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平台仍在 何必另殺「血路」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25 01:36聯合報 陳少甫/文字工作者(新北市)


國民黨主席選舉,雖有六人角逐,但無論從擁政治信仰及黨機器自重於一方,或挾親屬擁有的軍系關係和自身的市政經驗,抑或純粹為異軍突起的孤鳥,在過程中,所有角逐者不僅尚未顯露新世代領導人應具備的大格局及前瞻視野,反因早早陷入「黨內互打」而形象大傷。

按常理,執政黨的施政表現一團混亂,社會內耗加劇,經濟前景渾沌不明,值此之時,民眾理應轉而對在野黨有所期待;然而,事實卻非如此,百姓至今對國民黨的印象和觀感仍屬不佳,對於未來將由何人領導國民黨的興趣也不大,可謂弔詭。

國民黨如今「黨內互打」,與黨中央帶頭整肅黨內重要同志有著直接關聯;黨主席領導至今,既無法調和鼎鼐使其團結炮口向外,卻以路線之爭重演內鬥陋習,對黨的形象傷害至深、影響甚鉅。在國民黨內鬥到「傷重不治」前,所有人皆該懸崖勒馬。

無論何人成為領導國民黨的新主席,未來的領導者皆應具備溝通協調黨中央及立院黨團的能力;惟如此,方能在監督執政黨之餘,向社會展示其團結一心,以「公心」而非私心從事政治工作,尤忌諱讓人有「為反對而反對」的形象。

國民黨也無須糾結於兩岸路線新舊之爭,國共兩黨的溝通平台仍在、信任也在,另起爐灶只是平添內鬥的柴火。維繫國共兩造信任基礎的,從不在是否端出新路線以鬥爭既有的政策和黨員,而取決於國民黨在台灣的政治實力,亦即是否得以成為執政黨,或至少在台灣是具有公信力,且受民眾信賴的在野黨。

長期以來,國民黨有諸多遭人詬病之處,然而黨員在選出下任黨主席前,應考慮現有的競逐者哪一位最適合代表國民黨現階段的面貌,以重新團結既有黨員並吸引新成員加入,慎選政策議題,使之攻防有據。

民間多傳聞「與其支持國民黨,不如支持共產黨」,又視國民黨為代表「外來政權的外來政黨」,如何擺脫當今國民黨帶給台灣社會的不良觀感,不僅需要新任黨主席的才能,更仰賴眾多黨員們的智慧。

在選舉自家未來主席時,須擺脫省籍偏見,方可選出社會多數人得以安心、信賴,且有能力帶領國民黨有效監督民進黨的新主席。作為百年政黨及台灣最大的在野黨,國民黨有著無可推卸的社會及政治責任。

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同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