有條木棉花道秘境,目前木棉花盛開,十分美麗。 記者何炯榮/攝影
台南白河有條林初埤木棉花道,被外媒列為全球最美花海街道之一,彰化縣東螺溪畔也有條1.8公里木棉花道,木棉盛開隨風搖曳,非常美麗。
彰化縣湖埔社區大學執行長林淑玲說,東螺溪南岸從二溪路的溪湖橋到代馬橋間,有條木棉花道,今年立春後雨水不多,木棉花正盛開,只要沒下大雨,花期可維持到4月下旬。

這條木棉道的對岸則是台灣欒樹構成的綠色廊道,還有滿園蝶舞的生態教育園區。林淑玲說,台灣欒樹9月開黃花,入秋後結果轉為紅褐色,初冬蒴果乾枯又變褐色,色彩繽紛。

林淑玲說,10多年前,彰化前縣長翁金珠在東螺溪北岸栽種台灣欒樹,二林鎮前鎮長傅黎興在南岸種木棉花,東螺溪兩岸相映,成為彰化秘境。

東螺溪是古濁水溪下游主流,因河川改道南移,西螺溪變為主流,後來西螺溪改稱濁水溪,東螺溪又稱「舊濁水溪」,有彰化平原母親河的美譽。

翁金珠曾選定下游埔鹽鄉的東螺溪河段,以生態工法整治,讓地方文史工作者興奮,期待能重現東螺溪風華;可惜,翁金珠競選連任失利,東螺溪整治計畫夭折。地方人士說,只要天氣一熱,東螺溪偶爾會飄來豬糞尿臭味,很殺風景。
85
彰化縣東螺溪南岸有條木棉花道秘境,目前木棉花盛開。 記者何炯榮/攝影
文史工作者﹒社區大學

夏天未到 新北石門「老梅綠石槽」已白頭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05 00:03聯合報 記者曾健祐/新北報導


.86

老梅綠石槽因天氣異常影響,去年冬天提前綠了,近日又快速白化死亡,學者認為很不尋常。 記者曾健祐/攝影
新北市石門區知名景點「老梅綠石槽」,受天氣影響,去年12月冬天就提前綠了大半,而往年持續整個春天的美景,最近經豔陽一曬,綠地毯瞬間成了「白地毯」。專家指出,附著礁石的石蓴已經白化,和往年時間相比,快了近1個月,獨特美景可能提前落幕。
綠石槽靠近台2線25公里處,是當初大屯火山噴發後遺留下的火山岩,受海浪侵蝕形成圓潤的縱向溝槽。東北季風增強時,海水滋潤礁岩,石蓴就開始孳生,到了春天3、4月形成整片翠綠,但夏天一到就會白化消失,成了季節限定美景。
87
老梅綠石槽,附著在礁石上的海藻「石蓴」已白化。 記者曾健祐/攝影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陳衍昌說,最近天氣忽冷忽熱變化大,加上去年冬天不夠冷,附著礁岩的石蓴快速孳生,瞬間整片都綠了,但前幾天大太陽一曬卻快速白化死亡,比往年提前1個多月,石蓴提早來又提早走是不正常現象。

基隆市氣象站主任湯舜然表示,這次冬天特別溫暖,導致綠石槽提前變綠,而今年清明節降雨天數較少,也讓氣溫升高,才導致石蓴加速白化。

清明節﹒老梅綠石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